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華僑城的文旅項目投資總和近萬億元。”華僑城文化集團總經理胡梅林近日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很多人印象中的華僑城,是主題公園“歡樂谷”的運營商,又或是旅游地產商,但是,近幾年華僑城已經悄然蛻變,成了國內最大的文化旅游集團。
盡管文化旅游城鎮項目的投入巨大,據但胡梅林透露資金并不是問題,一方面華僑城旗下有多個上市平臺,另一方面,華僑城運用國開行、中保投等資金支持,聯合中華文化促進會、地方政府和合作伙伴,成立了規模超過1000億元的12只文化產業發展基金,以此撬動項目發展。
嘗鮮文化經濟
上周深圳文博會期間,接受記者采訪時深圳華僑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關山回憶說,早在十幾年前,“文化經濟”在國際上風起云涌,可對國內很多企業還是一個朦朧概念。身處改革前沿深圳的華僑城人卻敏感意識到,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經濟,文化的潛在價值是無限的,但前提是要和產業結合起來,為文化潛能的釋放開辟一條暢順的渠道。
胡梅林表示,響應國家新型城鎮化戰略號召,華僑城加大文化產業綜合項目投資力度,布局全國50余座城市。目前華僑城在全國各地的擬投資文旅項目總額已經接近萬億元,且仍在持續拓展新項目。
據了解,華僑城新的標桿項目正在全國各地興起,目前正在實施的包括粵港澳大灣區大型都市文化旅游綜合體順德歡樂海岸、武漢華僑城楊春湖高鐵商務區等,在云南,華僑城戰略重組世博集團、文投集團后,正加速推動云南旅游轉型升級,走向全域旅游新時代。
胡梅林介紹,現在不應再把華僑城單純看成一個旅游地產商,其內核已在急劇變化,戰略方向也從中國文化產業領跑者,增加了另外兩個身份“中國新型城鎮化引領者”和“中國全域旅游示范者”。適應新的戰略變化,華僑城在文化和旅游產業外,還積極涉足新型城鎮化、金融投資和電子產業。
在新產業加持下,華僑城的營收和利潤增長顯著。2017年華僑城集團營收801億元,利潤總額191億元,資產總額3199億元,連續七年獲國資委年度業績考核A級評價,收入利潤均位列央企前十名。
打造文旅IP
“打造文化超級IP,是華僑城在新時期的努力方向。”胡梅林表示,華僑城以前并不太重視IP的打造,但現在已經開始有意識打造自己的IP體系。如華僑城文化集團推出的小涼帽IP,誕生一年即成為享譽國際的特色小鎮IP,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斬獲大獎,并成功舉辦小涼帽國際繪本大賽等大型國際性文化活動。華僑城文化集團為小涼帽制作故事、VR電影等,并將其植入特色小鎮文化中。
目前小涼帽IP植入比較成功的案例就在深圳附近的甘坑小鎮,當地打造了一個頗有特點的客家小鎮。華僑城文化集團市場部總監游瑩子稱,該集團和當地政府和村民共同打造甘坑小鎮,做了一年半,游客量上了10倍,租金上漲5-6倍。商戶收入比此前翻了幾番。
胡梅林表示,華僑城布局在全國的文化旅游和新型城鎮化項目,均注重對本地文化的保護性開發,對在地文化的激活,對居民和游客體驗的深度開發。
像在海南三亞中廖村,華僑城借村居改造為“村上書屋”,以“書屋+書店鄉村網點”“書屋+旅游”等多種形式,惠及當地的農民群眾和旅游的客人,也為海南美麗鄉村建設注入文化內涵。
而在華僑城以往強項的主題公園上,華僑城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蔣坤堯透露華僑城啟動三年內并購1000億在建、已建的有潛質文化主題公園計劃,以鞏固文化主題景區集群優勢,保持目前華僑城全球主題公園集團四強之位,并會將文化形態與國內先進的VR、AR等高科技技術結合,打造新一代互動體驗型主題公園。
本文出自21世紀經濟報道 高江虹 本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觀點,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