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這些年電商造節的洗禮,618已經成為了整個電商行業年中大促的標志時間,相比于以往,今年的618,來自線下力量的影響,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而在被新零售思潮沖擊了一年之后,零售行業的變革已經進入了深水區,線上線下的融合,新技術的應用,都成為了這次618核心的看點。
618亂戰,實體商超搶戲
包括盒馬鮮生、永輝、大潤發、世紀聯華在內,一批來自線下的新業態和商超企業強勢加入,為今年的618奠定了一種基調。有數據顯示,618期間,與京東合作的線下商超,沃爾瑪、步步高、永輝銷售翻番。在另一陣營中,盒馬的成交額已超去年同期的7倍多;大潤發在618近期,門店線下客流量比上周環比增長約30%,線上訂單數也增長了20%
傳統電商正在遭遇流量枯竭的困境,而美團外賣、餓了么、京東到家等外賣到家平臺,卻因為新零售的影響,成為了實體商超必須爭奪的戰略要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外賣到家平臺的價值在當下仍然被遠遠低估了,以美團、餓了么、京東到家為代表的外賣平臺實現了商家與用戶之間的及時、有效地對接,同時還可以將本地化的消費場景、即時物流等線下要素有效的結合起來。這種兼顧流量、時效、和地理位置的商業邏輯,讓外賣到家平臺成為實體商超落地新零售、線上線下融合最好的基礎設施之一。
京東到家平臺公布的數據顯示,618當日沃爾瑪銷售額達去年同期4倍;永輝超市銷售額達去年同期5倍;步步高銷售額環比達2.6倍;世紀聯華銷售額達去年同期7倍;在美團外賣上,世紀聯華618期間的GMV超過600萬,而餓了么的數據顯示,綠地集團旗下精品超市綠地優鮮,618前后在餓了么平臺上取得了單日GMV突破80萬的成績,當日訂單超過14000單。
相比傳統的電商大促,實體商超這一類玩家的618活動特點鮮明:參與活動的單品數量不多,但主流品類和品牌都十分齊全;同樣因為品類的特點,很少過度的使用價格戰,但優惠促銷的策略都很有針對性,例如針對生鮮品類的預售、秒殺、拼團等活動;同時,配送速度均在半小時內完成,高效的履約鏈條,讓這些實體商超的能量在618中徹底的爆發出來。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實體商超在新零售的趨勢下紛紛求變,借助線上的技術與資本,希望實現自我變革。阿里資本入股的大潤發部分門店趕在618之前完成了“盒馬式”的新零售升級改造,騰訊與家樂福、沃爾瑪等大型連鎖超市先后建立戰略合作關系,而世紀聯華、華潤蘇果和綠地優鮮也是通過與閃電購的合作,搭上了零售數字化的快車。
歷時一年多的磨合,實體商超在向新零售的轉型還遠沒有到成熟階段之時,就已經上交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通過與線上力量的聯合,實體零售企業正在逐漸趕上線上巨頭們的節奏,在新零售市場,展現出自己的聲音。
線上線下融合,以門店為中心
618前后,阿里首次披露了投資大潤發后雙方在新零售領域的合作進展,好好秀了一下肌肉。大潤發門店接入了盒馬的懸掛鏈系統,和物流系統,同時對門店運營管理系統進行數字化改造。改造完畢后,大潤發門店周邊3公里內的用戶都可以通過手機淘寶在家下單,享受一小時內送貨到家的服務,價格與大潤發門店的商品價格完全一致。這意味著以大潤發為代表的實體商超,線上線下的全面融合正在起步。
同樣的還有世紀聯華,聯合零售數字化服務商閃電購,完成了對浙江區域門店的數字化改造。在618期間,世紀聯華在線上的銷售環比增長了232%,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得益于世紀聯華在線上全渠道的建設,多個渠道同時上線大促活動,釋放出來巨大的爆發力,再結合世紀聯華自有的“鯨選”APP,為用戶提供精細化的服務。
需要指出的是,實體零售線上和線下的融合,是以門店為中心,同時兩者的互動是雙向的:并不只是門店為線上引流,線下門店因為線上渠道的打通,也獲得了此前原來不到店購物的流量。從618的銷售來看,線上線下打通的同時,到達門店的客人并沒有減少。原因就在于線上和線下產品的定位存在差異:線上主打新鮮便捷,線下主打一站購足,消費者的心理不一樣。也正是如此,門店有很多年齡較長的顧客經常開著車來采購家用,而線上顧客主要是“今天不想出門”的年輕人。
閃電購CEO王永森就指出,線上和線下的融合的關鍵在于,打破交易、會員和營銷的邊界,賦予了實體零售服務周邊3公里所有用戶的能力。消費的需求和場景也在快速進化和升級,在當下年輕消費者的決策因素中,營銷、服務和商品缺一不可。消費者不僅購買商品,還包含體驗、感受、氛圍營造烘托等更多維度和更深度的附加價值。
如何做到以用戶為中心,如何增加客戶和門店之間的互動,如何改造場景增加更多體驗,這些既是線上線下融合過程中需要面對的問題,同時也是時代賦予的紅利,在實體零售領域,圍繞線下與線上結合的場景都將會越來越多,兩者的融合也將給零售行業更多的機會以及更多的模式,這次618僅僅只是個開端。
形勢逆轉,實體零售將重掌主動權?
早在2015年雙十二期間,支付寶口碑就曾聯合線下商家組織起了線上線下聯動的大促活動,然而反響平平,參與到當年雙十二的線下實體企業,對于大促活動也是一副敷衍的態度。
當時的局面,有市場的原因,2015年前后仍然屬于電商市場的巔峰期,這樣的情況下實體零去參與電商發起的大促,主導權在誰手里自然不用多說,而且傳統電商的大促模式,并沒有能夠和線下門店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除了通過補貼低價帶來一些銷售,對于門店獲取用戶并沒有更多意義。
這種情況在三年后發生了逆轉,線下開始轉變成整個618的中心。全國70多個商圈、10萬家天貓智慧門店,為天貓618帶來了巨大的流量,成為增長最強勁的區域,而京東618則聯合50萬家線下門店開展的“無界狂歡”。與線下聯手,通過多元化的方式滿足消費者,幾乎成為線上玩家的共同選擇。
而線下的實體零售企業,不僅表現出來前所未有的主動,更是開始將自己代入到主導者的角色,擁有了更多思考和想法。還是看世紀聯華,在6.15-16日期間,自己首先發起世紀聯華年中大促,避開與天貓、京東等渠道的流量沖突,而在6月18日前后,又在天貓京東多個平臺,上線了618理想生活狂歡季的主題活動,充分利用平臺的流量;而綠地優鮮則借勢時下最有話題的世界杯,推出了618年中嗨購節。
相比而言,傳統電商的優勢是擁有完整的數字化鏈條,對于用戶的掌控足夠精準,但也存在局限性,消費需求的多樣化與線上服務方式的單一化,這是根本矛盾,而缺少門店這一環,也讓電商的履約效率天花板明顯。為什么新零售是大勢所趨,換句話說,用戶的需求在變化,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體系,可以匹配、滿足分級多層次多維度的消費需求。從這個角度來說,擁有門店和豐富線下場景的實體零售企業,在新零售的環境下,將有機會占得先機,掌握主動權。
本文轉自閃電購研究院,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觀點,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