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决赛地点2022_哈里森·巴恩斯_帕楚利亚_足球直播在线观看免费 - 英超法甲

`
媒體報道

杭州購物中心爭先引入藝術中心 欲借原創品牌破解“同質化”

來源:報紙       作者:報紙       時間:2018-05-10
核心提示:杭州購物中心爭先引入藝術中心,欲借原創品牌破解“同質化”,如寶龍城引入藝術中心,大悅城簽約運河文化藝術中心...





      去商場,在充滿文藝調調的文創書店里泡上一下午,看一場畫展甚至是文藝演出,都已不再是新鮮事。越來越多的購物中心或綜合體已不滿足于僅僅是短暫地借助藝術引流,而是去探索商業與藝術更長久、更深度的結合——

  5月4日,位于杭州寶龍城5樓、規模達到6500平方米的杭州寶龍藝術中心正式開幕,推出了五大單元展和30場與展覽相關的藝術與設計論壇、藝術家訪談、親子藝術互動體驗等活動,刷新了杭州藝術展覽規模之大與內容之多的紀錄。

  幾乎與此同時,作為國內首個引進專業美術館的商場,國大城市廣場在即將迎來一周年慶之際,以簽約成為杭州藝博會分會場的形式,繼續向商場藝術與生活趣味的更深處探索。

  而一個多月前,杭州大悅城也與運河文化藝術中心項目簽約,由其操刀運營杭州首個街心公園式的文化藝術空間……

  在以體驗為核心生發出的新商業邏輯下,各種文化、藝術形態正在為冷硬的商業空間注入柔性、溫度和靈魂。

  將藝術嵌入商場 藝術中心成杭城商業地產新“標配”

  荒木經惟、村上隆、元永定正、安迪沃霍爾等世界級大師的簽名版畫和攝影作品大集結;互動激光、沉浸式影音、VR科幻藝術演繹了光與影的交織下,技術與藝術的未來形態……走進杭州寶龍藝術中心,名家經典和先鋒畫家作品之豐富,互動藝術形式之多元,會讓你感慨,與其說走進的是一家商業綜合體,不如說是一個專業藝術展覽中心。

  據了解,整個藝術中心占地面積6500平方米,展覽面積約4000平方米,擁有200-500平方米的大小展廳共13個,集展覽、藝術教育、藝術論壇、活動沙龍及藝術商店等多元經營于一體,是杭州目前最大規模的藝術綜合空間之一;與寶龍城購物中心相連,實現了看展體驗與吃喝玩樂的無縫對接;營業時間與商場同步,為上午10點至晚上9點,并且全年不閉館,是全國首個晚上六點后依然可以看展覽的藝術中心。

  為什么要把藝術中心開在商場里?寶龍地產執行董事兼執行副總裁肖清平給出了他的解讀:“把文化藝術這些元素融入商業豐富的業態當中,實現了業態配套、互動,也提升了整個商場品位。同時,商場的客流是多樣化的,有些藝術愛好者可能就是為看展而來;有些顧客可能本來不感興趣,但在逛商場的過程中被吸引,潛移默化地培養了鑒賞能力,形成消費需求。這其實也是在為商場引流,增加顧客的黏性。”

  同寶龍一樣,越來越多的商業地產都把“藝術”作為一個必選項。

  去年9月份開業的遠洋樂堤港,就以“杭州首個藝術購物中心”為定位,在物理空間設計上更重視具有藝術感,開業時與觹堂文化智庫及11名當代知名藝術家進行合作,將創作的23件藝術雕塑和裝置作品在商場內集中亮相,業態上也引入了麒麟文創等國內具有知名度的文創品牌,今年還要開出一塊集合書店、文創品牌的“文創空間體驗區”。

  而即將開業的杭州大悅城,此前也簽約成為運河文化藝術中心的操刀者,將邀請環球地標設計者——英國貝諾(BENOY)擔當整體設計,聚焦當代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文化藝術形式,以全國著名的劇場品牌為核心,打造杭州首座街心公園式文創空間。該中心和杭州大悅城僅一街之隔,一脈相承,毫無疑問,未來二者將形成良好的業態互補,實現客流的有效互動。

  藝術與商業相互賦能 購物中心借助原創品牌破解“同質化”

  “商場+文化”“商業+藝術”模式正如烈火烹油。繁榮之下,“形而上”的文化藝術能否為線下實體帶來實實在在的客流和銷售轉化呢?

  “應該說消費者的熱情遠超過了我們的期待。”在經過近一年的探索嘗試后,國大城市廣場總經理洪飛如此回應這個疑問。去年5月27日開業時,醞釀多年實現“華麗變身”的國大城市廣場,提出了“現代人的趣味主義”的全新定位,將抓取的重心放在了消費者精神愉悅上,沿著這樣的定位,進行商品品牌和業態組合,開出了全國首家商場美術館——恒廬美術館,并引進了西西弗、悅覽樹、其味藝術公社等一系列文化藝術業態。

  一年里,國大共組織了30多場展覽、作家見面會、讀詩會等活動,吸引了700萬的客流。其中,恒廬美術館舉辦了11場展覽,12場次的青年藝術空間活動,36場次面向市民的藝術體驗活動,吸引了30余萬顧客現場觀展,5000多人次體驗互動。“我們目前可能很難去直接量化,算出文化業態給我們帶來了多少流量、銷售轉化率有多少,但其促進作用確實非常大,我們能感覺到喜歡文藝、具有藝術鑒賞力和消費需求的受眾正向我們靠攏。”洪飛表示。

  藝術的獨創性、多樣性,也為商場突破眼下同質化的窘境提供了一個突破口。

  “目前國內好的品牌稀缺,每年冒出這么多的購物中心,可是品牌數卻沒有增長。差不多的業態,差不多的品牌,讓購物過程看起來都差不多。”在洪飛看來,商場可以為許多尚在起步階段的原創文化品牌提供展覽展示的空間,讓它們在與市場的接觸、碰撞中去了解消費者喜歡什么、需要什么,在互動中去賦予這些品牌更強的生命力和成長力。而在這個過程中,商場也可以慢慢形成屬于自己特有的品牌體系,建立起有別于他人的獨有調性。

  實際上,這也是商業和藝術相互賦能的過程。“藝術在商場里找到了一個更廣闊的出口。”恒廬美術館館長席挺軍表示,“我們在國大的年觀展觀眾達到近30萬人次,這個數字對于普通美術館來說是很難達到的。同時我們也借助這個平臺嘗試和更多不同的藝術形式進行跨界合作,并重新認識到了一家美術館的作用和可以發揮的能量。”

  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產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90后群體中對于文娛體驗和藝術類品牌的關注度逐漸上升。“具有美學基礎、藝術鑒賞力的這一代消費者正在成長,他們將會是未來的消費主力。”經過實踐,洪飛對未來購物中心的發展方向下了判斷,“未來的一個購物中心,不僅僅是一個shopping mall,它應該是物質精神文化藝術的結合體,應該是城市美好生活的窗口。”





本文出自杭州日報  記者:王莉莉       本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觀點,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刪除。

Copyright ? 2021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備11004787號-2
×

歡迎撥打一對一免費咨詢電話: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詢我們的在線客服

在線咨詢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