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邁入新年,哈爾濱“南方小土豆”、各地文旅局長帶頭“文旅卷“”成為經濟復蘇增長的當下熱潮……河南云臺山景區“老中醫義診”成為一道靚麗出圈的風景線。
古人推崇登高望遠、遠足郊游,在閑暇的旅途中感受自然,修養神形、協調陰陽,這其中凝聚著古人旅游康養的健康理念和養生經驗。
《黃帝內經》曰:“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飲食而慎起居,堅五臟而通經絡,避虛邪而安正氣”。康療養生是中醫的特色,包括情志、飲食、起居、運動四大基石。順應自然、調和致中,是預防疾病的手段,更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許多中醫藥企紛紛跨界邁入中醫藥“醫康養結合”文旅建設。
2024年1月11日,啟迪藥業集團股份公司發布公告,通過了《關于全資子公司投資建設工業旅游景區項目的議案》,擬打造創新型“中醫藥+康養文旅”新業態,打造集中醫藥智能制造工業觀光、中醫藥文化沉浸式互動體驗于一體的特色工業旅游園區。
2023年12月,上市藥企“盤龍藥業”宣布子公司以自有資金投資1.8億元在陜西省商洛市柞水縣發展“秦嶺盤龍谷康養文旅”,資金用于建設一家1.8萬平方米的二級康復醫院,以慢病、痛疼和風濕骨傷的治療和護理為主,依托盤龍藥業的“中醫藥、膳食、技術資源”及秦嶺的生態文化資源,打造醫療+康養+康復綜合體。
“中醫藥旅游”概念最早由王景明于2000年提出,他將中醫藥旅游看作生態旅游的一個分支,認為其是尚未開發的探索性和享用性的、中醫藥和旅游業相融合的產業。
政策助推成為中醫藥文旅發展的重點推手,在國務院發布的《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中明確指出,各級政府要加快旅游產業與中醫藥健康產業融合,以中醫藥文化傳播和體驗為目標,通過中醫推拿保健、康復養生、商務會展、中藥材種植加工等方式,有計劃地與旅游產業相融合。
在政策的加持下,近年來,全國各地對中醫藥文化名勝古跡、博物館、中藥材種植基地、藥用動植物園、藥膳食療館等特色旅游資源進行開發,建設中醫藥特色旅游鄉村、度假區、主題文化街、特色酒店,形成與中藥科技農業、中藥材種植、田園風情生態休閑旅游結合的養生體驗和觀賞基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一些知名文旅園區,如湖北蘄春李時珍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東阿阿膠健康文化旅游示范基地、河南南陽張仲景醫圣文化園等成為地方政府和企業發力打造的重點項目。
例如,四川綿陽藥王谷是我國首個以中醫藥健康調理為主題的藥王谷景區,我國第一個以中醫藥養生為主題的山地旅游度假區,并借助中藥材原始森林的特殊氣場,成為我國唯一一個針對亞健康人群開展國醫體檢和健康調理的度假區。
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的政策,鄉村成為四季康養、旅居康養文旅小鎮的最大陣地。玉屏侗族自治縣田坪康養小鎮,立足侗族特色,挖掘傳統文化,依托田坪秀麗的自然風光,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吸引了不少前來旅居的游客。而“中醫藥+康養旅游” ,更是為鄉村旅游持續助力,目前,康養小鎮已成為“西南地區最大康養基地”,小鎮年接待旅客能力達949萬人次。
1月初國務院印發《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這是我國首個以“銀發經濟”命名的政策文件,養老產業迎來全新發展機遇。龐大的老年人群,將成為未來文旅康養賽道的重要客群。
根據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老年旅居康養發展報告》,老齡化是未來較長時期基本國情,2020年我國康養旅游人數已達6750萬人次,據聯合國預測,2020—2050年間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將增加112.3%。
在“健康中國”國家戰略背景下,健康產業已經成為新常態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大健康時代已全面來臨。隨著大眾旅游時代的推進,追求健康和精神享受,也成為休閑度假旅游的主要訴求。中醫藥文化源遠流長,“中醫+”的產品在近幾年頻頻出圈,相信“中醫藥+康養旅游”的碰撞也將迎來黃金發展時期。
文章來源:文旅商業化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