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美國西爾斯百貨在紐約州一家法院申請破產保護,西爾斯將在今年關閉142家虧損的門店。在美國百貨業馳騁125年的西爾斯百貨轟然倒塌,為美國百貨業實體店的慘淡未來罩上了一片巨大的烏云。
在美國,倒下的西爾斯不是個案。受經濟低迷和電商沖擊影響,美國零售業近幾年來舉步維艱。
走上破產清算之路
西爾斯百貨在20世紀大部分時間里占據美國零售業主導地位,公司自2011年以來累計虧損逾110億美元,年銷售額下降近60%至167億美元。該公司每年需要籌集超過10億美元資金才能維持運營。其股價曾在2007年達到每股130美元,如今跌至只有幾十美分。
據悉,控股股東愛德華·蘭伯特仍將擔任董事長,他在2005年將凱馬特與西爾斯合并后,不斷虧損。為此,西爾斯共關閉或出售了1700家店面,相當于60%的西爾斯店面和75%的凱馬特店面。倒閉前,西爾斯公司經營著約700家西爾斯和凱馬特商店,雇員人數約7萬人。除下月關閉的46家商店之外,西爾斯將在今年年底關閉142家虧損商店。西爾斯百貨與放貸機構達成協議后能夠暫時保持數百家門店繼續營業,計劃重組旗下約300家盈利能力最強的店鋪。不過,這些店鋪最后也有可能被出售。
同許多實體零售商一樣,西爾斯一直在努力創新,但由于零售額持續下降,其債務已完全超過可負擔的水平,最終還是走到了破產清算這一步。
關店大潮席卷全美
受經濟低迷和電商沖擊影響,關店、破產、裁員、銷量下滑像惡魔一樣尾隨著每一家實體零售業百貨店。2017年,百年老店梅西百貨大規模關店裁員,今年,玩具反斗城宣告破產,關閉了所有879家店面。目前,同類百貨業連鎖實體店還在營業的,只有百思買、沃爾瑪和塔吉特等為數不多的品牌實體零售商。
據統計,美國2017全年有超過8005間零售品牌門店關張,其中一半是因為品牌破產或倒閉,預計全美2018年將關閉12000多家商店,美國近四分之一購物商場正處在破產邊緣。據統計,全美有1590萬人就職于零售業,由于零售業只需要收銀和推銷等基本技能,只有20%的從業人員擁有大學及以上文憑。百貨公司大規模關店,將導致幾百萬美國人失業。
美國實體百貨業幾乎全線崩潰有其必然因素。在網絡發達、價格越來越透明的情況下,百貨實體店零售商定價過高。一些零售商已經開始作出改變,要么采取降價策略,要么通過垂直整合來提升利潤率。
眼下,不能適應消費者消費習慣的改變是美國實體百貨業的致命弱點。美國人的消費習慣與中國沒有太大差別,購物靠網購,休息日到購物中心以休閑娛樂為主,吃飯、看電影,偶爾到專營店或精品店看一看,專門去百貨商場購物的人不是很多,傳統百貨業的業務日益蕭條,曾經遍布城鄉的百貨商場不再像從前那樣受歡迎。
此外,成本過高也是傳統百貨零售業倒閉的重要因素。當前,電子產品零售商百思買是唯一逆流而上的零售商,其成功的秘訣是通過降價、優化線上平臺、增強顧客現場體驗、與供應商合作等方式提高市場份額,并且提高了利潤率。
線上巨頭瓜分市場
隨著網絡和智能手機的普及,人們越來越喜歡在網上購物,電商正在逐漸取代實體零售商。盡管實體百貨零售業叫苦連天,但截至目前,美國80%以上的銷售額仍然屬于線下交易。瓜分這塊蛋糕的,當然是那些跨領域的線上巨頭:亞馬遜今年以來的銷售總額已占到美國所有在線零售額的49.1%,占總零售額的5%。緊隨其后的電商平臺是eBay,以6.6%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二,蘋果以3.9%的份額位居第三。
全食超市是美國最大的天然食品和有機食品零售商,亞馬遜巨資收購該公司,標志其開始大舉進軍線下零售業。亞馬遜實體店業務采取由城市中心向鄉村蔓延的模式。目前,全食超市旗下460多家實體店分布于美國、加拿大和英國,沃爾瑪的門店則多達4692家。不過,大部分全食超市店面位于大城市,收購使亞馬遜擁有了占據位置優勢的雜貨實體店中心。
近年來,亞馬遜一直在探索不同的線下零售方式。亞馬遜于2014年在紐約曼哈頓開了第一家實體零售店,又在西雅圖開設第一家實體書店,2016年推出智能無人實體零售店“亞馬遜Go”,顧客只需要用手機APP就可完成購物。據報道,該公司計劃在今年年底前開設大約10家“亞馬遜Go”門店,并在2019年在舊金山和紐約等主要都市區開設50家店鋪。亞馬遜正在考慮到2021年開設3000家無人商店,為趕時間的客戶提供快速購物服務。亞馬遜此舉無疑將威脅美國各地的便利店和快餐連鎖店。
業界分析認為,亞馬遜開設實體店的目的是想通過“亞馬遜Go”在線下消費的食品雜貨品類消費市場搶占更多銷售份額。除此之外,“亞馬遜Go”也可以為亞馬遜提供極具價值的客戶數據。
貿易戰是致命一擊
如今,消費者越來越注重個性化、體驗式消費?上У氖,傳統實體零售商很難適應新的消費需求和消費方式,時局稍有不利,就一蹶不振。美國發起的貿易爭端就是壓死西爾斯這個125年老店的主要原因。
每年圣誕假期到來之前,是美國及西方國家最重要的購物季。對于某些零售商,圣誕假期對總營收的貢獻可能高達全年的30%。美國加征關稅,對經濟生活帶來的影響正在逐漸顯現。與消費者聯系最緊密的零售業首當其沖。今年,由于關稅可能會壓縮利潤空間,關稅對零售商來說可能加劇其成本上升,這是零售業最不愿意看到的。在重要節日來臨之際,零售商要么被迫吞下關稅成本的苦果,或將其轉嫁給消費者。
由于美國總統特朗普一意孤行,在今年剩余時間內,美國零售商將面對10%的關稅,到明年1月1日,關稅將上升至25%。美國零售業者在2019年可能面臨更灰暗的前景。目前,一些零售商正在與供應商共同研究如何應對關稅帶來的影響,一些零售商則希望轉移制造基地。比如,剛剛以降價策略幸存下來的電器巨頭百思買正在與供應商談判,并嘗試將供應基地多元化。但是,供應鏈調整需要時間,且成本很高,即使百思買這樣的大企業得以幸存,一些中小企業可能會因為成本高企而陷入財務困境。
在貿易爭端持續發酵之際,美國零售商紛紛警告,年底即將到來的圣誕假期可能面臨漲價潮,增加的成本將由普通消費者來承擔。尚未倒下的美國零售業巨頭沃爾瑪日前致信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警告政府肆意提高進口關稅將很快導致零售價格上漲,“作為美國最大的零售商和制成品的主要買家,我們非常擔心這些關稅對我們的業務、客戶、供應商和整個美國經濟帶來的沖擊”。
零售連鎖巨頭塔吉特則表示,在年底假期前,低利潤率的消費品價格上漲是不可避免的。塔吉特對美國大舉征收關稅表示擔心,稱這將提高美國家庭日常用品的價格,同時對全球貿易關系長期惡化可能損害美國經濟增長和活力表示了憂慮。
毫無疑問,特朗普這套搞貿易摩擦的游戲繼續玩下去,美國最終獲得多少利益尚不清楚,但今年過不了一個好年是肯定的,明年零售業實體店的失業潮也是板上釘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