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地方政府鼓勵
爛尾樓業主自救
實話實話,河源在廣東的存在感不強,莫老爺對其關注也不多,不禁想問:當地是有很多“問題樓盤”嗎?
上網一搜,立刻就看到僅僅是五月份,河源就有“河源恒大錦苑”、“河源萬達住宅項目”兩個樓盤因資金或疫情原因延期交樓。
02
“現狀交付”
隨著房企暴雷不斷,不僅是河源,全國范圍內“問題樓盤”都在激增。
克而瑞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年底,在其24個監測城市中,尚未交付的問題項目總建面約2468萬平方米,占2021年商品住宅成交總面積比重達到10%。
其中,鄭州、長沙、重慶和武漢項目交付風險較大,尚未交付的問題項目總建面皆超200萬平方米,總套數皆超2萬套。
業主住在自己蓋的房子里連參與感都滿足了。
03
已有成功先例
其實,爛尾樓業主掏錢“自救式”完工的案例也不是沒有。
昆明“財興盛大廈”爛尾樓 ,按照施工許可證竣工時間應為2010年3月25日,但開發商資金斷裂,導致交付失約。
2014年開始,該小區業主建立“自救維權委員會”,按照每平方米約200元的自救維權工程款, 近500戶住戶自籌資金約1200萬,于2016年11月23日完成了所有項目竣工驗收。
昆明的另一樓盤“別樣幸福城”,2011年開盤,后因債務問題停工,8棟樓爛尾資金缺口近1000萬。
2015年該項目業主便踏上了自救之路,總共籌集近2000萬復工。后續的自救結果網上沒搜到......
再有就是東莞泰禾新天地。
據悉,已有其他“問題樓盤”的業主前往東莞泰禾新天地學習取經。
04
破局的關鍵
莫老爺在復盤多個爛尾樓業主自救案例之后發現,要想取得最終的勝利,最關鍵就在于政府的積極參與。
以下是業主們在自救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一系列問題:
這一些列問題,如果沒有政府出面主持大局,做裁判,做監管,做信用背書,做兜底,并在必要時開一些政策綠燈,每一步都無比艱難。
此次河源政府開先河發布鼓勵爛尾樓業主自救意見指導書,表態政府愿意全程督促并促進自救工作,還是值得點贊的。總比那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毫不作為的強。
05
買一套房花兩遍錢
并且,預售制不只是爛尾這么簡單,可謂是苦老百姓久矣!“交房即維權”,收房就像開盲盒,實際交付的房子總是和當初的宣傳效果天壤之別,房屋質量從沒讓人放心過。
按規定,這筆錢只能用于項目的開發建設,按階段來提取。
比如開發商建設了10%,銀行就給10%的錢,再建了10%,銀行再給10%的錢。
如果監管到位,開發商也遵守契約,沒有隨意把錢挪走,爛尾風險將大大降低。
而事實卻是,這個監管賬戶形同虛設,里面的錢經常被開發商挪用去玩“十個鍋七個蓋”的把戲,項目明明還沒有建設完,賬戶已經空了。
這個時候如果開發商暴雷,這些空賬戶關聯的項目,都只能涼涼。
沒買到爛尾樓的人,是體會不到他們的痛的。
這篇文章雖然說的是爛尾樓還可以業主籌資自救,但不是所有業主都那么有錢的,市面上還是剛需盤居多,剛需族買房已經掏空6個錢包,光應付每月的房貸已經亞歷山大,現在還要再出一筆冤枉錢,真的太難了。
甚至,還有業主籌資自救后依然交不了房的案例,這相當于兩筆錢都竹籃打水了。
莫老爺建議房地產市場還沒有徹底健康好轉之前,買房盡量買現房,盡量選擇國家隊,即使是大房企也要掉以輕心,現在已經沒有“大而不倒”的說法了。
愿天下再無爛尾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