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高速發展,我國面臨的老齡化問題愈發嚴重,研究適老化的建筑設計方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質,關愛老年人的養老問題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研究適老化建筑設計顯得尤為重要。
適老化建筑設計研究內容
(1)老年人心理和行為特征分析
老年期是人生中的一個特殊時期,是走向人生的完成階段,也是實現作為人的生活價值的最后時期,這一時期生理、心理均有明顯變化,主要表現在老年期認知變化、思維的變化、老年人的社會變化以及人格的變化,突出表現在心理和行為兩個方面。
老年人心理特征:在心理層面,老年人由于社會生活環境和個人社會角色的變化,容易產生安全感和存在感缺乏、孤獨失落、抑郁焦慮、懷舊等心理。
老年人行為特征: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身體機能出現了明顯的下降,感知能力也逐步退化。他們的視覺、聽覺、和觸覺等系統都逐漸出現退化現象。感知能力的退化直接影響老年人對環境的接受和認知。人在進入老齡化后,腦細胞也會隨著變少,腦神經的活躍度降低。加之疾病與衰老同時對老年人產生作用,老年人會直接出現記性變差、反應遲緩、注意力下降、睡眠能力變差等狀況,這種退化使得老年人對環境信息的認知能力減弱,很難適應新的環境。
適老化建筑設計指導
(1)設計原則
在適老化的建筑設計中,必須遵循安全實用性原則、適中的環境刺激原則、非陌生的環境原則、積極心理暗示原則、良好個人空間原則。且滿足老年人對空間的安全舒適、強烈歸屬感、良好空間認知、個人空間領域性、良好的人文關懷等要求。
適老化建筑空間環境
(2)區域選址
適老化建筑及建筑群的選址宜選在相距市區較遠,離開吵雜的市中心,但又要交通便利,方便老年人到達的地方。場地最好要平整,對于適老化建筑的設計其豎向設計很重要,高差不宜太大,有高差的空間在其連接處一定要有無障礙坡道的設計,保證空間的可達性。
合適的適老化建筑區域
(3)總平面設計
總平面設計中主要要注意場地條件的分析、建筑的平面布局、交通流線的組織、豎向設計以及綠化景觀設計。
(4)入口設計
適老化建筑的入口設計十分重要,老年人身體機能退化,反應和行動緩慢,適老化建筑的入口設計就不能設計在城市的主要道路上,選擇在車流量較少的次干道是更加合理的。并且,在入口處設計一定要留出尺度適宜的入口廣場,作為出入口的緩沖空間。
適老化建筑入口設計
(5)路徑設計
對于路徑的設計,需要考慮人車分流,車輛不得干擾老年人的生活。老年人的行走路徑要有一定的標識供老年人認知,從居住環境到餐廳、娛樂活動室、醫療室等地方的行經路線越短越好,便于老年人到達。
便利的適老化路徑設計
(6)外部空間設計
老年人外部空間的設計要注意其外部景觀以及廣場和道路設計的材質要求,對于老年人這一特殊的人群,他們對質感的要求就更高一些。老年人廣場鋪裝的材質要注意防滑,并且添加鮮亮的色彩給老年人以活潑的向上的感覺;其外部景觀,比如風雨廊的景觀座椅等設計,均應考慮材質對老年人的影響,最好采用木質的材料,給老年人以溫暖的感覺,提高其喚醒水平。專供老年人行走的步道,要考慮材質的防滑效果,并且要有清晰可見的標識。外部道路的設計要注意有目的性,在路徑的盡設置某種吸引人的內容,增加道路的趣味性,使外部空間生氣勃勃,增加老年人的趣味。
老年人行走的防滑步道
(7)單體建筑設計
適老化的建筑單體設計最需要滿足的是無障礙設計,老年人能方便地在建筑中活動,鼓勵老年人走出房間與外界做交流。建筑內部的主要使用空間則必須滿足老年人對光照的健康需求,且能為老年人提供聚集交流的室內公共空間。
無障礙設計
案例分析—青陽縣老年養生園外部空間環境設計 項目概況:該項目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蓉城鎮楊沖村,環城西路與紳四路西南角,依山傍水,環境宜人。基地位于青陽縣城郊,北側有自然河道穿過,地勢相對平坦,南面依山而上,地勢高差較大。 項目定位:因基地位置處于九華山山腳,擬依托九華山佛教圣地這一天然優勢,以“靈山九華、佛教養生”為主題,力求打造成為主題鮮明、配套完善、環境優美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九華山地區、面向省內外的老年養生園,突出“生態養生、文化養生、健康養生、高端養生”的理念。 九華山 總體構思與布局:建筑與空間環境相協調,在基地內部底引入水系,將各個建筑外部空間相串聯,水帶環繞各棟建筑,形成連續的空間景觀環境效果。建筑形式和顏色樸素大方,與周邊綠水青山的美景相協調。但在樸拙的外部形式的基礎上注重細部空間的塑造,打造具有詩情畫意的老年人居住環境。接待中心作為整塊基地的中心,建筑布局順應山形,錯落有致。設計注重功能性、安全性、健康性、私密性,同時要便于今后的改造。 建筑與環境相協調 建筑形態:青陽縣老年養生園結合其所在地特點,打造新徽派建筑為主的高檔老年住區。建筑類型主要為聯排公寓樓,采用徽派傳統建筑天井及院落的特征,不僅有利于套內各房間的通風、采光,也為老年人交往提供必要的院落空間環境。綜合樓采用徽派祠堂建筑形式,采用二進院形式,四周圍合各配套功能空間,增加層次感的同時,也塑造建筑本身的厚重感。 入口空間設計:青陽縣老年養生園入口空間設計于綜合樓正前方,是整塊基地的中心。住區通過一石橋進入內部,入口處設計一大型集聚廣場,通過環道分流,是住區主要交通節點。同時,集聚廣場又是住區內老年人主要活動場所,便于老年人集體活動。且在入口廣場設置景觀綠化予以點綴,并設置座椅供老年人休息,營造了極好的歸屬感。 道路系統設計:青陽縣老年養生園因地形地貌高差較大,道路空間成為本次設計的重點及難點。考慮到老年人使用的安全性,采用人車分流的交通組織形式,從老年人實際需求出發,給予老年人在外部空間內活動以更大的自由、安全和舒適感。 人車分流的交通設計 廣場空間設計:青陽縣老年養生園設計兩種類型廣場:中也廣場和專用活動廣場。在住區入口處設置中也廣場,位于石橋與綜合樓之間,綜合樓正前方,不僅有利于整個住區內部人流、車流的組織,還起到軸線的引導作用。 在綜合樓西側場地及活動中屯、(會所)東側場地設置專用活動廣場,臨近老年人住所,便于老年人接近,老人可在此進行健身、跳舞、打牌等休閑活動。綜合樓西側專用活動廣場主要設置一定量健身器械,主要供老人健身娛樂,且在周邊設置一定景觀及休息座椅,供老人觀賞、交流,且設置標識牌方便老人識別,有臺階及景觀電梯抵達。因該廣場結合水系進行設計,還增設欄桿扶手處確保安全性。 活動廣場設計 景觀綠化空間設計:青陽縣老年養生園地處天然山地環境,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區位優勢,其景觀效果極佳,主要分為三類:綠化、水景及景觀小品。 住區內部天然綠植豐富,在設計之初即考慮盡可能保留,在原始地形地貌得以修縫基礎上不造成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主要綠化采用喬木、灌木、綠地H部分組成立體式綠化,豐富空間層次,營造舒適氛圍。 基地北側原有一水系自西北向東南流過,在保持生態環境不被破壞的基礎上對駁岸加以重塑,且沿河岸設置景觀步行道,供老人休閑娛樂。整個水景在住區內有靜有動,形成不同效果,靜水、流水、跌水三種形式并存,極大豐富了住區景觀氛圍。在考慮景觀效果的同時,在適當位置加以欄桿扶手,以確保老年人安全。 青陽縣老年養生園項目在廣場空間及沿河步行道兩側設置一定量景觀小品,因這些區域人流量較大,且停留時間長,布置一定量景觀小品可供老人觀賞,景觀小品形式取當地特色,如佛像等。 綠化空間設計 結語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我國建筑空間適老化設計的發展還相對滯后,基于環境心理學角度對傳統建筑空間進行適老化改造將是未來養老社區設計的發展方向。這需要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設計和建造符合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需求、安全舒適、充滿人性化的養老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