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印發了《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闡明了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體現了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建好用好國家文化公園”的精神,是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的頂層設計,是沿黃9?。▍^)、有關部門制定相關規劃政策的重要依據,對推進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一、探索新時代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新路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主體文化和標志性符號,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是提升人民生活品質,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的國家重大文化工程。《規劃》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為指導,按照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總體部署,描繪了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的藍圖。
《規劃》著眼于整合黃河沿線具有突出意義、重要影響、重大主題的文物和文化資源,通過實施公園化管理運營,形成具有特定開放空間的公共文化載體,致力于將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打造成為中華文化重要標志?!兑巹潯贩e極探索新時代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新路。以黃河沿線一系列具有突出意義、重要影響、重大主題的文物和文化資源為依托,通過實施重大文化工程,生動呈現黃河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和鮮明特色,彰顯弘揚中華文化。從體例上看,《規劃》包括總體思路、建設功能分區、實施重點任務、建立健全體制機制、規劃實施保障等,主線清晰,結構完整,措施得當,構筑了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的“四梁八柱”,明確了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的時間表、路線圖。
二、戰略定位準確 總體思路清晰 謀篇布局合理
《規劃》戰略定位準確?!兑巹潯窂娬{充分發揮中華文化凝聚力和影響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把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打造成為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載體、中華文化認同的重要紐帶、大河文明創新傳承的典范、世界文明互鑒的重要高地。將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成為厚植家國情懷、傳承道德觀念、各民族同根共有的精神家園,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精神力量。
《規劃》總體思路清晰。《規劃》注重科學保護、世代傳承、合理利用,做到了保護傳承弘揚并重。一是保護優先,系統保護。明確管控保護范圍,嚴格落實管控要求,重視系統保護黃河文化遺產,注重實施一批具有標識意義和示范效應的重大保護工程和重點保護項目,強調完善集中連片保護措施,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與水治理。二是集中闡釋,講好“黃河故事”。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和精神內涵,研究闡釋、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及其價值內涵,打造統一文化品牌體系,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性、豐富性和無窮魅力。三是綜合利用,創新黃河文化傳承方式。重視黃河文化資源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以綜合、立體、活態的展示和呈現方式,講好黃河故事,推動與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深度融合、開放共享,讓人們在體驗中感悟中華文化魅力。探索形成一條融合自然、溯源歷史、觀照現實、面向未來的新時代黃河文物和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利用新路。
《規劃》謀篇布局合理。《規劃》有統有分、聯動貫通,頂層設計和跨區域統籌協調方案科學完善。一是《規劃》中“管控保護、主題展示、文旅融合、傳統利用”4類重點功能區,“保護傳承、研究發掘、環境配套、文旅融合、數字展現”5大重點任務,設置科學合理,既能凸顯黃河文化內涵,又能實現有效管理,在準確把握黃河文化內涵與時代價值的同時,兼顧了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要求。二是《規劃》以黃河沿線一系列主題明確、內涵清晰、影響突出的文物和文化資源為主干,充分考慮地域文化多樣性,實施差別化政策措施。以核心展示園、集中展示帶、特色展示點為支撐,構建了“一廊引領、七區聯動、八帶支撐”的總體空間布局,串聯重要節點城市、重大文化遺址,推動形成彰顯民族文化融合發展、東西部文化互鑒互促,多元一體、連綿不斷的黃河中華文化走廊。三是《規劃》強調統籌協調、形成合力,構建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分級管理、分段負責的工作格局。在強調規劃統籌、資源整合,恪守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管理和運營基本標準的基礎上,鼓勵探索體現地區實際、文化特色,形成多主體參與的可持續發展運營機制。
《規劃》積極拓展思路、創新方法、完善機制,有不少亮點。如,根據現有法律、法規,國務院決定等明確要求,建立了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負面清單,列明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禁止性規定,為各地劃定了建設紅線,在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中屬于首創。又如,提煉黃河文化遺產保護工程、黃河文化價值研究挖掘工程等十大具有突出意義、重要影響,具備基礎性和全局性特征的重大工程,從國家層面突出建設重點,加強對沿黃各省區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戰略性和科學性指引。再如,在突出公益屬性、堅持一體化開發和加強政府主導的基礎上,鼓勵探索建立機構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等多方面廣泛參與的保護開發機制。
文章來源:國家發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