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全球受疫情影響,但2022年仍有不少博物館將陸續開幕。這些國際上備受矚目的博物館與美術館將籌備多樣的展覽,以嶄新姿態迎向未來。人們透過觀賞展覽的形式,從中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回溯歷史、探訪未來。
近年來,隨著文化遺產越來越受到重視,博物館、美術館等文化展館從原本單一的知識灌輸逐漸演變成集體性的參與,通過科技優化參觀體驗成為越來越多的博物館的選擇。
大埃及博物館
耗資10億美元的世紀工程
坐落于埃及第三大城市吉薩的大埃及博物館(Grand Egyptian Museum)預計將于今年下半年正式對外開放。該博物館由愛爾蘭的Heneghan Peng建筑事務所設計,距離埃及的標志性建筑——埃及金字塔只有兩千米的距離。
整個博物館建筑群將包括一個面積達2.4萬平方米的永久性展廳,一個文物保護中心,一個兒童博物館,教育展區,會議區和景觀花園,該項目已經建造籌備了20年。
大埃及博物館預計可容納10萬件文物,一旦啟用后,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考古博物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包括一尊擁有3200年歷史的巨大拉美西斯二世雕像。
早在2006年預計建造博物館時,這尊82噸重的雕像就已經從開羅的拉美西斯廣場搬到了吉薩高原,并且在2018年時移至博物館的入口處,成為安置于大埃及博物館中的首件文物。另一亮點是來自圖坦卡蒙國王陵墓的全系列收藏的首次展覽,大約有5000件文物從開羅的埃及博物館遷移至此。
挪威國家博物館
走進“吶喊”的故鄉
挪威國家博物館將在今年六月開放,新國家博物館的展覽空間是舊館所有建筑總和的兩倍,它將成為成為北歐最大的博物館。博物館藏品多達100000件,包括繪畫、雕塑、素描、工藝美術品、設計品、建筑模型和裝置。
這次浩大的“搬家”需要數百次往返才能將收藏品轉移到新的環境中。2022年6月11日的開館之日,將迎來展覽《This is I Call it Art》和一個收藏展。從童話到哥特式現代主義,從羊毛到樂器,國家博物館將提供廣泛的體驗!
博物館共有2層,展區面積達1萬平方米,超過80個展廳將陳列逾5000件展品,結合文字、圖片與影像,展示挪威與國外的藝術與設計。
一層以工藝品為主,主要展示3000年以來的工藝與設計發展歷史。二層以繪畫藝術為主,包括17世紀荷蘭風景畫與靜物畫、19世紀法國印象派畫作,重要藝術家有馬奈、莫奈、莫里索等。
這座已經籌建了七年的博物館將挪威最重要的三個藝術機構的藏品--前Kunstindustrimuseet、當代藝術博物館和國家美術館--集中在一個屋檐下。其中包括愛德華·蒙克的18件作品,其代表作《吶喊》。
上:蒙克《吶喊》;下:梵高《自畫像》
而新建成的博物館的“光之廳”也是一大看點,2400 平方米的面積具有足夠大的包容性,外墻采用大理石與玻璃制成,具有極高的透光性,層高7米,給作品的呈現提供了足夠的空間。
蘇格蘭伯勒爾博物館
偉大的戰后建筑
位于蘇格蘭的伯勒爾珍藏館收藏著船業大亨、收藏家威廉·伯勒爾爵士(William Burrell)向格拉斯哥市捐贈的9000件藝術品,伯勒爾的收藏涵蓋大量中世紀和早期文藝復興藝術品,其中包括彩繪玻璃、盔甲、掛毯、以及來自中國的瓷器、青銅器和玉器、19世紀法國藝術,包括德加的粉彩、素描和油畫作品。
博物館在1983年由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開幕,并被譽為是“蘇格蘭第二偉大的戰后建筑”。收藏品包括一系列珍貴的中世紀藝術品、現代雕塑和一系列世界各地的其他文物。經過耗資6825萬英鎊的翻新工程后,今年3月場館將重新開放。
全新的布展設計使大量數十年存于庫房的作品重見天日,并提供特別考慮了家庭、親子觀展習慣的沉浸式氛圍。
伊斯坦布爾現代藝術博物館
土耳其當代藝術的縮影
伊斯坦布爾現代藝術博物館主要收藏土耳其現當代藝術家的作品,涵蓋繪畫、雕塑、攝影、視頻、裝置等多種媒介,旨在呈現20世紀以來土耳其藝術的發展,激發公眾對藝術的興趣,推動本土藝術與世界的交流與對話。
博物館最初的館舍位于伊斯坦布爾 Galata 碼頭,由一座1950年代的倉庫改造而成,占地面積達8000平方米。2018年博物館搬遷至 Beyo?lu 區的臨時展廳,原址被拆除以建造新館舍。
臨時展館外景
博物館常設展以「追求當下」為主題,定期輪換展出館藏作品。展覽著眼于當今世界人類的生存狀況,嘗試從歷史、社會和個體的角度,探討人、城市、自然之間的關系。展覽還探討了現代視聽刺激對人類情感的影響。
迪拜未來博物館
再造當代建筑的“奇跡”
迪拜未來博物館(Museum of the Future)于今年2月正式開放,無疑讓人類與未來世界更靠近了一步。未來博物館由屢獲嘉獎的建筑設計師肖恩·基拉(Shaun Killa)設計建造, 他用創新而獨特的建筑語言再次刷新了當代建筑的“奇跡”。
這座堪稱全世界結構最復雜的博物館之一呈現了一個環形圓狀,擁有三個主要元素:綠丘、建筑與空隙。坐落于仿山丘造型建筑物頂部的環形圓,代表人性和知識,中間的空隙則象征未知的未來。
迪拜未來博物館最大的亮點莫過于“無柱結構”設計,由2400個對角相交的鋼構件組成框架,室內沒有一根柱子。
室內共有七層,每層都提供不同的體驗,包括3層展覽層和1層行政層,3層裙房和一個餐飲平臺,有VR沉浸式體驗,還有外太空、生物工程參觀;以及專門面向兒童的鼓勵探索未來的科技館。
班加羅爾藝術與攝影博物館
印度文化藝術花園
位于印度南部城市班加羅爾的全新博物館(Museum of Art & Photography, Bengaluru)將于2022年年底開放,由印度實業家、慈善家、藝術收藏家 Abhishek Poddar 創立。
圖據班加羅爾藝術與攝影博物館官網
Abhishek Poddar以其不拘一格的藝術和攝影收藏而聞名,屆時他所收藏的 18000 多件作品將在這里展出。受疫情以及施工周期的影響,博物館方目前推出了一個長達近一小時的線上虛擬導覽。
受到世界各地博物館的旅行和參觀的啟發,Poddar渴望復興班加羅爾市的文化景觀,并為兒童和成人開創一種新的博物館文化。2016 年 12 月,佳士得拍賣了Poddar家族的大部分個人收藏,所得資金用于推動他的愿景。
作為南印度第一家大型私人藝術博物館,藝術與攝影博物館旨在將藝術和文化帶到社區的核心,讓不同的觀眾都能接觸并創造一種博物館文化,鼓勵人們體驗藝術并以新的方式將之傳承。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迎海而立的匠心之作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建造工程于2019年5月正式啟動,博物館大樓已于2020年6月封頂。目前施工進度穩定,樓內的裝置及設備安裝和室內的裝修正在如期推進,計劃于2022年7月對外開放。
開幕之時即將首批展出的九百多件藝術文物,均為故宮博物院所藏珍品,故宮博物院所借出的展品規模龐大堪稱史無前例。館內將提供豐富多樣、啟發思維的藝術文化教育項目。
博物館共設有九個展覽廳,舉辦常設專題展覽及特別展覽。當中五個展廳以專題介紹故宮歷史文化及珍藏,通過館藏中的杰出作品介紹故宮博物院引人入勝的歷史和文化。另有兩個專題展廳展示香港各界的藝術收藏,以及多媒體藝術。
最后兩個特別展廳則會舉辦由博物館獨立策劃或與其他機構合作的大型展覽。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設施齊全,包括可容納400人的演講廳、學習及資源中心、活動室、設觀景臺的中庭、紀念品店及餐廳等。
新南威爾士州美術館
澳大利亞最大的公共畫廊之一
新南威爾士美術館(Art Gallery of NSW)位于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悉尼的The Domain,是悉尼最重要的公共畫廊,也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公共畫廊之一。畫廊的首次公開展覽于1874年開幕。
館內設有專門陳列土著藝術品和亞洲作品的畫廊,館藏約3萬多件藝術品,分為澳大利亞原住民藝術、亞洲藝術、澳大利亞藝術、當代藝術、太平洋藝術、攝影及歐美藝術。
擴建部分展示的藝術品主要集中在21世紀,以本土藝術家的作品為主,意在彰顯澳大利亞本土文化遺產的同時,表達館方對當代藝術的關注和重視。場地上原有的一個第二次世界大戰退役海軍油箱也被改造成了巨大的下沉式藝術空間,為館藏的當代藝術作品提供展示空間。
新南威爾士州美術館的擴建耗資 2.47 億澳元,綠色屋頂、雨水收集和太陽能電池板也使其成為澳大利亞最可持續的建筑之一。
文章來源:睿途旅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