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决赛地点2022_哈里森·巴恩斯_帕楚利亚_足球直播在线观看免费 - 英超法甲

`
行業新聞

大洗牌!內循環時代,這些城市將脫穎而出

來源:國民經略       作者:admin       時間:2020-10-27 10:56

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決策層的這一判斷,在2020年日益得到驗證。與之相對應,“雙循環”戰略橫空出世,“國內大循環”成為大國經濟最為顯著的戰略轉向之一。

“內循環”概念的提出,標志著中國經濟步入新時代,勢必引領新一輪城市格局的大洗牌。

內循環時代,哪些城市將會脫穎而出?

 

01

消費之城

 

內循環時代,做大國內市場、擴大內需無疑是第一要務。

 

過去10多年來,中國經濟逐步從出口驅動、投資驅動邁向消費驅動。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7.8%,拉動經濟增長3.5個百分點,連續六年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隨著“內循環”戰略的落地,擁有人口和市場規模優勢的城市,將會成為新一輪城市洗牌的主要受益者。

 

根據2019年各地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中國城市消費總額十強城市依次是:上海、北京、廣州、重慶、成都、武漢、深圳、杭州、南京、蘇州。

 

大洗牌!內循環時代,這些城市將脫穎而出

消費總額,既與人口規模直接相關,也與消費能力、商業活力息息相關。

 

不難看出,入圍前十榜單的城市,除了南京之外,都是千萬人口城市,而上海、北京、重慶的常住人口則在2000萬以上;同時,這些城市無論是產業競爭力還是收入水平,均位居全國前列。

 

此外,這些城市多數都是重要的樞紐城市,超過一半城市位屬國家中心城市之列,大部分都是國家物流中心樞紐,同時還是中國新消費的主要陣地城市,無論是消費場景、消費能力還是供應鏈發展水平,都位居全國前列。

 

龐大的人口規模,加上樞紐優勢和物流優勢,使得這些城市成為首屈一指的消費之城,有了一奪“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資本。

 

02

樞紐之城

 

與消費之城相比,樞紐之城的地位同樣舉足輕重。

 

近年來,隨著交通四通八達,中國已經形成一個龐大的統一市場,橫亙在不同地區之間的各種壁壘正在逐步消除,尤其是城市群、都市圈戰略的推進,讓中心城市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集聚力和輻射力,成為推進內循環戰略的重要支撐。

 

這里的樞紐之城,包括兩大類:一類是大都市圈、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另一類是國家物流樞紐,這些樞紐事關供給側改革,關乎國內大循環的暢通。

 

先看第一類。

 

2019年初,發改委發布《關于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都市圈自此步入快速發展軌道。

 

這一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范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正在以交通一體化、公共服務一體化、市場一體化的磅礴之力,成為“內循環”戰略的重要支柱之一。

 

根據澤平宏觀的研究,我國共有24個千萬級大都市圈,這些都市圈又進一步分為發達型、崛起型、起步型三類。

大洗牌!內循環時代,這些城市將脫穎而出

上海、深莞惠、廣佛肇、蘇錫常、南京、杭州等6個大都市圈為發達型,北京、天津、成都、長株潭、重慶等15個大都市圈為崛起型,哈爾濱、南昌、長吉等3個都市圈為起步型。

 

以上海、深莞惠、廣佛肇為代表的發達型都市圈,城市邊界正在消失,地鐵正在跨越多個城市、公共服務向一體化邁進,無論是城市生產還是消費,都呈現出明顯的同城化趨勢。

 

這些樞紐城市及其都市圈,無疑將是擴大內需和提振消費的主力。

 

再看第二類樞紐之城。

 

2019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聯合發布2019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23個城市榜上有名

大洗牌!內循環時代,這些城市將脫穎而出

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涵蓋陸港型、空港型、港口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陸上邊境口岸型等6種類型。

 

東部地區10個:天津、上海、南京、金華(義烏)、臨沂、廣州、寧波—舟山、廈門、青島、深圳

 

中部地區5個:太原、贛州、鄭州、宜昌、長沙;

 

西部地區7個:烏蘭察布—二連浩特、南寧、重慶、成都、西安、蘭州、烏魯木齊);

 

東北地區1個:營口。

 

不難看出,這些入圍城市,要么擁有港口、空港、陸港優勢,要么背靠制造業基地,要么是商業貿易中心,要么擁有繁忙的邊境口岸,從而成為一個國家最為突出的經濟大動脈。

 

物流樞紐和物流大通道的暢通,往小了說有利于降低成本,從而進一步刺激消費,往大了說則是循環這一詞語所蘊含的生產、流通、消費必不可分的一部分。

 

03

商業活力之城

 

與消費之城相似,商業活力之城也是內循環的重要推動力量。

 

不同之處在于,消費之城著眼的是消費能力,而商業活力之城更重視的是供給能力。

 

消費能力,與人口結構、市場規模、收入水平乃至房價水平,都存在直接或間接的關系。而供給能力,則有賴于技術創新、供應鏈創新的加持。

 

基于此,評價一個城市有沒有商業活力,能不能承載內循環的時代重任,不能只看有多少鱗次櫛比的大商場,也不能只看有多少奢侈品門店。

 

更需要關注的是,這個城市有多少物流倉儲空間、布局了多少新業態新物種、有無發達的“小時達”供應鏈體系,商業活力能否覆蓋到整個都市圈乃至城市群……

 

天貓超市及“小時達”的存在,為我們評價城市的商業活力提供了新的窗口。

 

去年以來,天貓超市推出了“小時達”服務,目前已覆蓋到全國483個城市。這里的“小時達”,不是人們習以為常的物流倉配送的傳統概念,而是從商家線下門店到客戶的直達通道。

 

據了解,截至目前,屈臣氏、百果園、1919、名創優品、巴拉巴拉等多個知名品牌門店已接入天貓超市,最快支持 1 小時內配送到家。天貓超市同城配送半徑最高可達 100 公里,足以覆蓋國內所有城市的核心城區。

 

這與“都市圈”概念有相似之處。都市圈是以1小時交通圈為標志,將周邊城市連為一體,而“小時達”則以1小時零售圈為標志,將線下門店與整個區域的素有消費者連成一體。

 

通過“小時達”,線下門店重新煥發活力,社區消費這一概念獲得了新零售的加持,從而為擴大內需提供了更大的戰場。

大洗牌!內循環時代,這些城市將脫穎而出

 

值得一提的是,與前兩年盛行的“盒區房”相似,以天貓超市“小時達”為標志的“天貓小區”正在成為廣受關注的新概念,成為樓市投資地段判斷的重要指標之一。

 

正如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李永和所說,

 

“我們以用戶為中心,構建了一張全新的供應鏈網絡,就此開啟了從單場景轉向全場景服務的新模式,同時為商家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持續創造新的價值。”

 

這正是供給創造需求的典型案例。

 

電子商務的出現,讓包括鄉村在內的偏遠地區都得以接入到全國消費網絡之中,在降低成本的同時,釋放出龐大的需求,這是供給創造需求的第一階段。

 

隨著數字經濟日益成熟,以菜鳥為代表的新物流體系,以天貓超市、盒馬、餓了么、淘鮮達為代表的新零售新物種,帶動了消費體系的全面升級,最大程度刺激了各大城市的消費潛力,這是供給創造需求的第二階段。

 

天貓超市及“小時達”模式的橫空出世,則將供給創造需求帶向新的高度。天貓超市、商家、倉儲物流、消費者這些終端,在新供給的加持之下,連接成了一張網,成為激活城市商業活力、拓展消費空間的關鍵。

 

沒錯,需求不會憑空而生,但供給可以創造需求,新的供給模式足以激發更多新的需求,從而進一步提升國民的消費空間和消費能力,助力“雙循環”戰略的順利推進。

 

杭州、上海、北京、深圳為代表,這些早已擁抱新業態新物種、在新供給上邁出步伐的城市,無疑將獲得更大的發展優勢。

 

04

創新之城

 

內循環的著眼點,不只是消費,更重要的是創新。

 

這里的創新,一方面是技術創新。誠如人民日報評論文章所言,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是成功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另一方面是供應鏈創新,尤其是供給側的創新。數字經濟的突飛猛進,新基建新零售的不斷涌現,讓傳統消費場景得到倍數級的擴展,成為擴大國內市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就技術創新而言,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眾多、研發強度一流的城市,無疑有著領先優勢。

 

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來看,北京以超過2.7萬家的數量遙遙領先,深圳、廣州、上海緊隨其后,均超過1萬家,蘇州、杭州、東莞、天津、佛山、南京等城市躋身前十。

大洗牌!內循環時代,這些城市將脫穎而出

研發強度(研發投入/GDP)來看,北京以5.3%的研發強度高居榜首,深圳以4.1%的研發強度緊隨其后,上海為3.56%,廣州則為2.53%。

大洗牌!內循環時代,這些城市將脫穎而出

 

就供應鏈創新而言,數字經濟越發達、新零售指標越突出的城市,有著一般城市所沒有的優勢。

 

根據中國經濟信息社、中國信息協會和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聯合發布《中國城市數字治理報告(2020)》,杭州、深圳、北京、上海、武漢、廣州、鄭州、蘇州、東莞、西安位列前十。

 

大洗牌!內循環時代,這些城市將脫穎而出

 

這一報告基于數字基礎設施、數字行政服務、數字公共服務、數字生活服務等四大指標,衡量各大城市的數字化賦能效應,可以作為供應鏈創新能力的參考指標之一。

 

新零售這一概念,經過阿里巴巴的發揚光大,早已為整個社會所熟悉。

 

新零售,代表的是線上線下融合的新趨勢,傳統零售與電子商務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手段無縫對接,借助供給層面的創新,在改造傳統零售業態的同時,進一步擴展了消費空間。

 

根據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發布的《新零售城市發展指數報告》,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廣州、成都、武漢、南京位列前八。

 

大洗牌!內循環時代,這些城市將脫穎而出

不難看出,數字經濟發達的城市,新零售實力一般都不弱。在內循環時代,這些城市足以借助數字經濟優勢,通過新零售等手段,助力內需消費。

 

05

誰能脫穎而出?

 

內循環,并不意味著外貿城市的衰落,更不意味著內陸城市的必然崛起。

 

內循環的著眼點,從來就不在于到底是外貿城市還是內需城市,人口規模和市場優勢也只是作為底牌而存在,中心城市和物流樞紐也是業已存在的現實。

 

所以,決定城市晉級的關鍵,則落在了技術創新、供應鏈創新、新基建、數字經濟等新模式上。

 

就此而言,在內循環時代,占據人口、消費、樞紐等優勢的城市都將坐擁不錯的基本盤,而同時擁有技術創新、供應鏈創新能力且創造出眾多新業態新物種的城市,則將進一步鞏固其地位,成為擴大內需最重要的“戰場”。

 

這是一場完全不同于過去的城市洗牌。從外貿驅動到投資驅動再到消費驅動,城市面臨的不只是國內國際大環境之變,更是發展模式之變。

只有擁抱創新的城市,才有更燦爛的未來。

上一篇:愛琴海首進南寧深度觀察 下一篇:沒有了
Copyright © 2008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11004787號-2
×

歡迎撥打一對一免費咨詢電話: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詢我們的在線客服

在線咨詢

QQ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