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香港報道,銀行人士及分析師稱,如果中國政府擴大對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的調查,該集團大積極的國際并購策略可能會遭遇減速。
該集團主要投資部門--復星國際主要運用舉債方式積累了大約550億美元的資產,從保險公司到法國度假勝地運營商Club Med等不一而足。其目標是建立一個全球商業帝國。
湯森路透數據顯示,截至去年,該公司債務股本比達到2.1倍,相當于行業平均水平的六倍,凸顯復星依賴外部融資來支撐擴張計劃。
但分析師稱,如果對郭廣昌的調查深化,那么復星獲得外部融資的難度可能加大。中國政府廣泛打擊企業貪腐行為,尤其是在金融領域,已經令投資者高度緊張。
“如果對郭廣昌的調查擴大,將可能對復星的融資及尚待完成的并購活動帶來負面影響,”標準普爾12月14日表示,并稱不會立即對復星國際的評級產生影響。
復星發言人拒絕置評。
在被調查消息傳出之時,復星旗下一個部門正在洽談一筆7億美元的信貸額度。銀行人士稱,該公司需要用這筆資金支持日常運營。
據知悉貸款情況的一銀行人士稱,目前債權人都變得越發謹慎,這是說明該公司可能會面臨困境的跡象之一。
“目前我們對(該筆貸款)看法保守,必須要澄清郭廣昌為什么要協助當局調查,”該銀行人士說道。
繼財新網報導稱郭廣昌確已失聯,引發人們擔憂該公司涉及政府打擊反腐后,復星兩周來一直占據新聞頭條。
針對郭廣昌失聯事件,復星集團稱,郭廣昌協助調查“更多側重于個人”,公司經營不會受到太多影響;公司公告并指出,復星集團董事會認為這并未對復星集團的財務或經營有任何重大不利影響,復星集團目前運營一切正常。
即便如此,投資者仍感到不安,復星股價在12月14日復牌后重挫約9%。銀行人士亦稱,一旦融資來源減少,復星背負的高債務額確實令人擔憂。
銀行人士稱,今年迄今復星已經集資20億美元,并計劃在本月進行一項5-8億美元的銀行貸款,該項貸款獨立于上述的7億美元信貸額度。
穆迪估計,截至去年末復星尚有28億美元的并購未付款項,而湯森路透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復星有150億美元債款,高于目前公司132億美元的市值。
湯森路透數據顯示,復星明年有總價值11.6億美元的債券到期。其中5月有3.09億美元債券到期。
“復星正處于艱難狀況,但銀行可能還會繼續支持,因為復星享有盛譽。他們的希望是此次危機很快過去,”香港一并購業務銀行人士稱。
澳新銀行和法國巴黎銀行是復星實業7億美元貸款的牽頭行和簿記行。而東亞銀行、創興銀行、澳洲西太平洋銀行則在高級聯貸階段以牽頭行身份加入。復星國際5月時與22家銀行簽署了8億美元三年期子彈式貸款,這些銀行包括澳新銀行、交通銀行香港、東亞銀行、中國建設銀行香港、創興銀行、恒生銀行、工銀亞洲和其它內地和臺資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