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困、復工潮,作為第一季度的關鍵詞,極大影響了商業世界的運行狀態。
《2020第一季度商業地產研究報告》指出,2020年第一季度,受春節及疫情影響,商業地產開發投資和銷售面積均出現大幅下跌。
其中,地產開發投資增速“斷崖式”下跌,1-3月全國總投額同比下降7.7%,尤其商業營業用房投資下滑14.8%,新開工量更同比減少29.7%。
房地產銷售也大幅“縮水”,1-3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21978萬方,同比下跌26.3%;其中商業地產銷售面積僅1221萬方,同比下降35.1%。
不過截至3月底,房地產開發和建筑企業復工率達到90%以上。
筆者認為,投資需求將迎來新一輪釋放,中國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未變,隨疫情影響消減,商業地產市場也將逐漸好轉。
前端:土地市場低溫,供求價齊降
1月疫情全國蔓延,商業地產市場遭遇冰凍,資本端熱情降至最低,投資額銳減。
作為前端的土地市場,最先感受到投資的低溫。
2020年第一季度全國土地市場遇冷,商業用地成交規劃建筑面積7528.88萬平米,同比減少19%;環比下降53%,其中二線和三四線城市降幅較大,分別為44.3%和56.0%。
相對而言,同期全國商地供應同比持平,一線城市甚至同比上行140.9%。
不過環比,全國商業地產的供地下跌51%,二三四線城市供地環比大幅下降54.3%和34.1%。
在供求齊降的情況下,全國商業用地成交樓面價,雖有不同程度下滑,但溢價率基本平穩。
一線城市成交樓面均價為7582元/㎡,環比下降35%,且多數地塊以底價成交,溢價率僅為0.24%;二線城市成交樓面價為2133元/㎡,環比下降2%,溢價率為8%,較上一季度小幅下調;三四線城市成交樓面價為1214元/㎡,環比下降18%,溢價率為18%。
筆者認為,部分城市土拍延后,一季度土地供應環比出現負增長,相信在進入二季度后土地供應將有明顯回升。
消費:購買力短困長舒 企業需扛過資金危機
2020年新冠疫情對商業地產市場造成了一定負面影響,居民消費受到極大抑制,以往的經營旺季成為近年來最為慘淡的時期。
伴隨著消費動力減退,大部分商家遭遇經營困境,餐飲業企業為春節準備的大量物資堆積過期導致大額虧損,多數商戶流動資金出現短缺,即便餐飲巨頭也出現流動資金不足,資金鏈斷裂危機,許多中小企業及經營能力較弱的店鋪直接關門歇業。
商業地產企業主動減免租金為商戶解決了一時難題,但經營壓力僅是轉嫁至地產企業,經營困境并未徹底消除,仍不可回避由疫情造成的消費熱情不足的影響。
疫情期間商業地產企業租金全免情況/天
不過,我國消費市場規模巨大,具有極強的抗沖擊和抗風險能力。
數據顯示,2019年,零售市場累計消費超過40萬億元,比2018年增長近3萬億元,消費對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作用持續顯現。
筆者認為,自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城鎮化推進速度不斷加快,城鎮人口增加,人均購買力增強,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0733元,比上年實際增長5.8%。
在我國高消費基數的支撐下,相信疫情過后,市場將逐漸恢復。
解法:廣拓線上渠道 注重社群運營
疫情帶給商業地產的困境是客觀且明顯的,該怎么辦,成為領域上上下下的疑問。
報告指出,全面打開線上渠道,是商業地產企業與入駐商戶聯手自救的一條路子。
據主流外賣平臺數據顯示,1月26日至2月8日春節期間,采用“無接觸配送”訂單占總訂單80%以上。
在第一季度,全國網上零售額22169億元,同比下降0.8%的情況下,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23.6%,同比增長5.9%,實現逆勢增長。
此外,疫情倒逼,線上線下聯合重構營商環境。
伴隨消費理念的明顯轉變,線上消費逐漸成為大眾日常首選。
從羅永浩抖音直播首秀,3小時成交1.1億;到淘寶第一主播薇婭賣火箭,線上購物熱潮可謂被徹底激活。
為了減少因疫情帶來的損失,各大商業地產企業和商戶紛紛開通線上拓客渠道,為消費者提供“云購物”的平臺。
“線上渠道拓客,比如開通抖音直播、線上微店、商戶小程序、商場APP,助力品牌商戶搶占流量資源。建立專屬社群,搭載社群文化,拉近商戶與消費者關系,建立穩定溝通渠道,強化品牌輸出。”都是商業地產人可以考慮的運作方向。
“萬物負陰而抱陽”,一切事物都是對立統一的,疫情的沖擊對商業地產行業、企業、商戶以及消費帶來負面影響之余,也一定會對商業地產參與們產生正向作用。
文章來源:鳳凰網房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