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養旅游應名為康養旅居,不居何以養?
來源:馬牧青 作者:馬牧青 時間:2021-11-22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康養自古就在,只不過,過去是富貴人家的專享,且稱之為頤養,富含精神層面的內容。時至今天,城市中高端人士已開始涉足于康養,尤其是離退休人群在南方生態與氣候俱佳的鄉村候鳥式旅居已成為潮流。滿清皇室注重頤養,這從現存的皇家園林頤和園以及故宮的很多建筑名稱上可略知一二。頤和園、萬壽山自不必說,昆明湖上的三個小島借用了古代神話中“海上三仙山”的傳說,以南湖島、團城島、藻鑒堂島比喻蓬萊、方丈和瀛洲,這是道教的養生理念。此外,在頤和園皇家生活區還有仁壽殿、樂壽堂等。對于禪修,則有佛香閣、排云殿。在故宮,有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門、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坤寧門、天一門,等等。對于皇親國戚和皇帝自己,則是理氣和中的身心康養。至于養心殿、齋宮、寧壽宮等,不僅是膳食養生,還有養心、養浩然之氣。在歐美國家,休閑度假普遍存在,人們平時工作辛苦,到周末或者每一、兩個月,全家人會到另外一個地方去度假,這已成為常態。康養更是重要的休閑度假活動,且早已形成產業,就連我們東亞鄰國也是搞得紅紅火火,譬如:韓國的美容醫養、日本的溫泉養生。在我國沒有進入小康社會之前,康養對于平民大眾是一種奢望,健康產業幾乎是不存在的。未來康養不僅是一個朝陽產業,還是人人需要的文化事業。美國經濟學家保羅·皮爾澤預言保健產業將成為世界“財富第五波”,健康服務業已被國際經濟學界確定為“無限廣闊的兆億產業”。在中國,馬云曾說,下一個超越他的人肯定出現在健康產業。早在2016年,國務院發布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就已明確目標,到2030年健康服務業總規模達到16萬億。綜合市場趨勢、政策導向等各方面的利好來看,健康產業作為一種新興服務業,具有巨大發展潛力,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大健康與休閑經濟社會背景下,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人類的休閑度假,康養也會隨之成為流行的大眾生活方式。旅游是一項美好事業,也是一種美麗經濟。在休閑旅游大背景下,從觀光旅游到休閑旅游、度假旅游,大健康旅居成為剛需。隨著市場漸漸成熟,政策也在逐步配套,旅游區的不斷迭代升級,旅游產品正在由觀光到休閑、由場景到情景、由體驗到沉浸發展,此種情勢下,就需要把握好康養旅游的本質和功能定位問題。康養旅游是休閑度假的核心產業,未來發展一定是醫、養、游、居、憩融合發展。從身體上的醫養、食養,到身心上的健養,再到精神上的頤養,是謂養老養生養心,三者缺一不可。康養旅游,利國利民利于自然,益身益心益于精神。對于家國,講的是社會融合;對于自然,講的是天人合一。調養身心需要換一個空間,更需要待一段時間。或者說是短暫地換一種活法,換個檔位,稍作休整。時間短一些叫休閑;短暫沉浸其中叫體驗;小住一段時間叫度假;沉浸式生活就是旅居;如果生活得舒適、健康一點,得以調養生息,叫康養,這就是康養,那就有了旅養的成分。康養已跨越了旅游的觀光、休閑、度假三個階段,進入康養旅居時代。旅養已從生活體驗上升到了一個更高層次——生命調養。概括來說,康養產業就是為社會提供康養產品和服務的各相關產業部門組成的業態總和。根據消費需求、資源差異的不同,又可以衍生出不同的康養產業類型,大健康產業可以與旅游產業合體。最近,中國旅行社協會發布的《關于開展康養旅游基地評價工作的通知》,對康養旅游作了明確界定,指出:康養旅游是通過養顏健體、營養膳食、修心養性、關愛環境等各種手段,使人在身體、心智和精神上都達到自然和諧的優良狀態的各種旅游活動的總和。康養旅居,基于資源稟賦、消費人群和產品功能,有不同的規劃設計內容和發展路徑:首先,基于資源差異。康養產業是資源依賴性很強的產業,根據自然資源的不同可將康養產業分為不同類型。森林康養:是以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的森林資源為依托,開展包括森林游憩、度假、療養、運動、教育、養生、養老以及食療(補)等多種業態的集合。氣候康養:以地區或季節性宜人的自然氣候(如陽光、溫度等)條件為康養資源,在滿足康養消費者對特殊環境氣候的需求下,配套各種健康、養老、養生、度假等相關產品和服務,形成的綜合性氣候康養產業。海洋康養:主要以海水、沙灘、海洋食物等海洋資源為依托,建設形成的海水和沙灘理療、海上運動、海底科普旅游、海邊度假、海洋美食等產業。溫泉康養:因大多數溫泉本身具有保健和療養功能,是傳統康養旅游中最重要的資源。現代溫泉康養已經從傳統的溫泉湯浴拓展到溫泉度假、溫泉養生,以及結合中醫藥、健康療法等其他資源形成的溫泉理療等。田園養生:鄉村可旅居,單就田園養生來說,指的是以田園為生活空間,以農作、農事、農活為生活內容,以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為生活目標,回歸自然、享受生命、修身養性、度假休閑、健康身體、治療疾病、頤養天年的一種生活方式。在田園、在鄉村住下來,可有“三避三養三洗”,即:避霾避寒避暑;田園養生,鄉情養神,環境養老;好生態洗心,好空氣洗肺,好食品洗胃。其次,基于市場消費。從消費者的個體健康來看,一般把人群分為健康、亞健康和病患三類:健康群體重保養、亞健康群體重療養、病患群體則重醫養。
健康狀態的保養:健康人群的康養需求集中在對身心的保養上,即通過健康運動、休息睡眠以及其他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康養行為等保持身心健康狀態。基于健康人群的康養業主要集中在:體育、健身、休閑、旅游以及文教和影視等。亞健康狀態的療養:亞健康人群是目前康養產業最關注的人群之一,對應的康養業主要集中在健康檢測、疾病防治、保健康復等行業。如:中醫養生、保健品、康復運動、心理咨詢、休閑旅游等,都是亞健康人群療養類康養產業的主要構成。臨床狀態的醫養:病患人群醫養是目前康養產業最成熟的構成,涉及行業主要集中在三個層面,一是診療、醫護等醫療服務業;二是生物、化學制藥等藥物制造加工業;三是醫療器械、電子設備等裝備制造業。在大健康時代,人們對于養生和大健康的需求已不單單是治療,而是表現在預防、治療、修復、康養——“四結合”。第三,基于年齡階段。大健康時代催生康養旅游,正在逐漸成為大眾旅游的常態模式之一,作為生活新方式,人人都有康養需求,從身體上的醫養、食養,到身心上的健養,再到精神上的頤養,是謂養老養生養心。人人都有康養需求,老年養老,中年養生,青年養情,少年養智(研學),幼年養育。從單純地養老訴求來說,已不是生存和生產問題,而是生活和生命質量的提高。景觀已不是根本問題,重要的另外還必須有良好的生態環境。至于環境養老,良好的生態、潔凈的空氣、優良的水質,甚至是養生、膳食之類的頤養,體育運動休閑之類的健養,大健康有關的療養,以及禪修、修道之類的修養。但在修養中還有一個重要的觀念、環節和項目,這就是精神撫慰,而對于老人,那些充滿親情的童真、童趣、童心、童言,無疑是垂暮之年最能頤養天年的。第四,基于產品差異。基于不同空間和功能,應該設計不同產品。《關于開展康養旅游基地評價工作的通知》,規定的康養旅游基地指具有獨特的康養旅游資源、統一的經營管理機構和明確的地域范圍,以康養旅游及其相關活動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空間或地域。申報主體包括但不限于:具有法人資格的國有、集體、民營或混合制經營權的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林場、生態公園、自然保護區、生態產業園區、風景名勝區及其管理運營實體;康養旅游度假村及酒店、養生、休閑、營地、拓展、戶外體育、森林教育、中醫藥旅游基地及相關產業投資、管理、運營企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