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决赛地点2022_哈里森·巴恩斯_帕楚利亚_足球直播在线观看免费 - 英超法甲

`
P.M.視點

地產工程人轉崗運營,到底對不對?

來源:明源地產研究院       作者:飆馬中國       時間:2020-10-27 16:30


土木工程出身的人,從事地產行業通常有幾個去處,去地產乙方,例如設計院、施工單位;去房企,對口專業一般有設計管理、地產工程,成本招采,地產運營等。

這幾年,隨著大運營崛起,運營崗位也越來越受重視,越來越多工程人轉崗去做運營。

一位從工程轉崗到運營的地產人表示,有工程經驗的人轉去做運營有天然優勢。因為現在房企的基礎運營一般是計劃運營,對項目全生命周期的流程和時間進行把控,而工程開發是整個開發流程中最長的環節。運營從計劃階段就要把控項目關鍵線路,對開發流程中的風險提前做出判斷,項目實施過程中時刻進行節點監控和糾偏,如果沒有完整的項目開發經歷,則無法厘清節點間的邏輯關系,對時間及流程把控很難做到精準。

當然,也不是說有工程經歷的人轉崗做運營都沒障礙。明源君接觸過一些地產人,有的轉到運營崗后如魚得水,也有的則水土不服。做工程和做運營,究竟有什么區別?什么人適合做工程,什么人又適合做運營?

筆者結合一些地產人的經歷來談談這些問題。其他專業的地產人也可以對照思考下,看自己現在的崗位是不是最適合自己的?

工作模式

工程適合喜歡自由又高度自律的人

運營更適合喜歡規律節奏的人

工程師A君,在土建崗做了兩年,項目竣備后被調配到另一個城市的新項目,由于不想去新城市,便向公司申請轉崗到城市公司運營線。

轉崗兩個月后發現自己不喜歡新崗位,再度申請轉回工程崗。用他的話來說,坐辦公室實在煎熬,坐一會就想起來晃一下,可工作整天把你綁在電腦前。在工地的時候每天步數幾萬,在辦公室最多幾千,成天覺得渾身不自在。

工地雖然風吹日曬,但言行舉止都可以更隨性,沒那么多束縛。在辦公室一切都規規矩矩,讓你坐著就不能站著。

再者,工地一切事物更鮮活,人與人間的關系也更隨和。

比如項目部辦公室人不多,大家都熟稔,得閑時聊天說笑,沒什么顧忌。工地天高皇帝遠的,時間上也較為自由,午休偶爾拖過頭也沒關系。

當然,自由與規律往往是背道而馳的。做工程經常會遇到臨時變化,節假日加班是常態。比如,當天晚上才得知第三方或總部飛檢要來,第二天得抹黑趕到項目上準備迎檢;遇到搶預售搶交付等重要節點,連續一兩個月沒得休息;高周轉房企可能直接就是8-11-7工作制了。

工作狀態上也有比較大差別。工地上的工程師,存在兩種極端狀態。

一種每天連軸轉,轉現場、做內業、跟總包拉鋸、協調現場扯皮,忙得不可開交。

另一種,上班就是混日子,只要領導不在現場,能偷懶就偷懶。比如有的公司趕節點時,會要求工程師每天晚上拍幾張工作面的照片給上級匯報,有些工程師吭哧吭哧的爬樓拍照,有些早早溜之大吉,讓監理拍照發過來交差。

轉現場也有很大差別。有的人就隨便逛逛,有的人會提前看圖紙,把問題記錄下來,巡視時重點核對;對于關鍵部位的工藝做法,比如防水層等針對性地重點檢查。

可以說,做工程一不小心可能就混成混子,更考驗一個人的自律能力。而坐辦公室的運營崗,會有更多的條條框框制約,不容易脫軌。選擇崗位時,這一點也需要納入到考慮范疇。比如工程師A君就喜歡工地自由的工作氛圍,對待工作責任心也很強。經歷運營崗短暫“兩月游”之后,還是選擇回到項目上繼續做工程。

個人能力要求

工程更適合單專業及執行力強的人

運營適合邏輯強、視野大、數據敏感度高的人

和A君不同的是,也有堅定轉型運營的地產人。比如C君,在完整跟完一個項目之后,跳到另一房企做運營。

其在轉崗之前一年,就一直有關注地產運營的要求,提前做準備,轉崗之后自覺適應良好。他認為,大運營是地產未來的必然趨勢,運營崗的前景也看好;另外,運營是這幾年才熱起來的專業,市場上成熟人才比較少。崗位本身要求又高,壓力之下成長會非常快,后期可選擇的道路多樣。且運營線最接近權力中心,也最有機會成長為管理者。

跟工程相比,運營的挑戰更大,想象空間也更大。兩個崗位從角色定位到能力要求上,都有一定的差異。

一、工程與運營在角色定位的差異。

筆者此前曾總結過,地產工程崗身兼五大角色,即大總包施工員-乙方服務者和賦能者-內部資源整合者-內外部關系維護者-集團標準及制度執行者(點擊查看詳情)

工作職責上,就是大家熟知的“三控三管一協調(即成本控制、進度控制、質量控制、安全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組織協調)”。

運營更偏管理,角色定位形象點來講就是決策者的軍師,著眼點最小也是整個項目的節點,更進一層次是項目全周期的供銷存管理,再往上是整個區域乃至集團的業績目標,最高層次是企業的經營戰略。所以,越是高段位的運營越接近于總經理視角甚至老板視角。

二、工程與運營在知識體系上的差異。

就目前而言,工程線的中基層崗位還是強調執行力多些,也即是將公司制定的工藝工法標準、管理動作等落地,推動節點目標達成,工程崗的知識結構以工程技術及工程管理為主。

運營則是從一開始就全面接觸各專業,要求對各個階段,各條線的任務及風險都有清晰的認識。從知識結構上看,會更全面立體。

當然,專業上也有所側重。

比如前文提到的,運營剛開始入門最好有工程管理經驗,這是做計劃運營的基礎。這是從項目開發層面來看運營。

而我們知道,房地產本質上是金融業。運營通過供、銷、存的合理管控,在最短時間內用最少資金實現最大收益。

在工程專業的基礎上,運營崗要進一步突破,還要懂得產品、營銷、成本,能夠監控產品定位及設計方案、營銷定價及流速、成本預算等;更要深入掌握財務知識,能對財務指標進行分配,管控現金流安全,達成利潤目標。

舉個例子,拿地之前,房企要模擬項目的投入-產出,測算各項財務指標。測算之前需要模擬一套開發計劃。有的房企由投拓部門按照標準工期進行開發計劃鋪排,據此進行投資測算。

有的房企則是由運營牽頭,由各專業線協同完成開發計劃,運營協助投拓進行投資測算,在拿地之后制定全周期開發計劃,進行貨值、利潤及現金流監控。上升到了這種高度,可見大運營模式下房企對于運營崗位全周期、全專業知識架構的要求之高。

三、工程與運營崗在能力上的差異。

在房企里面,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都會比較受青睞,運營崗位更是如此。

運營一定要有全局思維。

如前文所言,運營的職能是全周期、全專業管控,這就要求運營一定要有非常強的全局觀,任何一個節點設定或調整,都要從橫向的供銷存節奏,縱向的跨職能配合來考慮。工程雖然也要求全局思維,但項目總以下的職位,對這方面體現不是特別明顯。

運營更強調溝通協調能力。

工程線日常接觸最多的是施工單位、監理、分包,屬于地產乙方,地產工程作為甲方駐場代表,話語權相對主動一些。

而運營線要統籌設計、工程、營銷、成本等平行部門,跟大家催進度要成果,根據各線條提供上來的資料進行計劃鋪排或糾偏,并給出相應的獎懲制度;同時,也在各線條間發揮協調整合的作用。

不過,在房企里面,運營跟其他條線之間通常是平行的關系。這意味著,運營工作能否順利開展,非常考驗個人的溝通能力,稍微做得不好很容易招嫌。相比之下,運營崗比工程崗更考驗溝通能力,以及全局統籌能力。

運營需要較強的數據敏感度。

如前文所言,運營涉及到項目全周期的貨值管理、利潤管理、現金流管理,從拿地階段就要管控各項財務指標,對項目各元素相關的數據了然于胸,非?简炓粋人的數據敏感度。而工程線一般要到項目總(一些房企的項目總還是工程型項目總,則不在此范疇)才會有這方面要求。

四、工程和運營在機會成本上的差異。

工程線已非常成熟,各房企的工程中基層在授權及晉升機制上差別不大。一般來說,表現得好1~2年升一級不成問題。工程崗可以走技術路徑或管理路徑;技術路徑終極目標一般是集團總工;而管理路徑的可能性更多,“小目標”一般是項目總,再往上是城市總、區域總、集團副總等等。

運營線則不一樣。房企運營發展階段不同,許多房企還停留在計劃運營階段;少部分房企如碧桂園、萬科、龍湖等已進入大運營階段,前者運營范疇仍處于單一項目且通常只關注工程節點,而后者已覆蓋項目從拿地階段到交付的全開發流程、以及地產全專業的節點計劃及人員配置;甚至涉及到全區域多項目的經營活動統籌。

授權上也有差別,前者沒什么話語權,像個計劃跟蹤督辦員一樣,整天忙著催資料做PPT做excel;后者地位較高,擁有較大的資源調度能力,對各職能線都有指揮和督辦權利。顯然,這兩種不同體系帶給從業者的發展空間是不一樣的,從業者工作經歷的含金量也不一樣。

兩者也有相似的地方。目前很多地產運營在本專業內晉升到運營總之后,可以選擇繼續走運營線,向區域運營總、集團運營總發展;也可以轉向項目總、城市總、區域總、集團副總等,后者是與工程管理殊途共歸。

綜上,可以說,現在選擇運營線的挑戰更大,機會可能也更多。關鍵在于是否與個人能力及喜好匹配,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文章來源:明源地產研究院

上一篇:產業地產才是房地產未來轉型的重要方向 下一篇:沒有了
Copyright © 2008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11004787號-2
×

歡迎撥打一對一免費咨詢電話: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詢我們的在線客服

在線咨詢

QQ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