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園是指由政府或企業為實現產業發展目標而創立的特殊區位環境。它的類型十分豐富,包括高新技術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科技園、工業區、金融后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物流產業園區等以及近來各地陸續提出的產業新城、科技新城等。
中國產業園的建設與發展起步較晚,改革開放后,從1984年起,中國在14個沿海開放城市先后建立了經濟技術開發區,拉開了中國產業園開發建設的序幕,并帶來了全國產業園建設的熱潮。
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一種重要手段,產業園區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一、推動區域經濟增長
中國產業轉型升級步入新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國際產業轉移、國內區域間產業轉移,甚至是區域內部產業轉移相互疊加,產生出巨大的產業轉移需求,對于中西部地區而言,存在一個發展的戰略機遇,如何通過建設產業園區來承接產業轉移,是地方政府執政者的重要課題和任務。
產業園區不僅僅具有聚集功能,通過發展產業園區能夠充分發揮當地經濟發展、資源和市場的潛力。通過招商引資,有效地將外部資金和技術引入園區,實現其在園內聚集,推動產業園區的不斷擴張。同時,通過產業和經濟溢出,帶動相關企業聚集在其周圍,在管理模式、生產技術等方面既互相競爭又彼此合作,不僅延長了產業鏈還提升生產的專業化水平,提高園區競爭力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二、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產業園區還有助于加快提升傳統產業,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著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積極培育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
當產業園區主導產業逐漸發展成熟之后,導入具有高附加值的技術研發、創新創意等產業來完成產業的轉型升級。產業園區的建設發展為企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有效推動產業集群的發展,推動整個區域的工業化進程,進一步推動產業結構的升級。
三、加速城市化進程
在城市化進程中,產業園區建設不僅可以提升基礎設施水平,加快城市人口的聚集,增強城市的產業支撐,而且可以引導企業向園區聚集,充分利用園區基礎設施完善的優勢,以項目帶開發,以開發促發展,進而使產業園區成為城市的副中心。
四、實現可持續發展
通過產業園區的聚集效應,充分發揮土地、資金、水、電、人才、信息等生產要素的最大效益。此外產業園區通過集中生產管理,對污水等“三廢”進行統一綜合治理,降低治理成本,促進產業園區乃至整個區域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對于產業園的入駐企業可以共享基礎設施和各項服務,降低運營成本。還可以因配套企業或合作企業的地理臨近而降低物流成本甚至交易成本,特別是對于中小企業,入駐產業園區有利于通過發揮集體效益,享受制度和政策紅利。
產業園區發展面臨的問題
與此同時當前,中國經濟正面臨著進一步轉型升級的挑戰,產業園區作為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源,也遇到不少新的問題。
1、主業不夠突出。目前,中國產業園區數量較多,產業特色不鮮明,同質化問題嚴重,,產業空間與市場容量嚴重不足,造成資源浪費。
2、服務手段單一。不少產業園區服務主要集中在傳統的租賃服務和物業管理方面,招商思路停留在傳統的房租減免和稅收優惠,未能充分挖掘企業多方面的需求,建立起有效的公共服務共享機制和支撐體系。
3、產業層次不高。不少產業園區片面追求企業數量,忽視企業的技術含量,缺乏行業龍頭企業,企業科研能力普遍較弱,大都處于價值鏈的中低端,很難形成行業發展高地。
4、關鍵資源不足。不少園區內產業模式和產業供應鏈條尚不完整,缺乏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資質認定、第三方檢測等關鍵資源,不能有效形成園區產業發展的集聚效應。
5、缺乏人本思維。缺乏科學規劃和人本思維,過于關注項目的進度,而忽視發展人的需求,不能適應當前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條件下創新、創業企業對人才的需求。
新的“十四五規劃”已經審議通過,為中國經濟在下一個五年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也將開啟一個創新和高科技發展的新時代。毫無疑問產業園區行業將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和挑戰,每一位產業園人都應該為之全力以赴,共赴精彩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