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2年,在“科技強國、科創驅動”國家戰略指引下,伴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健康、雙碳等戰略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北交所”設立等中國資本市場的重大創新突破,以及各地政府、產業巨頭、創投機構、房地產企業、“輕資產”園區運營商等各方資源的持續關注,產業園區行業仍將保持“高景氣度”的態勢。
展望2022年,產業園區站在一個“分水嶺”,一方面是新的資本和園區不斷“入場”,另一方面是眾多傳統園區面臨“去庫存”、轉型升級的壓力。從各級政府在城市高度、政策創新、產業基金等層面的介入,為本地產業發展提供強大助力;到產業園區自身不斷升級發展理念和運營管理水平,為未來發展打造更加深厚長久的動力;以及產業園區把握未來產業發展大趨勢,提前、主動布局戰略新興產業形成先發優勢。這一切都在說明,產業園區正在步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筆者認為2022年產業園區需要在五個方面發力:
一是深耕戰略新興產業,構建產業生態。“園區的核心是產業”,因此,園區首先要選對行業,選有發展前景的新興產業,最好是能發揮本地優勢的產業;另外,園區要深度聚焦、研究、深耕行業,構建產業生態,才可能形成產業聚集。產業生態主要包括相關政府部門、行業協會、KOL(意見領袖)、產業巨頭、產業基金、科研機構、高校院所、咨詢機構等等,上述“玩家”都在產業里有深厚的資源。所以,園區要想做好產業,就必須深入研究產業,并爭取扎進產業里,成為產業中的“一分子”。隨著園區在產業中“不斷發聲”、影響越來越大,才可能吸引和聚攏相關的產業資源,實現產業聚集。
二是“運營為王”,打造專業化園區品牌。園區從過去增量為主的階段逐步走向存量運營的時代,需要摒棄“快周轉”的地產思維,擁抱“慢運營”,在存量中孵化新的盈利增長點,追求運營收益與運營成本的短期自平衡,并在長期內實現超額投資收益。因此,園區首先需要打造“全周期、立體化”的運營服務體系,其次,隨著跨區域、多個園區項目的業務格局形成,也要構建與之相匹配的“標準化+創新化”、“總部+前端園區”多項目運營服務體系,總部要形成標準化服務清單、服務手冊,各地園區再根據本地特點進行個性化和創新化。最終,通過運營服務創新打造園區的核心競爭優勢,凸顯專業化品牌形象。
三是用“數字經濟、新基建”加持產業園區。從硬件來看,園區基礎建設的改善與升級能夠提供園區運營效率,提高園區吸引力。“數字經濟”時代,數字建設是“新基建”的核心;數字建設對傳統基建設施的改造,是“新基建”的重點;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是“新基建”的價值所在。因此,“數字經濟”賦能園區,將促進智慧園區升級,提升園區整體檔次的同時,為園區公眾、管理方、企業帶來更多智能化的服務,拓展園區自身收入模式的全新增長極。與此同時,伴隨元宇宙等科技熱點的發展探索,將繼續衍生出新的園區運營模式,通過科技迭代創新為入駐企業提供更多的賦能創新點,成為企業發展壯大的合伙人。
四是園區要加快“綠色”發展戰略。“雙碳”是大勢所趨,也孕育著巨大的商業機會,而園區是實踐國家“雙碳”戰略的重要戰場,是促進能源數字化轉型、建設新型綜合能源系統是園區低碳化發展的有力抓手,可以做到有效引領入駐企業的低碳化協同作用。因此,園區應優先發展綠色環保主導產業,并通過在供應、監測、管理、服務上的示范效用改善園區運營手段,帶動整體經濟的低碳高效發展,也是碳中和目標下減排的關鍵所在。
五是用產業互聯網賦能園區。產業互聯網是消費互聯網之后的下一個風口,利用信息技術與互聯網平臺,充分發揮互聯網在各產業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實現互聯網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園區(尤其是專業化園區)越來越成為產業集聚的主要載體,匯聚了諸多產業要素,可以促進園區產業鏈上中下游協同,打通園區企業內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等各業務線條之間的信息流動渠道,為企業集中管理、統一決策、協同運營提供數據支撐。通過產業互聯網治理,鏈接園區企業資源,將多個空間的相關產業集群累積起來之后,再通過資源疊加達到一種放大效應,最終提升產業整體發展水平。
文章來源:和創瑞智園區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