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泰國一批新商場“搶足風頭”。相比之前類似暹羅天地的標桿商場,它們雖然沒有很大的規模,也沒有很多國際大牌“撐場”,但卻憑借獨特的主題、亮眼的設計以及創新的運營,成為了泰國當地最新、最火的“網紅打卡地”。
而它們火爆的背后,暗藏著新關鍵詞和趨勢變化,這些“有個性”的商場基本可以概括為以下四類:
超有設計感的高顏值商業
“顏值即正義”的時代,“顏值經濟”迎來大爆發。商業要時刻關注消費趨勢變化,圍繞顏值經濟,包括商場在內的商業各個環節也都在調整著力方向。一些商場著力于通過色彩打造視覺場景,從而吸引更多消費者。
更加貼近生活的社區商業
隨著城市建設和社會經濟發展日益成熟,人們對生活品質要求的提高,社區商業服務不斷向更加精細化、個性化、多樣化以及社交性的方向轉變,成為強體驗、強功能的社區社交鄰里中心。
貼近自然的公園式商業
如今的購物中心,推動著消費市場向著多功能、綜合性與服務性發展,在這一趨勢下,購物中心對城市公共空間產生深遠影響,同時也促進了城市公共空間發生相應變化,并逐漸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購物理念。
注重體驗的沉浸式商業
“場景”對于消費者而言,是觸景生情、為情懷與體驗買單的空間,對于購物中心而言,則可以進一步拆解為空間內的建筑形態、內部裝飾、品牌規劃、營銷活動等等要素,甚至購物中心內流動的人群也會成為打造場景的利器。生動而富有創意的商業綜合體不僅能增添城市活力,同時也會為拉動經濟增長,豐富消費者體驗增添新的樂趣。
筆者整理了“泰國必打卡商場清單”,看看它們如何“展示個性”!
Marché Thonglor
顏值爆表的新生代mall
2013年3月底,泰國曼谷的Marché Thonglor正式開業。項目是由Central Pattana集團開發,是在Thonglor(通羅)中心打造的第一個也是最完整的綜合體項目。Marché Thonglor位于Thonglor主要街道的4巷及6巷之間,與知名的社區商業典范The Commons相鄰。項目是整個綜合體的社區商業部分,商業面積為1.36萬㎡,共5層,以“滿足每一種生活方式、覆蓋每一個社區”為目標。
項目旨在成為“美食和休閑目的地”,共分為五層:G層為亞洲最佳食品店中央食品廳,精心挑選來自國內外的高品質產品;M層側重于Grab&Go風格商店,2層是匯聚美味與傳奇的各式風格餐廳、酒吧;3層是提供生活方式與時尚中心;4層是美容診所與健康中心;5層則是閑逛目的地,打造下班Hang-out的人氣聚集地。
項目整體采用了開放式半戶外的設計手法,建筑外立面打破了傳統設計,由吸睛的彩色廊橋構成,既為消費者提供了潮酷的打卡體驗,又達到了垂直交通引導客流的目的。同時,酷似水上樂園滑水道的白色透明天橋走廊,似軌道穿入商場內部,消費者可以隨意穿梭在室內室外,是項目的另一大出片打卡點!
Marché Thonglor延續了東南亞的熱帶氣息,大量的植被分布在商場內外,擁有超大的寵物友好公園,被稱為“垂直綠洲”,約2300㎡的綠地連接室內室外區域。不僅為商業空間帶來多元豐富的景觀層次,同時增添了自然浪漫的游逛體驗。這種閑適的漫步感,也正符合通羅的核心特質。通羅區是僅次于SIAM商圈的第二大商圈,長期以來也被視為曼谷的時尚潮流圣地,同時也是曼谷著名的富人區,這里聚集了大量的餐廳、酒吧、SPA等高品質的生活方式。
The Commons系列
注重社交的社區mall
The Commons
曼谷the commons處于安靜的居民區,目標對象是周圍的居民。由于曼谷這座城市密度較高,空間有限,整體項目在設計之初就明確,先打造社區再打造商城。希望人們把這里當成是一個相互交流的聚集性場所。
除了提供健康服務和多元性的生活選擇,the commons還通過有溫度的氛圍營造為市民提供情緒價值。
項目總面積不超過5000平,一共4層。商場分為Market、Village、Play Yard、Top Yard四個區域。M層直通地下車庫,是由18間餐飲店圍合出一個Market,店鋪面積雖小但種類豐富;Village沿途是植物店、甜品酒吧、復古服裝店……各具風格;Play Yard主打兒童親子業態和健身;Top yard 的頂層設計則主打分享的概念,天臺有一片香料農場和小草地,供顧客DIY,比如耕作和種植香草,不定期的社群活動提高了客戶粘性。在2層的玩樂區「Play Yard」有一個小孩可以玩耍的小型兒童游樂園「Little Pea Kids Commons」,內設兩間活動室,提供樂高積木、益智拼圖、音樂墻、軟墊游藝區等玩樂設施。這里是文創品、書籍和玩具的天下,是小孩子們玩耍的天下,也是一個家庭親子聚會的天下。在周末晚,the commons會在公共空間舉辦線下小型音樂會,為當地的愛好音樂者提供交流平臺。
在the commons不僅有趣和好玩,還有熱心和愛心。the commons舉辦的「善意計劃」,鼓勵人們在義賣箱里留下隨意數額的錢,然后自取一瓶the Commons礦泉水。每個月,團隊會把這批義賣所得的收入捐給周邊社區一個需要幫助的人。項目正在與Thai-SOS和 Bangkok Soap Opera進行合作,包括類似這樣的有趣活動 - 以減少食物浪費并提高對可持續生活的認識。
The Commons Saladaeng(二店)
the commons Saladaeng是the commons在曼谷的第二座門戶,是一個集合了零售、餐飲等多種服務的社區型商業綜合體。它位于曼谷熱鬧而繁華的Saladaeng街區,意為“紅色的亭子”。是延續泰國第一條鐵路上的標志性建筑,意在向這段鮮為人知的街區歷史致敬。
The Commons Saladaeng在設計上很有考究,其中部分地方延續了一店的設計,大臺階從項目直通而上,貫穿整個項目木制階梯同樣被賦予了實用功能,每一層都有可供坐著、甚至躺著的平臺,并輔以綠植點綴,成為了人群休憩、交流、聚餐的場所。15米高的大榕樹是場地上的一處標志性的存在,并在此基礎上營造出一個以樹為中心的露天公共空間。與此同時,樹的存在為內部空間賦予適當的私密性和親切感。
值得一說的是,The Commons Saladaeng提出了“The Platform”的概念,由于場地面積的限制,The Commons Saladaeng并不能像其他許多大規模的商業綜合體那樣,通過大量獨立區域來提供多樣化的服務。“The Platform”是一個采用共享經濟模式來優化空間規劃的新型概念空間。不同于按照功能來分割空間的做法,“The Platform”從“時間”角度出發,讓不同的活動在不同的時段中發生。巧妙的時間分配加上精確的空間設計,賦予了商場高靈活的空間,使烹飪課、主廚餐桌、酒吧、運動和瑜伽課程、兒童藝術工坊、電影放映、派對和小型爵士音樂會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可以在一天之中有條不紊地進行。
Samyan Mitrtown
“全天候”共享空間mall
SAMYAN MITRTOWN定位成為一個為消費者提供24小時生活場所的共享友好入駐品牌數超100多家,一共7層。它的存在不僅補足了該區域內全天營業綜合商場的缺口,還成功制造了話題,推行起新的城市生活方式。
項目緊鄰曼谷地鐵山燕站,對面是“泰國最古老的”朱拉隆功大學,該商業區和文教區之間的學生、白領游客是項目主要的服務群體,主打“城市生活圖書館”、“飲食圖書館”和“學習圖書館”的概念。項目還引進了十分罕見的24小時部分營業空間。
在購物中心的二層,SAMYANCO-OP打造了一個“非正式的”共享空間,5個獨立的建筑在設計既有視覺聯系又有獨立的區域,一面保證視覺效果一面保證使用功能。微型自習室、小型討論空間、大型會議室......空間按照規模和用戶群體進行區分,并對外開放租賃。
SAMYAN MITRTOWN業態周全豐富,項目的1層主要出售服飾、藥物等日常用品,2層則主要是美容美發及SPA館等各類生活服務類店鋪。3層設計了不同風格的空間,有充滿泰國情懷的傳統場所,也有頗具新銳先鋒味道的藝術領地,讓人在現代和傳統之間無縫銜接。
位于4層的FOOD COURT是商場重點打造的「Samyan Food Legends by MBK」餐飲區域,5層則是由影院&劇院HOUSE SAMYAN和一個5000㎡的多功能廳SAMYAN MITRTOWN HALL構成。
Samyan Mitrtown商場內部打造了“24小時全天候開放區”。連鎖品牌Big C首次推出的24小時營業超市Big C Food Place、星巴克、肯德基等部分咖啡店與餐廳、7-11便利店、名創優品、Mind Space By C-ASEAN 書店、共享空間SAMYAN CO-OP以及Kerry快遞、銀行、健身房等,為市民提供便捷服務。
與人們生活對接的商業體自然需要更加清晰的了解人們的生活需求,提供貼心服務并做到讓人依賴上它。自開業以來,SAMYAN MITRTOWN每天至少迎接2.5—3萬人次,這一數據充分彰顯了“家門口”商業模式所具有的吸引力。
Central Ayutthaya
“世界遺產城市中的互動博物館”mall
Central Pattana集團在大城府推出的綜合商業項目總占地面積為75200㎡,由購物中心、酒店、住宅樓、旅游景點和會議大廳組成。大城府是泰國的著名古都,歷史悠久,具有豐富的古代遺址和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是一座充滿活力的旅游城市。該項目的開發就旨在促進大城府的旅游業發展,深化將曼谷周邊各府打造成生活宜居中心的理念。
因而Central Ayutthaya購物中心從建立之初就承擔著將商業和傳統文化結合的使命,用建筑設計來體現大城府歷史悠久的古樸氛圍。該項目概念為奇跡之都,被譽為世界遺產城市中的互動博物館,無論是具有現代泰式扭曲設計的建筑風格,還是金色系的泰式色彩都極具泰國特色。
項目結合傳統文化和泰式民族風情打造具有古都特色的商業場景,與此同時也為了滿足當下消費者追求新潮、時尚的喜好,加入了頗多心思,如5米多的大象雕塑屹立在中庭之中,旁邊是粉色蓮花,被稱為奇跡花展,還有為迎接圣誕節裝置的巨型圣誕樹,這些都可以吸引消費者打卡拍照。
在引進品牌上,大城府擁有400個品牌,不乏首店和新店,例如PowerBuy,現代電器和數字生活方式的中心;Tops Market ,大城首家也是唯一一家擁有各種國內外產品的地方;go!WOW,包括超過14,000件家居用品,5泰銖起;Supersports,包括全國第一的體育用品;第一個大城府Think Space B2S與包括SF影院在內的領先品牌;Jetts Fitness每天24小時開放。
Terminal 21 Rama3
“環游世界”的主題mall
Terminal 21系列商場以鮮明的環游世界主題形象吸引了諸多關注,從第一家曼谷Terminal 21 Asok到芭提雅店和呵叻店,再到近期新開幕的新館「Termail 21 Rama 3」,每一家商場似乎都給足人們“環游世界”的想象。
Termail 21 Rama 3坐落在曼谷湄南河畔沿岸,前臨拉瑪3路,靠近BRT Charoen Rath,是該區域首家大型商場。借此地理優勢,還分別在2層、4層打造緊鄰河畔的戶外廣場和室內河景觀景平臺。建筑外觀主打新古典主義風格,金黃色的石磚外立面,結合歐式復古鐘樓,讓人仿佛置身于歐式百貨商場的即視感。
從LG層、G層到地上5層,可逛面積一共7個樓層,除了整體延續航站風格外,還延續了Terminal 21其他商場的世界主題特色,每層樓以不同國家為主題進行設計,營造出環游世界的氛圍。細致入微的主題元素與所傳輸的主題氛圍密不可分,為消費者打造沉浸式的“在購物中心旅游”的空間。
Silom Edge
24小時的美食mall
Silom Edge于2022年10月開業,項目定位為“24小時全天候”的社區商業,集各色美食于一身。項目共設有兩個24小時餐飲區,包括1層的24/7美食廣場,它包含深受消費者喜愛的人氣餐廳和咖啡館;以及主打即買即走、匯集了小吃、飲料、烘焙等品牌的the Edge食品中心,以滿足不同人群的就餐需求。此外,商場的9層還引進了各種室內和戶外餐廳和酒吧,消費者可以里面欣賞外面的景色。
在業態的布局上,Silom Edge涵蓋了服飾、電子、美容、醫療健康等。其中1層除了兩個餐飲區外,還引進了多個時尚品牌,包括衣服、配飾、珠寶、雜貨店等;2層主打電子科技類品牌;3層和4層主要引入美容健康、醫療機構等品牌;值得一提的是,在2層商場還設有Silom區首個公共淋浴房,從早上6點到晚上9點為消費者提供淋浴房服務。
結 語
通過泰國商業的現狀,我們總結了未來商業發展的趨勢:
恰到好處的建筑設計,能給消費者留下很深刻的第一印象,成為“網紅打卡地”,吸引更多客流量;
只有找準定位、因地制宜,才能最大程度發揮差異化,社區商業在最初設計時應考慮到自身的獨特與創新之處,通過對定位的滲透與創作,形成專屬風格,贏得更多流量;
購物中心在經營中要為顧客提供體驗式服務,同時注重商品+服務,從空間、場景、品牌至服務均具備特色和吸引力。
文章來源:其美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