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决赛地点2022_哈里森·巴恩斯_帕楚利亚_足球直播在线观看免费 - 英超法甲

`
政策資訊

非遺是不是文旅產品的救命稻草?

來源:執惠       作者:執惠       時間:2022-07-19

6月中旬我完成了一次云南行,目的是考察少數民族地區的產品模塊,并用自己的理解去記錄和傳播。


在大理的喜洲古鎮,我體驗了一個有意思的活動:制作“甲馬”,它已被列入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當地同業跟我說這個名字的時候,我甚至想不出這是哪兩個字,什么甲?什么馬?


此行結束后,我才知道,這張大理白族的非遺“神紙”,就是我們漢族歷史上的紙馬。


它起源于唐代,用在祭祀、祈福等民俗活動中,紙上神像大都披甲騎馬,所以又稱為“甲馬”。


圖片
圖片

甲馬


南宋《東京夢華錄》寫道:“清明節,士庶闐塞褚門,甲馬鋪皆于當街紙疊袞疊成樓閣之狀”,記錄了當時甲馬鋪子的景象。


只不過,它就跟同樣盛行于宋代的點茶一樣,已經消逝在漢民族的歷史長河中,目前漢族地區基本看不到甲馬了


明朝朱元璋派軍隊出征云南,有不少民間手藝人跟隨隊伍來此,甲馬在云南開始了新的生命周期。


這些手藝人將雕版工藝和神仙故事代代相傳,又融入了當地少數民族的文化,比如大理白族的本主信仰。


制作甲馬在大理是很受歡迎的一個項目,回來以后我在想,非遺是不是文旅產品的救命稻草?

非遺不是救命稻草


這次倒過來,我先說個人的結論,非遺不是文旅產品的救命稻草


至于我的論點,下面分兩段逐個展開。


① 各地紛紛上馬非遺產品


百度搜索“非遺文旅項目”,搜索結果共有34900000個;再搜索“非遺文旅產品”,搜索結果共有34500000個。


我隨便打開了幾條搜索結果首頁的鏈接,發現內容屬地分布在全國各地:


《懷化靖州:茯苓吸睛 非遺助陣 靖州文旅產品亮相洪江古商城》,華聲在線,2022-05-23;

《“非遺+文旅”大有可為》(報道吳川鼎龍灣非遺小鎮的竹編工藝人),湛江日報,2021-10-27;

《非遺+文旅賦能鄉村新發展!余杭文旅打造共富新樣板》,杭州市余杭區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2022-04-08。


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到處都在上馬非遺


② 熱鬧過后并非名利雙收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上是非遺的官方定義,毫無疑問它是我們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毋庸置疑擁有巨大的潛力。


但本文討論的點是非遺如何為文旅產品賦能,這就涉及到產品(商品)最后是否能產生足夠的社會和經濟價值,也就是常說的名利雙收。


在我看來,可能未必,熱鬧過后,我們來分析下實際效果。


從“名”的角度來說,活動的參與者,大多并未留下深刻的印象,小朋友覺得只是好玩,大人覺得食之無味;


從“利”的角度來說,我在這兩年走訪了很多地方,貌似沒有看到通過非遺文旅產品,發了大財的。


在甘肅阿克塞的非遺展示大廳,政府把當地非遺傳承人全部集中到一起,采用前店后廠的方式陳列。


圖片

非遺展示中心


但我感覺這些優秀的民族藝人,身上沒有錢,眼里沒有光,還不如做點小生意或者出去打工呢。


,時長00:17

哈薩克族表演


③ 體驗感是產品核心痛點


問題在哪里?政府包裝出來的這些非遺文旅產品,缺乏體驗感。


那什么是體驗感?什么是文旅產品的體驗感?


上周我們在敦煌做考察復盤,來自西安的世窗游學創始人張波提出,無非兩點。


第一,通過著名人物的植入,講故事,把體驗內容比如景點、建筑、博物館,當做講故事的場景;


第二,讓產品的受眾深度參與、親自動手、獲得作品,還得具有一定的娛樂性,而不是干苦力。


按張波這兩點去衡量,大部分非遺產品還是在講偉光正的大道理,講我們聽不懂的歷史,兩種體驗感都是缺失的。


02


言必稱非遺的問題


缺乏體驗感不能概括言必稱非遺的所有問題,這一段我繼續補充我個人的觀點。


① 有些距離游客生活太遠


去年在重慶考察,接待方邀請了著名的國家級非遺“川江號子”的傳承人,到我們晚宴的現場給我們表演。


老師肯定專業,表演肯定賣力,但聽眾并不活躍,直到老師帶著我們唱了幾句簡單的片段,才略有笑聲。


第三艘航母都下水了,現在我們第一聽不懂川江號子唱啥,第二無法代入三峽拉纖的生活場景。


如果再把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老師的出場費算上,估計大部分游客都要打退堂鼓了。


② 有些又過于常見和普通


如果我告訴你,柳州螺螄粉、桂林米粉、沙縣小吃、長沙臭豆腐,這些都是列入國家級非遺的美食,你會不會吃一驚?


嗯,2021年6月10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公布,其中地方美食有53種入圍。


圖片

第五批非遺目錄


但作為湖南人,我看到全國旅游城市滿大街都在賣長沙臭豆腐,感覺到深深的遺憾。


如果我們把這種隨處可見的街邊美食,再戴上非遺的帽子,告訴你這是一個優秀的文旅體驗,你認可嗎?


為什么我們要去旅行?因為人性都是追求新鮮感的。


③ 趣味性參與性和獲得感


如果一定要把這些常見普通的非遺美食,做成文旅體驗產品呢?


我試著來設計一個,就用跟長沙臭豆腐一樣常見的桂林米粉吧,繼續套用張波的2條公式。


首先我們得找個大IP來講故事,這個人是秦始皇,他統一中國后為了收復嶺南,派大軍來到廣西。


但是秦國人吃不慣米飯,思念面條,所以就把米磨成了粉,再把米漿榨成粉條當面條。


人物和故事有了,我們再來設計體驗場景,給游客穿上秦朝的甲胄,扮演將軍的DM發號司令,讓大家磨米漿。


做米粉的過程我就不展開了,最后除了讓游客每人吃上一碗,還可以把多余的曬干再快遞給大家。


趣味性、參與性、獲得感,一樣不可缺少。


03


民族地區非遺的優勢


截止這篇文章發稿為止,我今年一共跨省了4趟,其中2趟云南,2趟甘肅,都是民族地區。


我認為,民族地區的國內游產品,在市場上占有絕對的優勢,非遺主題,也不例外。


① 漢族游客都對少數民族充滿好奇


好奇心是人類發展進步的動力,它也是游客出遠門去旅行的動力。


中國14億人口中,漢族占比91%,按照28定律,面向漢族設計國內游產品準沒錯。


這也是新疆、青海、云南等地長期霸占目的地排行榜的根本原因,我們得去別人活膩的地方看看。


圖片

新疆賽里木湖


② 少數民族日常生活就是產品模塊


我多次在自己的文章里提過,少數民族生活內容就是產品模塊


比如非常有特色的哈薩克族四季轉場,它既是哈族人生活的一部分,也是非常寶貴的文旅元素。


雖然轉場不是非遺,但衍生于轉場過程中的“黑走馬”(卡拉角勒哈)舞蹈,早就是國家級非遺了。


我們需要去還原這些場景,并結合前面討論過的產品設計思路去打造它,才可能“名利雙收”。


③ 以專業匠心致敬歷史和傳統文化


民族地區的非遺內容更有吸引力,但并不是所有的民族非遺體驗都稱得上專業。


我在有些地方看到,所謂體驗,就是請少數民族同胞甚至漢族披上淘寶貨“民族服裝”,唱歌跳舞、喧鬧一陣就算完事。


場景、服飾、道具、器皿,是不是真的考證了歷史文化,就不得而知了。


我覺得,只有去花足夠的時間精力,去用心打磨出來的產品,才能讓游客心甘情愿買單,才能溢價從而賺到錢。


專業匠人之路,從不擁擠。


04


最后的話


貝聿銘老爺子說:“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他是享譽中外的建筑大師,這句話放到我們文旅業同樣適用。


在國內游成為行業主流的當下,我們需要不斷去少數民族非遺項目中,挖掘可以取用的寶藏。


大理白族的甲馬,只是其中一個鮮明的代表,也是設計包裝比較成熟的文旅產品。


除此之外還有54個少數民族,還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還有無數非物質文化遺產。


祝大家都能在民族文化的瑰寶中,挖出你們想要的寶藏。



Copyright ? 2021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備11004787號-2
×

歡迎撥打一對一免費咨詢電話: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詢我們的在線客服

在線咨詢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