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决赛地点2022_哈里森·巴恩斯_帕楚利亚_足球直播在线观看免费 - 英超法甲

`
政策資訊

臨夏:深挖歷史文化底蘊,打造文旅特色小鎮

來源:九派新聞       作者:九派新聞       時間:2021-10-28


大自然的饋贈,永遠是最美的風景。時值深秋,走進臨夏市折橋鎮,秋日美景讓人沉醉。折橋鎮自古以來歷史悠久,古樹、奇石、泉眼相映成趣,小橋流水、亭臺樓閣構成了一幅迷人的畫卷。最有名的當屬九眼泉,水質清冽,泉泉相映、各具神韻,陪伴著臨夏市一代又一代的百姓成長。

自帶甘甜風景的文旅小鎮。叮咚流淌的泉水像知音的琴弦,彈奏著清脆悅耳的旋律。九眼泉位于折橋鎮折橋村邊,毗鄰折達公路,現為臨夏市會務中心前院。據說,這些泉水都是由同一母泉演繹而生,如一母九子。院內立于1998年的《九眼泉》方體碑記述:九眼泉為絲綢之路名泉,早在明嘉靖年代時就列為河州第一泉。明《河州志》記載道:“一泉九眼,漱于鳴琴,水清冽,引流灌溉,居民賴之。”九眼泉水自地下趵突而出,它們有九個詩意的名字,分別是:養生泉、珍珠泉、漱玉泉、映雪泉、甘露泉、鳴琴泉、若禮泉、浣花泉、明鏡泉。細數歷史,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泉眼的水源都是當地村民主要的生活用水來源。

九眼泉周圍榆柳并茂,綠蔭婆娑,鳥語如簧,其中兩棵古樹,樹圍約8米、高40多米,6人手拉手才能環抱此樹。這兩棵樹系明朝嘉靖年間所植,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相傳,兵部尚書王竑游憩九眼泉,親手植柳于泉邊,當地人稱這兩棵柳樹為“尚書柳”。泉邊還立有太湖石,形狀奇特、紋路別致,是新生代第四紀冰川運動的產物,因其形狀如騰空而起的九條巨龍,人稱“神石”,或“飛來石”,也是為人們所熟知的“九龍石”,讓見者無不贊嘆。


今年73歲,在折橋鎮祁牟村居住的村民韓世界告訴記者說,他家祖祖輩輩生活在這里,與古泉為伴。他從記事兒起,泉水就這樣日夜不停的流淌。陰雨連綿的天氣,泉水旺盛,水流如注。干旱的季節,泉水依舊汩汩流淌,且更加明澈透亮。

發展文旅特色小鎮,折橋鎮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如何圍繞折橋鎮的特色文化資源做強品牌,最終實現文化帶動經濟社會發展?今年以來,臨夏市立足自身實際,深入挖掘折橋鎮歷史文化底蘊,積極探索發展路徑,創新工作機制,持續打造文旅特色小鎮。

特色小鎮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有效途徑,對于夯實農村產業支撐、傳承提升農村優秀文化、彌補鄉村公共服務短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折橋因橋得名,折橋在歷史上是河州(臨夏)經東鄉通往金城(蘭州)的官道要津,大夏河自西南向東北流過,為便于聯通大夏河兩岸,明代在大夏河上修建有木橋,名之折橋。舊時折橋風光,架在州東十里漓水(大夏河)之上,長約十丈,寬八尺,中流有石柱,橋梁貫通,日光月影中遙望,宛若長虹,兩岸楊柳掩映,儼然一幅圖畫。故邑人張質生有詩云:“君不見西蜀長橋萬里行,高車駟馬題長卿。又不見黃河鐵橋車接軫,浮梁改造始升允。吾河折橋亦若是,大小由之同此理。架木為閣險阻通,乘風破浪過漓水。”古折橋還是清代河州八景之一,被稱之為“長橋臥波”。

除了悠久的歷史,折橋鎮還因美食而享譽省內外,現有一百多家風格各異、獨具特色的農家院,以爆炒草雞為基礎菜品,配以“四大名菜”,東鄉土豆片、肉末粉條、醋溜白菜、手撕甘藍,以及撒飯、油香、發子面腸等各式各樣原汁原味的農家飯菜。菜品色香味俱佳,深受食客追捧。折橋爆炒雞油而不肥,香料滲進肉中,吃起來滿口酥香。飲品以蓋碗茶為主,配以“九眼泉”泉水沖泡。食客或圍坐在農家小院,或端坐于土炕之上,或半躺于樹蔭之下,吃爆炒雞、品蓋碗茶、賞田園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文章來源:九派新聞

Copyright ? 2021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備11004787號-2
×

歡迎撥打一對一免費咨詢電話: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詢我們的在線客服

在線咨詢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