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稱,全球咨詢機構貝恩1月19日發布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5年大陸奢侈品市場出現2%左右的下滑,市場規模降至約1130億元人民幣,為連續第二年下滑。不過隨著一些領先品牌的全球價差調整措施等,可能會刺激在中國的銷量增長,2016年國內市場有望迎來反彈。
報告顯示,2015年,腕表、男士服裝和箱包類別奢侈品在中國大陸市場的銷量下跌是引發整個市場下滑的主要原因,反映出國內反腐倡廉風暴的后續影響尚未結束,以及經濟減速和股市年中暴跌帶來的巨大影響。相對而言,化妝品、女士服裝和珠寶2015年繼續引領成長,其中高檔女士服裝的市場規模同比增10%,是成長最為明顯的子領域。
就區域而言,華東地區,特別是上海成為2015年國內奢侈品市場的最大贏家,因當地強大的中產階段提供巨大的購買力,且該地區對商務饋贈依賴性較低。而對商務饋贈依賴性較高的華北和東北地區2015年仍在困境中掙扎,而且這些區域還受到日韓等鄰近旅游目的地的強大競爭。
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報告作者布魯諾·蘭納稱,預計今年中國的宏觀環境將不會大幅波動,崛起的中產階級將變得更成熟、更了解奢侈品;名品折扣店和海外購渠道將保持增長,而代購市場規模則將下降。同時,領先品牌引導的全球價差調整舉措以及政府致力于將奢侈品消費引回內地的措施可能會刺激國內銷量增長。
若包含中國居民海外購物和代購在內,中國內地2015年的奢侈品消費為4050億元左右,增速約6.5%,上年增速為9%。日本是2015年中國內地消費者海外購物的首要目的地,同比增長2.5倍,而在香港和澳門的購買量則同比下降25%。
2015年中國的奢侈品代購市場規模預計由上年的550億元至750億元下降至340億元至500億元,主要是因為:一些主要品牌進行全球差價調整,減少了代購利潤;政府加強對代購的管控,以將奢侈品消費引回內地并納入國內生產總值(GDP);越來越多跨境電商的出現,消費者傾向于減少代購。
香奈兒2015年3月宣布歐洲售價上漲而調降亞洲售價,4月卡地亞也調降了在內地的售價,而且一些奢侈品品牌雖然沒有公開宣布大規模的價差調整,但他們也是非常低調地調整了部分產品的價格。布魯諾·蘭納指出,由于激烈的市場競爭及人民幣小幅貶值,預計奢侈品行業今年將會有更多的價格調整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