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發展如何助力鄉村振興?
來源:未知 作者:陳嘉男 時間:2019-06-11 14:14
十九大明確提出鄉村振興發展戰略,這是在我國當下城鄉發展嚴重不平衡的背景下被提出來的,其中一個目的就在于解決我國農業經濟結構不合理、農民收入方式單一、農村缺乏持續發展動力的問題。它的提出和實施,對于化解我國城鄉矛盾,調整城鄉二元結構等都具有重大的意義。
一、特色小鎮與鄉村振興戰略的關聯性
鄉村振興的建設地域包括鄉(鎮)和建制村這兩級行政單位。而特色小鎮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載體,其主要建設地域亦是在鄉鎮及農村區域。鄉村振興對于鄉村地域的綜合利用價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對于現在的鄉村地域布局必須進行翻天覆地的重新構建。特色小鎮地域空間建設模式對鄉村振興的空間地域重構起到積極示范作用。農村地區重建包括3 個層面:第一,人口、產業、配套基礎設施的布局規劃;第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的整合優化;第三,由上所引發的產業人口治理體系的重構優化。特色小鎮的規劃建設不僅適應鄉村區域發展情況,還達到了城市文明建設要求、高效集約化利用土地。特色小鎮的內部空間主要分為核心產業園區、休閑聚集區、產業延伸區、居住發展區。特色小鎮的規劃設計和建設對于推動鄉村地域空間的升級重構具有示范作用。另外,特色小鎮作為城鄉之間新的增長極,在一定程度上優化了城鄉之間的空間布局。
要想真正實現鄉村振興,首先要明確鄉村振興的客體。國務院關于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中指出的以“五位一體總布局”作為其基本發展內容就是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客體。特色小鎮作為產城融合發展平臺,走“產業+文化+旅游+社區”的發展道路,以發展特色產業為核心,兼顧特色文化、特色社區的打造,延長產業鏈,融合第一二三產業發展。由此不難看出,特色小鎮是一種促進“五位一體”協調發展的創新型綜合發展戰略。
二是以特色小鎮為平臺促進生態宜居。特色小鎮的旅游功能對小鎮環境的開發和生態的保護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特色小鎮美麗的生態環境對廣大鄉村起到正面示范作用,鄉村環境改善可以以特色小鎮為樣板,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開展農業綠色發展行動,實現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加強農民環境意識教育,加強農村環境監管能力建設,落實縣鄉農村環境保護責任。同時,為了避開把特色小鎮建設成為產業園區,小鎮建設規劃有居住發展區。所以,特色小鎮發展可以更好地帶動鄉村基礎設施建設,使鄉村更宜居。
(三)發展路徑相同
(四)最終指向一致
二、如何加強特色小鎮建設,為鄉村振興提供新動能?
按照“市場主導、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要求,通過政府政策引導,厘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為小鎮建設和運營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激發企業的主體作用,化解資源環境等因素的制約。一要搭建平臺。立足特色小鎮集產業、研發、文化、旅游和社區功能于一體的資源優勢,政府要搭建城鄉要素流動和集聚的平臺,將鄉村和城市的優勢資源和高端要素加以重構,形成集聚創新人才洼地和高新產業高地,在創新集約高效的基礎構建新型社區。二要開拓投融資渠道,規避債務風險。要通過市場化運作,規范開展PPP項目,并積極探索其他形式的合法融資渠道,解決特色小鎮開發資金不足的問題。三要完善配套設施建設,擴大輻射區域。特色小鎮是連接大城市和農村不可跨越的重要結合部分,要通過穩步推進周邊配套設施建設,提高周邊鄉村的公共服務質量,擴大特色小鎮的輻射區域,以點帶面推動鄉村發展。
在特色小鎮的建設、開發和運營過程中,涉及征地補償、拆遷安置、公共服務配套等多項建設,要構建前期規劃、中期建設、后期監管“三位一體”的科學管理模式。一要做好用地規劃和產業規劃,提高規劃建設用地投入強度,嚴控房地產傾向,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二要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在中期建設過程中,堅持按照“綠色發展,生態宜居”的要求,保護當地資源環境。三要加強運營監管服務,以企業為主導是當前和未來特色小鎮的運營主要模式,充分發揮政府有形手的調控作用,加強對小鎮企業的市場監管和社會管理服務,引導小鎮建設、企業發展走上科學化、規范化、生態化的道路。
特色小鎮要有特色產業支撐,并與旅游業、文創業、休閑娛樂產業相融合,形成高效的產業集群。一要優化產業政策,構建區域產業體系。通過優惠的稅收政策和科技創新資助等形式,加強對特色產業的扶持和引導,打通產業鏈上下游及產業間的壁壘,提升產業鏈和價值鏈,增強產業活力,實現產業集群式發展,從而打造出獨特的產業生態,做精做強特色產業,避免同業同態的發展。二要構建開放的創新生態系統。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合作,形成人才、資金、創業孵化、科技成果轉化、產品與客戶等多方互動開放的創新生態系統,激發小鎮的創新能力,成為人才、資金、技術集聚的創新創業高地。三要利用互聯網+,打造信息服務平臺。構建人才、資金、科技、產業、市場信息平臺,合理配置優化小鎮資源,實現與外部各資源信息的無縫對接。
一要突出非遺特色,挖掘文化功能。文化產業是特色小鎮的主導產業之一,特色小鎮要保護和傳承當地優秀的文化傳統和文化產業,展示特色文化基因,增強特色小鎮的獨特性和異質性。二要推進“三生”(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提升社區智慧功能。特色小鎮不是產業園區,而是集成“三生”為一體的綜合功能體,要合理規劃“三生”空間,完善文化、教育、醫療、衛生、養老、社區服務等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加強社區文化、公益性文化的宣傳,提高當地居民和企業人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實現人文與自然生態的和諧發展。三要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強化企業社會責任。要營造開放、創新、綠色、共享的企業文化,強化企業對員工、政府、自然環境、消費者及公眾的責任,將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內化為企業文化的核心部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