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决赛地点2022_哈里森·巴恩斯_帕楚利亚_足球直播在线观看免费 - 英超法甲

`
P.M.視點

傳統地產危機四伏,向新地產轉型已在路上

來源:仁科仁居       作者:admin       時間:2020-12-22 15:23

2020年對各大行業都是艱難的一年,對房地產行業來說亦是如此。

 

2020年,房地產市場的分化在加劇。

 

一線城市,以深圳為例子,“剛需房”被炒到10萬元的天價,盡管還有需求,但可以說已經與普通人沒有什么關系了。而且隨著地價的上漲,開發門檻越來越高,一線城市基本上已經被少數頭部房企“霸占”了。

 

二線城市的準入“門檻”也越來越高,一些熱門城市如杭州、廈門、合肥、東莞等房價上漲過快,隨之而來的各種調控政策的出臺,使得市場的干擾因素越來越大,中小房企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三四城市面對的最大問題是需求乏力,住房飽和已成為中小城市的常態,人口流出,城市化放緩,抑制了這些地方的增長空間,成為市場瓶頸。而中小房企在這些市場上扎堆,對土地的爭奪日趨激烈……

 

傳統地產危機四伏,向新地產轉型已在路上

傳統的房地產開發方式面對市場形勢的變化可以說已經危機四伏:

 

一是市場放緩。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經過20多年的高速發展,所有的開發商可以說都在享受市場的紅利,而當居住需求一旦增長放緩,整個市場也將失去發展的動力,大型房企擴張模式將接受考驗,小型房企的生存空間也會越來越小。

 

二是債務危機。傳統的地產開發,是一個高杠桿驅動的行業,中國百強房企的平均負債率達到80%以上,高負債的達摩克里斯之劍隨時落下,萬達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三是政策環境的改變。隨著目前以城市為中心的城鎮化遭遇的質疑越來越多,加上經濟的轉型,房地產作為城鎮化的推動力量也在接受重新檢視,政策層面對房地產整個行業的降溫,以及新出臺的融資“三道紅線”對房地產的金融支持加以限制,都給這個行業套上了發展的緊箍咒。

傳統地產危機四伏,向新地產轉型已在路上

房地產行業的轉型可以說勢在必行,房地產行業面臨的問題,不再是市場波動以及周期,而是整個社會、經濟環境已經發生了變化,整個市場正處于變革的前奏。

 

機遇和危機永遠都是并存的,我并不認為房地產作為一個行業將整體沒落,中國的城鎮化還遠未完成,現有的居住和生活模式也并不完美,房地產業并不是無路可走,而是需要新的思維。

 

那么,未來房地產的新路在哪里,又將迎接哪些挑戰?我認為房地產業的發展機會將主要集中在三個主題——文旅、康養和1.5居所。

 

文旅地產發展背景分析

 

傳統地產危機四伏,向新地產轉型已在路上

成立文旅公司的房企一覽

 

雖然很多開發商看到了文旅地產開發的機會,也紛紛進行轉型嘗試,但國內文旅地產為何鮮有成功的案例?我認為,地產商轉型文旅是良機,但同時又極有可能是一個巨大的陷阱,而其中最嚴重的的問題就是——以地產開發思維去做文旅,根本沒有認識到傳統地產開發和文旅地產完全是兩碼事,不言而喻,風險巨大。

 

這些常見的誤區包括:

 

1. 重地產、輕文旅

 

國內大部分所謂文旅地產,主要還是以地產開發為主,有的甚至是以文旅為手段,行拿地之目的。在實際開發過程中,文旅成了附屬和配套,定位出現了偏差,這必然導致失敗。

 

2. 重開發、輕運營

 

開發商仍然沿襲原有的銷售為主的開發模式,忽視項目后期的運營,例如建好的酒店、餐飲、商業街如何經營?景區如何維護?還有服務體系呢?這些在開發之初完全沒有考慮,或者考慮不周、想當然,等到項目落成后必然導致混亂不堪、難以為繼。運營能力這通常是開發商的短板,要轉型文旅地產,開發商需要補足這一課。

 

3. 重產品 、輕產業

 

房子是產品,而文旅是產業,二者需要有機的結合,而大多數情況下,這二者成了兩張皮,互不相干。

 

文旅地產是居住升級的其中一種表現,其背后有內在需求邏輯,消費者需要的不僅僅只是居住的空間,更重要的是生活環境,只有理解了文旅地產的消費需求特征,才能從頂層設計上,把握好產品的定位,打造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

 

4. 重模仿、輕獨創

 

文旅地產開發的一大怪現象就是一窩蜂的跟蹤、模仿、復制,市場同質化極其嚴重!!!一個袁家村成功了,就會有好多個袁家村出來,一樣的建筑,一樣的小吃,一樣的產品……烏鎮出名了,很多地方就模仿烏鎮,挖一條長長的河,河上建幾座石拱橋,河兩岸修建如舊的古建筑,街上再鋪上石板……

傳統地產危機四伏,向新地產轉型已在路上

袁家村

傳統地產危機四伏,向新地產轉型已在路上

烏鎮

借鑒別人的成功經驗,這無可厚非。但如果只是簡單的模仿和照搬,那就會變成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

 

相比傳統地產,文旅地產的差異性實質上更大,因為自然資源不同、人文環境不同,這使得每個文旅地產項目都需要有自己獨特的靈魂。

 

5. 重概念、輕市場

 

開發商善于包裝概念,但概念換不來市場。以為打造幾座酒店,配套一個大型娛樂場,就是所謂的文旅,其實質是對文旅的理解,還停留在很淺的層面。

 

首先,文旅不再只是觀光和游樂。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眾對于文旅消費需求,已經產生了不同的層次,而文旅產業本身也在從觀光向度假轉型。

 

其次,作為文旅地產,首先應該是服務于本項目的居民,其次才是游客,二者對象的不同,必然導致產業和業態的差異性很大。開發商需要加強對“文旅”本身的理解。

 

 

傳統地產危機四伏,向新地產轉型已在路上
傳統地產危機四伏,向新地產轉型已在路上
傳統地產危機四伏,向新地產轉型已在路上

2019年國內旅游人數60.06億人次,旅游不再只是特定階層和少數人的享受,逐步成為國民大眾日常生活常態。有關數據顯示,文旅產業在未來5~10年在我國將達到15萬億規模,占國家經濟總量的15%~18%。

 

目前的文旅地產開發面臨的最大問題,仍然是產品與需求并不匹配。開發商首先是要轉變開發觀念,不要再以地產思維,來打造文旅項目,同時,企業內部,要建立全新的系統,培養新的能力,以適應文旅項目的開發。

 

康養地產發展背景分析

 

中國正在步入老齡化社會,人口結構的變化,正在改變社會的方方面面。

 

一方面是老齡化社會壓力、亞健康、環境污染、傳染病等健康壓力,另一方面是經濟增長下對高品質生活、醫療康復、健康活力的訴求,二者之間的矛盾催生醫療旅游、養老服務等康養業態。

 

與此同時,如何養老正在成為突出的社會問題。

 

危機一: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正在瓦解

 

4+2+1的家庭結構,使得年輕夫婦難以承擔家庭長輩的養老責任。

 

傳統的養老模式正在瓦解,而新的養老模式尚未成熟,我們是否能在平衡傳統養老觀念的基礎上,找到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滿足大眾需求的養老模式?

傳統地產危機四伏,向新地產轉型已在路上

危機二:現有的養老模式難以滿足社會養老需求

 

國內目前主要的養老方式包括公共養老和私人機構養老。

 

公共養老

設施簡陋,只能提供簡單的照護服務;跟不上隨著生活水平提高,日漸提高的大眾養老需求。

 

私人機構養老

收費昂貴,只能滿足少量高端客群。

 

中產階層作為國內最大的群體,他們的養老需求被市場漠視,得不到滿足!

 

面對康養地產大蛋糕,國內有不同的企業在嘗試,但尚未出現一種可復制和大規模推廣開發模式。

傳統地產危機四伏,向新地產轉型已在路上
  • 以萬科和綠城為代表的的康養地產項目,其實質成了地產+少量高端養老服務的混合體,地產與普通大眾的養老需求始終難以結合。
  • 以泰康人壽為代表的保險公司養老項目,其最后成為了金融投資產品。成本因素以及如何盈利,始終是擺在康養地產開發面前的一大難關,使之難以推向大眾市場。

 

如何構筑中國式的特色康養地產模式?尚需解決四大問題:

 

 

如何針對性的開發適合老年人的居住產品,根據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狀況,首先需要解決好環境(選址)和產品設計問題,其次,產品需要滿足大部分老年人或其家庭的可支付能力,這樣的產品才是有生命力的。

 

老年人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需要不同程度的介護服務,而目前,老年介護服務在國內發展是比較滯后的,開發商需要培養和整合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具備專業的養老服務能力。

 

老年人不僅需要關注身體健康,同時保持身心愉悅,對幸福的晚年生活也是十分重要的,而目前,在國內硬件方面追求越來越高端,而作為軟件的服務能力卻和養老的需求不相適應,我們需要關注老年人的娛樂需求,并具備相應的服務和配套能力。

 

康養產業與地產開發如何結合,開發商需要整合地產、醫護綜合開發與運營能力。

傳統地產危機四伏,向新地產轉型已在路上

未來開發商向康養地產發展,要解決的基本問題是要找到更好的養老模式,康養地產與康養服務等產業如何更好的結合,真正解決老年人的后顧之憂。

上一篇:1.5居是在玩套路嗎? 下一篇:沒有了
Copyright © 2008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11004787號-2
×

歡迎撥打一對一免費咨詢電話: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詢我們的在線客服

在線咨詢

QQ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