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不斷提高, 如今服務消費已然占據了居民消費的“半壁江山”。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在全部居民最終消費支出中, 服務消費占比為 49.4%,比上年同期提高 0.6 個百分點。
隨著收入和供給質量的提升,我國居民消費正從實物型向服務型轉變。 而在這一轉變的過程中,我國消費服務企業如何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實現企業戰略與消費結構契合,將決定消費服務企業的未來,決定中國消費市場的繁榮程度。
在此背景下,9月6日,在第19屆亞太零售商大會期間召開的“2019 中國新商業與新營銷高峰壇”上,中國商報社將聯合有關單位發布《中國商業消費服務企業綜合影響力 100 強》榜單和《中國商業消費服務企業發展趨勢報告(2019)》,為中國商業消費服務業的未來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百強企業未來可期
據悉,此次發布的《中國商業消費服務企業綜合影響力 100 強》是圍繞商業消費服務產業的消費服務企業綜合影響力排行榜, 主要關注直接提供消費產品或服務的平臺以及與消費者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產品或服務企業,包括衣食住行、教育娛樂(主要物質消費和精神消費)。
榜單主要考察企業是否在產品、渠道、服務模式等方面有一定創新,是否契合消費結構升級或消費服務企業供給側改革, 是否具有一定的傳統優勢或新型競爭力, 并具有一定的成長性。
榜單關注中國整體消費服務市場,篩選相關企業入庫,基本樣本庫企業共 2000 多家。 榜單將中國人民大學數據庫、wind、非上市庫、互聯網、企業官網等第三方數據,以及團隊調查數據、電訪數據等進行整合,搭建了企業基本庫。 圍繞企業主營業務是否直接面向或影響廣大消費者群體的基本標準, 將樣本庫總量進一步縮減至 800 余家, 進而通過綜合量化每個企業的成長能力、發展效率、品牌知名度、經營能力、盈利能力、媒體關注度等十余項指標,構建消費服務企業綜合影響力排名數據庫。
根據 2017 年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代碼(GB/T 4754-2017)標準,入圍榜單的企業在行業大類上總計八類:批發和零售業,房地產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住宿和餐飲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制造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教育業。
據評審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雖然入選的各行各業企業在數量和規模上有一定的差異, 但通過數據整理總結發現, 入圍百強的中國消費服務企業中暗藏著產業關鍵詞和轉型關鍵詞, 它們將是人們進一步理解行業發展和時代創新進步的焦點。
據悉,根據涉及的企業數量,評審委員會收集到的百強企業核心產業關鍵詞為:新零售、大物流、高端制造、大健康;核心的轉型因子為:差異化(包括專業化、產品差異、用戶體驗差異、 品牌定位差異等詞匯)、多元化(包括互聯網+、綜合服務、延伸產業鏈等詞匯)、國際化(包括走出去、加強國際合作、響應“一帶一路”等詞匯)、智能化(包括智慧化、科技化、數字化等詞匯)。
從數據中可以發現, 產業關鍵詞“大數據”對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影響最大;“大物流”對批發和零售業影響最大;“高端制造”對制造業影響最大。 轉型關鍵詞“智能化”“多元化” 對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影響最大;“國際化”對批發和零售業影響最大。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教育業兩個行業對以上關鍵詞都不具有其他行業所擁有的敏感度。
八大行業發展方向各異
基于榜單和市場現狀,“2019 中國新商業與新營銷高峰論壇” 上還將發布《中國商業消費服務業發展趨勢報告(2019)》,從多個維度分析榜單企業主要競爭力來源, 例如傳統市場優勢、產品創新、服務創新、渠道創新、戰略創新、平臺創新等;關注微觀企業反映的消費服務新趨勢,從而闡述消費者消費意識、消費觀念、消費意愿、消費方式等各方面的變動趨勢, 以及中國消費服務企業在供給側改革中的新動向、 新努力、新嘗試。 報告將重點針對八大行業,即批發和零售業、房地產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住宿和餐飲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制造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教育業等進行全方位的總結和點評,并對細分行業進行預展望。
就批發和零售業而言, 基于榜單內零售企業主營業務的不同,報告將零售企業劃分成綜合零售、硬件業務、餐飲服務、百貨商超、服飾品牌、珠寶首飾、電商平臺,基本覆蓋了零售行業最主要業態, 但是每種業態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卻存在本質上的差異。報告發現,頭部零售企業壟斷力繼續增強,在未來短期內,零售巨頭仍會在新零售領域保持極強的競爭優勢, 新零售及傳統零售的資源整體將還是掌握在少數巨頭手中。 實體零售與電商界線越來越模糊,追求技術創新、注重品質服務、擴展產業布局、 尋求可持續的多元發展成為零售行業發展的新趨勢。
房地產業方面,報告認為,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仍在繼續, 城市化仍是行業發展機會, 房地產業仍然可能維持較大規模和競爭力。 各大房地產開發商有意淡化“房地產商”的標簽,深化轉型提質增效,在產業升級、消費力提升下,更高品質的新需求不斷釋放。 消費者的綜合家居需求在升級, 房地產業的服務項目不再單一, 供需雙方互動將會進一步豐富房地產業的服務內涵。
報告中還提到, 智慧物流是交通運輸、 倉儲和郵政業重要的發展方向和業態增長點;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將進一步與其他行業深度融合, 展現行業全覆蓋的態勢;個性化、專業化、品牌化、數字化將是餐飲業未來一段時間的重要發展目標和立足點; 住宿行業未來會以場景化模式創新、 打造辨識度高的特色店、 智能化酒店等為發展趨勢; 智能制造工程和高端裝備創新工程已成為制造業的轉型布局方向, 對創新和對技術的執著將會沉淀下一批優異的企業;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目前行業積聚態勢明顯,此行業將會繼續調整, 部分企業的根基尚未確定就已面臨淘汰風險;教育培訓業一方面改革已勢在必行,另一方面大數據的大量應用促使教育企業開始通過更多技術來驅動自身發展, 但行業長期不規范的發展既是大型教育培訓機構的市場機會,也面臨較大的政策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