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冬天一如既往地溫和
小編下班之后吃過晚飯
打算映著柔和的夜色去散散步
想起開城不久的昆明融創文旅城
便決定去夜訪一趟。
文旅城內的街道兩旁
吃、住、娛、購物的
各色店鋪開得有聲有色
除了頗具現代感的時裝店
引人駐足觀賞玩味的手工藝品
還有資深吃貨最愛的各類小吃
最讓小編感到新奇的是
這里有著極具傳統特色
又融現代元素的文化創意商品
逛著逛著,一眼就看見一家名為“夠自然小鋪”的店,這家店鋪的名字真是有意思,在如此商業化的街道上,何為“自然”,又如何“足夠”呢?于是,小編帶著濃重的好奇心,決定進去一探究竟。
進門入眼的便是
琳瑯滿目的手工藝品
有的精巧,有的新奇
店員介紹到
這些都是非遺文化產品
店內的一角擺放著幾片看似普通的葉子,細看之下發現這些葉子遠不如它們表面呈現的那樣簡單,葉子的表面有著清晰的紋路和金色條紋,越觀察越覺得精美華麗。細問之下,才得知這是漆器制作各個過程的半成品。
這幾片葉子讓我挪不動腳,忍不住追問店員有關漆器的制作。
制作一件被稱作藝術品的漆器要先制胎。器皿、木胎、竹胎、陶胎及金屬都可作為底胎,這片葉子就是底胎。
從最初采集天然樹葉開始
然后在過濾后的生漆中摻入
一定比例的舊瓦灰調制均勻
把漆灰刷在已經做好的模上
為了讓漆灰牢牢地固定在模上不變形不開裂,需在模型上進行三層裱布處理,有句俗話說”一層麻布三層灰”,每層布每層灰都要均勻受力,下一層布要將上一層的搭接口蓋住,反復的刮涂將每層布在胎體上平整壓實。
等漆灰完全干透就可以在葉片表面刷上不同顏色的漆,每道漆至少要在陰干房晾24小時,面漆、色漆加起來一共三十多道,整個刷漆過程最少持續1個多月。
打磨、拋光是制漆的最后一步也是最考驗人的一步。需要在毫厘之間反復琢磨,將漆器的紋理展現出來,經過打磨的漆面是啞光色,要想讓它呈色如鏡,還需在表面用拋光粉和果油進行打磨,整個工程都是用人肉打磨,一直打磨到器物表面光滑明亮。
“柒拾叁”的每一件漆器的制作都要經歷一百多道工序,全靠手工,歷時大半年以上,層層疊疊的生漆相互滲透融合,打磨的這道工序可謂是“點睛之筆”了,打磨時少一分力度花紋不顯,多一分力度可能顏色盡失,這全靠的是制作者日積月累的經驗。也正是因此,每一件漆器最終呈現出來的“漆妝”,也會因制作人的不同而完全不同,這也許就是漆器獨有的神秘魅力吧。
通過店員的講述我仿佛看到了眼前這一片葉子的一生一閃而過,終于明白為什么看到這片葉子的第一眼便打動了我,了解了漆器如此高貴,也讓我對手工藝人無比佩服。
這家店的神奇之處不止于這類文化產品。店員告訴我,這是一家可以手作的小鋪,我可以親自動手制作漆器、手串、扎染包包和紫砂壺等物件,并且小鋪中自己親自做的物件是比成品便宜的。
夜色已深
這場邂逅讓我留戀
不忍離去
周末將至
你是否愿意與我一起
于夜空之下
于微風之中
于融創文旅城
在“夠自然小鋪”
于指尖共同制作一件屬于自己的漆器
融創等你,我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