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房企為了沖半年度業績,營銷力度很大。刷朋友圈、刷抖音,也能發現,各大平臺的地產項目廣告,都肉眼可見的變多了。
其實,房企在線上投放增加投入的趨勢,從去年就開始了。去年雅居樂在線上投放廣告金額達到3億,萬科也劃撥了固定比例的線上投放預算。
房企加大線上廣告投放,原因很簡單。
一是成本低,相較分銷帶客,線上投放的成交費效比要高得多。根據萬科的數據,線上推廣成交的費效能達到1.5-2%,而分銷的費效在3-4%。
二是獲客效率高。相較自媒體、選房小程序、電call團隊,老帶新、圈層獲客、整合營銷等獲客渠道,在各大流量媒體上付費推廣,是除了分銷之外,效率最高的獲客模式。
(萬科優秀項目線上獲客的成交占比可達到35%,客單價僅180-300+元/條)
凡是想要快速獲客,又不想向分銷躺平的房企,都不得不加大線上投放。
但是,線上廣告投放雖然優勢多,效果分化卻非常大。一些已經跑通了的房企,的確可以通過線上投放,實實在在的在短時間內帶來大量成交。但也有很多房企花了不少錢打廣告,電話都沒有留下幾個,更不要說到訪成交了。
不少地產營銷人都覺得,線上廣告投放很難。既要懂內容,又要研究媒介生態、平臺投放規則、內容優化邏輯等。效果如何,更是一門玄學。
其實,線上投放沒有那么玄,只要是廣告投放,說到底就是三件事情:
1、如何讓對的人看到廣告?
2、如何提高廣告的轉化率?
3、如何省成本,控制費效比?
下面就從這三個方面分別來談。
優選渠道
要有重點、有策略地投入資源
選渠道,原則就是客戶在哪里,就去哪里打廣告。
但是線上廣告投放的渠道不僅多,而且很復雜,各個網站的彈窗、banner、APP開屏、平臺信息流、搜索廣告、電商廣告等等,到底要在哪里砸錢、砸資源,關鍵要搞清楚各個平臺的定位和特點。
1、選對渠道,集中投放
面對五花八門的媒體選擇,很多新手投放者,出于怕出錯的心理,或是借用過去傳統媒體的投放經驗,往往不敢在單一平臺上投入太多成本,把資源投的過于分散。
事實上,每個平臺都淺嘗輒止,很難有線索產出。反而是同一個平臺,高頻次、高強度的投放,才能擊穿傳播噪聲的屏障,吸引到關注度。
萬科南方區域總結出的媒體投放平臺“2+5步法”,采取的就是聚合投放,搶占主流流量的做法。其中,“2”就是指今日頭條和微信朋友圈兩大必選媒體,“5”是指抖音、網易、知乎、百度、本地大V等可選媒體。
一般來說,投放渠道可以分成下面四類,優劣勢和定位都有所不同。
圖片來源:明源地產研究院
對比來看:
媒體廣告:投放形式相對傳統,類似于傳統T牌、電梯框架等固定廣告位,投放操作簡單,不用投入大量的人力,屬于泛流量的范疇。
地產垂直平臺:能夠直接帶來客戶線索,并且可以對競品進行一定程度的攔截,適合在買房節點做一些防守型的集中投放。
搜索廣告:通過關鍵詞競價排序的方式投放,搜索相應關鍵詞的客戶大概率是買房客戶,這類廣告是一個把散落的客戶收集起來的通道。
社交化媒體:例如微信朋友圈、抖音、今日頭條、小紅書等平臺,能夠實現精準投放、直接轉化成客戶線索,在流量規模和效果監測方面優勢很大。非常適合做增量拓客。
萬科的“2+5步法”,就是重點投放社交媒體,搭配一定的泛流量和目標客戶采集。通過相對集中的投放,重點拓展增量客戶。適合日常的推廣拓客,在重要的營銷節點,再搭配垂直平臺的投放,能起到不錯的組合拳效果。
2、選擇效果廣告,可量化、可監測
過去,房企做的廣告其實分兩種,品牌廣告和效果廣告。
品牌廣告高大上,起品牌宣傳的目的,單純追求曝光。效果廣告則簡單直接,花了多少錢做廣告,就要直接帶來多少銷量提升。
但是現在,標桿房企做廣告,普遍開始追求“品效合一”。每一筆廣告費用花出去,最好都有客戶線索的產出。在這方面,社交媒體的效果廣告精準投放,就有非常大的優勢。
一是能精準投放。根據項目已有的客戶畫像,通過打標簽(性別、地區等屬性特征)、用戶興趣行為(3個月內是否有點擊、搜索過房產信息等行為特征)、定向指定(成交業主、曾曝光客戶、公眾號粉絲等)多個維度的篩選,線上平臺能夠把廣告直接推送給項目的目標客群。
二是能實時監測效果。投放之后,曝光數據能分時段及時反饋,有多少人看到你的廣告,他們對你的廣告內容是否感興趣,就很清楚。
這種可量化、可監測的渠道,操盤手可以及時優化投放策略,相較其他渠道時效性和主動性要強得多。
3、盡量選主流平臺,可快速上量
雖然說,效果廣告效果好,但難度大。
效果廣告投放之初都會有一個(冷啟動)學習期,曝光量大不大,要看學習期的測試效果。越是廣告量小的平臺,投放時的摸索期就越長。
如果一個項目想要快速上量,就要盡可能選擇主流平臺,也就是騰訊微信、頭條/抖音。
一方面,這些平臺流量量大質優,有足夠多的用戶可供篩選。
另一方面,這些平臺地產相關的廣告投放量更多,大量的廣告已經經過了測試,訓練了平臺推薦的準確度,能最大程度縮短廣告投放的冷啟動期。
尤其對于線上投放新手來說,不要因為主流媒體競爭激烈,就選擇劍走偏鋒,去投放知乎、小紅書這類小眾平臺。這些平臺雖然用戶層級高、消費能力強,但廣告主需要支付和平臺一起去摸索用戶習慣、校準算法的時間成本,浪費項目難得的宣傳窗口期,影響整體的推廣節奏。
4、專人專崗,不斷追蹤廣告流行趨勢
線上媒體內容生態的流行趨勢變化很快,客戶在不同平臺之間流動,算法規則和傳播競爭環境都在不斷變化。
很多專業的營銷公司,甚至針對字節生態、騰訊生態設置不同的投手崗位,專人專崗,來研究平臺的算法邏輯、監控投放效果、調校廣告素材,讓投放策略最優。
現在線上營銷做的比較好的房企,也基本上是專人專崗。
萬科線上營銷核心團隊的兩個崗位中,有一個就是專業投手。萬達在今年最新的組織架構中,也把大量的策劃轉崗到了線上投放崗,經過培訓,考核通過之后才能上崗。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干,效果才會更好。
提高廣告轉化率
內容優化和線索承接要兩手抓
相較傳統廣告,線上效果廣告投放,對內容的要求更高。
因為每個平臺的投放邏輯、內容創意偏好、形式包裝都不大相同。比如抖音客戶的內容偏好更娛樂化,以視頻形式為主;今日頭條和微信朋友圈為信息流,形式包括視頻、卡片、多圖組合等等,素材都需要根據平臺特點進行定制。
影響傳播效果的變量多,素材的內容和形式、轉化鏈路設計、線索承接轉化,每一個環節都必須認真設計。
一、投前:分析目標客群,做好用戶畫像
投放之前,必須要對項目的目標客群有精確的描述,梳理出客戶關注的價值點排序。從用戶出發,推演廣告內容的偏好和價值點輸出重點。
剛需項目,可以重點輸出交通價值、優惠價值。廣告創意語言也可能更年輕化。用戶畫像做對了,后面的投放才能有據可依。
二、投中:內容優化,需要做對一系列的小事
效果廣告的內容,遠遠不止廣告文案、畫面設計這些要素 ,還包括了外層的素材組合形式、鏈接組鍵、內層的落地頁等等。做內容優化的時候,需要綜合考慮,不放過每一個細節。
1、選對素材內容
什么樣的素材算是好素材?
首先,要突出賣點、盡量直白 。
信息流廣告曝光時間短,在最開始的一兩秒中,如果不能吸引用戶的注意力,很可能就被劃走了。所以,在文案和設計上,都要追求盡可能的直白,賣什么就吆喝什么,為用戶展現直接、無歧義的體驗場景或福利信息。
有價格優勢的突出價格優勢,有優惠福利直接放優惠福利,一次至少輸出兩個利益點,從不同維度切入,增加打擊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