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不用旅游出行這個詞,原來是說旅游車船行業,自駕車營地行業,露營行業。但是,出行這個詞把外延擴大了,多年以來說旅游車船,是局限于企業,后來說自駕車局限于工具,再說營地擴展到旅行生活,局限性減少了,但它是環節性的。現在說旅游出行,創造了一個新概念,也是大概念,大體上像我們原來講的觀光旅游,后來講大旅游,現在講泛旅游,這么一個過程。這樣的話,就得解釋一下,旅游對應的是日常生活,因為有日常生活然后有旅游生活;出行對應的是固定行為,日常的行為是固定的,但是現在是一種出行方式,因游而旅,有旅而行,自行而出,自出而變。
這個說起來,實際上追求的變遷,是追求越來越廣泛了,本質上是方式的變動,也就是說旅游出行不僅是一個工具的概念,也不是一個過程概念,是一個全過程、產業鏈、服務鏈的概念,涉及到場景的變換,在出行過程中不斷的變換各種場景。也是生活的變化,對應我們日常的兩點一線,三點一線這種比較刻板的生活,這就是生活的本質變化。最終是一個意義的變換,這個意義的變換就是現在中央所倡導以人民為中心,要讓人民有獲得感、幸福感,除了基礎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之外,很重要的就在旅游出行。
這里面,尤其涉及到下一步這些新點爆點在哪。在日本考察,正好4月份春游高峰,當時只看到兩種人,一種是老年人,坐大巴過來,輪椅的升降梯下來了,一輛輪椅出來,上去再下來,幾十個輪椅就從這個大巴里出來了,再有就是孩子們研學旅游。中國將迅速進入老齡化社會,我們現在叫未富先老。只不過我們現在的區別是在街上很少見到殘疾人,不是說我們沒有殘疾人,而是中國的殘疾人不敢出門,我們也很少見到老年人拄著拐在街上走,也同樣這個道理,老年人不敢出門,這是我們中國的一個特點。但是這個特點是時代性的,現在八、九十歲的老年人不出門,我們這代老人,到了八、九十歲,肯定還要出門,出門就要有特殊的出行服務,這個可能就是我們下一步的亮點,乃至各種各樣的細分化。所以,我們要把時間花在美好的事物上,這才是有質量的生活。費孝通先生所說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追求美是每個人本能天然的追求。我們使客人在旅游出行的過程中感受美、達到美,這應該說是我們的目的。
一、旅游出行的復合型變化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交通嚴重制約旅游發展,數量不足、設施陳舊,這是另一種意義上的交通決定旅游,形成全面的短缺制約。九十年代大交通有所好轉,小交通嚴重制約,而這個時候品質要求上升,設施制約嚴重。這些問題都過去了,所以很多問題是階段性問題,過了這個階段,難題不是問題了,但是過了這個階段,新的問題產生了。
進入新世紀,交通成為旅游發展的積極助力因素,極大提升了旅游發展水平,基本滿足民眾出行需要,全面進入高速時代,也是世界旅游大國的基礎。隨著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供給短缺的問題隨之解決,市場需求變化成為新趨勢。另外一個方面,兩套供給體系一體化。旅游車船的概念隨之落后,管理多元化也隨之復雜。市場到了這一步,行業到了這一步。但是我們管理部門還是局限于傳統部門的執政,實際上是落后于時代的。
新情況引發了新變化。第一是中國迅速變成輪子上的國家,汽車生活、汽車文化興起,大體上是美國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情況,但是美國的汽車生活、汽車文化興起,產生了一系列衍生的供給現象和文化現象,比如說美國高速公路形成之后就形成了系列的汽車旅館,可是在中國不足。我當時看著,中國也應該起來,但沒有起來,什么原因,在這個階段,市場有空白的時候,經濟型旅館馬上占據了市場,所以就讓我們的汽車旅館體系沒有興起。再比如說美國拍的汽車電影無數,形成一個類型,叫公路類型的汽車電影,我們也沒有。所以不是說外國的很多東西我們必然會產生,中國有中國的特點。第二是自駕車大行其道,引發了一系列旅游行為的變化,也產生了一系列新的需求。第三是營地開始產生,露營生活也成為新的生活方式,尤其在今年。從歷史上來看,旅游發展強烈依賴于交通條件。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旅游市場空間結構的變化,之所以我們現在14億人口,這么龐大的旅游需求能夠得到滿足,就是因為空間結構從根本上變化。比如今年有一個亮點,西部地區是熱點,還不是熱點,只是亮點而已,因為原來基數很低,現在交通條件改善了,大家更渴望到西部去了,這一把是起來了,但是還沒有熱起來。
還有一系列旅游出行的新亮點,一是房車旅游,現在已經成為休閑旅游的新模式,二是騎行旅游,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在旅游業中的應用,旅游者需求的個性化、多元化、品質化特征更加突出,騎行作為一種個性鮮明的旅游方式得以蓬勃發展,各類騎行軟件應運而生。但是有一個現象,在歐美可以常常看得見,在中國看到的卻不多,什么現象?一輛SUV上面綁著兩輛自行車,比比皆是,可以看到。再比如說車后面會拖著一個游艇,可是這種現象在中國也沒有看到,實際上反映我們的消費落后一個階段。三是租車旅游。跨國、跨洲,大通道建設,促進全球公共交通體系互聯互通,高鐵+自駕、飛機+自駕,各種旅游模式備受追捧,租車旅游繁榮發展,目前全球租車公司規模日益壯大,業務范圍越來越廣,公司競爭優勢不斷升級。美國的汽車租賃相當于出租的十倍,我們是出租相當于汽車租賃的十倍,恰恰是兩個發展階段。當然,這個發展階段中國一定會到。四是露營。十年之內,露營變成了一個時尚詞匯,露營地建設,成為各地旅游發展的興奮點。五是營地樂園,是在傳統的功能比較單一的營地基礎上,豐富功能開拓發展,形成營地露營樂園的模式。所以促進研學旅游、戶外運動、鄉村振興、民俗培育等一系列需求,成為復合型的集大成者。
二、新循環
中央提出新戰略,從旅游角度看,內循環就是城市休閑,鄉村度假,基本上是一個小范圍的,實際上旅游形勢的恢復更多的是內循環的恢復。內循環有它的好處,大家不用擔心,而且我們本地玩本地,包括十一期間,很多地方學生不許跨省,其他人可以跨省,學生不跨省,孩子們不動了,大家還動什么。大循環是跨省觀光,另外一個就是目的地度假,度假旅游指什么,一次長途交通,就不動了,這是可以看得到的場景。雙循環是入境旅游與出境旅游發展,真正旅游雙循環的恢復,全世界恢復大體上要到2024年。
在這種情況之下,旅游出行的方式、理念、內容都會改變。如何對應這種改變才是真正的核心。但是需求基礎在,中國已經進入到中等國家行列,龐大的需求是支撐國民經濟長遠發展的根本,旅游則是其中的重要領域。從旅游角度來看,生活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宅在家里,二是行在路上,前者是日常,臥游、神游,后者是旅游、身游、壯游,所以臥游神游永遠也替代不了身游壯游。大家說AI人工智能的發展對旅游會如何如何,我看作用沒那么大,神游永遠替代不了身游的感受。比如說環球影城,全世界57個科技最先進的公司圍著環球影城轉,有什么要求馬上辦。什么原因,因為這些公司研究出這么多的高新技術來,英雄無用武之地,其他國家沒有這樣的項目,只能圍著環球影城轉,但是體驗完了,還是要追求身游、壯游,所以很自然,從社會來說這是一種生活方式,休閑度假從生活元素到生活要素,到生活目標,這就是我們需求的基礎。旅游產品四大類結構性變化,結構性調整,都開始產生了,休閑度假成為重中之重。認識世界需要觀光,認識自我需要度假。
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位于世界前列,高鐵、高速公路居于世界第一,民航機場大面積建設,鄉村公路也大面積完善。原來制約旅游投資最重要的因素現在已經成為旅游發展的促進因素。我現在常常擔心的是過頭,比如山地旅游,不修大路,不修大樓,這是基本要求。好好一座山,盤山公路修上去,這個山就毀了,可是我們現在很多專家反對索道,不反對修盤山公路,這叫什么邏輯,我真是不知道。鄉村公路是交通路、景觀路、文化路和旅游路合一,曲徑通幽。可是我們現在鄉村公路常常是大路朝天,鄉村沒有鄉村味道。新基建的提出,是對應長遠的世界性競爭之舉,也是應對疫情的戰略之舉,現在各個省紛紛披露重大的項目安排,總數已經達到四十萬億之高,平均下來一個省一萬多億,所以這次疫情期間,第一是讓我們感悟了信心,第二是引領了發展,第三是最后轉化成國民收入生產總值,第四很可能一波新的泡沫產生,很可能一堆新基建又造成一堆浪費,這是必然的,不是可能。但是對技術含量不高的傳統旅游業,新基建也是一個重要的機遇,跟得上就會處在前沿,對于新業態、新技術應用而言,旅游會上一個新臺階,全面改變產業結構和地方格局。
那反過來問一下,旅游出行行業怎么搭上新基建這班車,具體哪些技術我們可以用,哪些技術只是看一看,哪些技術是人家應用成熟了我們再拿過來用,旅游不是高科技企業,我們充其量是高科技的應用者。所以很多新技術不必急,成熟了我們拿過來用就行了,但是競爭過程中確有這個問題。
市場新增長點。生活總要繼續,旅游總是追求,所以,滿足現實需求,挖掘潛在需求,引領未來需求。這是我們需要做好的,其中核心要素就是內生需求以外的需求。我現在到哪都問,第一人口總量,人多,消費自然多。第二是城市化發展水平,水平高,要求就高。現在很多投資商跟我說想到哪去投資,我就問一句話,那個地方多少人口,城市人口有多少,GDP多少,人均收入多少。沒有這些基本的判斷,說資源好,光資源好沒用,比如海南一輪投資熱又產生了,現在誰進來誰倒霉,誰進來誰找死。很簡單一個道理,海南就九百萬人口,經濟總量相當于一個地級市,這樣的地方能容納多少投資,能有多少實實在在的消費?這是量和質兩個方面的約束,也是個判斷標準。因為從旅游消費階段來說,第一個階段追求的是多不多,這是視野型。八十年代我們剛開始旅游的時候,就是要多看點少花錢。第二個階段貴不貴,這是比較型,那時候有點錢了,開始講究價格。第三個階段好不好,這是追求型的。第四個階段對不對,這是分化型的,你喜歡的未必是我喜歡的,咱們碗里的菜不一樣。最簡單的就是,孩子喜歡的我肯定不喜歡,我喜歡的孩子也未必喜歡。最后一個,值不值,這是價值性的追求。現在這五類客人同時存在,但是主導型的已經轉向對不對和值不值,所以我們不能光講好不好,一說旅游要高質量發展,方方面面都高質量發展,不能籠統的探討質量,質量需要成本,高質量,有沒有高成本的支撐,有沒有高收入的支撐,要沒有這些,就少說這些話。前天看一個老板,他就說我今年比去年有50%的增長,我說增長是流量還是收入?他說流量50%,都是大眾消費,收入增長50%就是小眾消費,有一堆小眾產品,這一堆小眾產品就是高收入。為什么?有高價值。所以最終不管是擺個地攤你還是做個精品店,還是做品牌店,甭管做什么,性價比相符,這就是好東西。所以我不太贊成現在籠籠統統地談高質量,高質量沒問題,高質量的價格是多少,價格不高就撐不下來,可價格高了就不是大眾消費。所以籠統的談,自身也有矛盾,但是確有一批消費者是可對應的。
總體來說,城市休閑是大眾性的,鄉村度假是普遍性的,度假享受是吸引性消費,房車和營地是未來導向,也是中國旅游未來的發展趨勢,消費引領供給,供給促進需求。從拉動消費來說,一段路程是一種選擇,高頻次、短距離、低單價、大眾化是一種趨勢,形成市場分工體系,長短結合,高低相較,是一種成熟的表現。我認識一些朋友,他們坐出租車的選擇是首汽約車,沒有首汽,別的車我不坐,人家說首汽價格貴,他說值啊,第一干凈,第二司機禮貌,有素養,所以就為了這個,可以多付一點錢。可是有的出租車一上,各種稀奇古怪的味道就出來了,這種車確實讓人坐著不舒服,甚至讓你不太敢坐。因為需求在不斷升級,我們也需要形成一個市場分工體系。
三、大推進
1、前景與變化
從發展前景來說,現在已經進入歷史的最好時期,一是需求普遍成熟,二是幾乎沒有基礎設施的制約,三是新基建的拉動,四是有大批可以抄底接盤的項目,五是各個部門和各地都下發了一系列支持旅游發展,促進旅游消費的文件,這會形成合力,六是流動性充裕,資金充足。所以在這個時候,就看我們如何抓住機遇,謀求新的發展。
中央下發的十四五規劃建議中,關于文化和旅游發展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重點是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游景區和度假區,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游休閑城市和街區,這是兩個重點。還有兩個次重點,紅色旅游和鄉村旅游。應該說,落實這一系列指示,給旅游出行開拓了更廣闊的天地。比如說我們有很多規模比較大的度假區,這些度假區內部交通都是一個大問題,我去過不少這樣的度假區,內部是電動車,但是很不方便。打電話,等個十分八分的車來了,十分八分對于當代人來說很沒有耐心了,該搞個穿梭巴士,這個度假區六十多平方公里,嚴格的說這就是小城的概念,在歐洲這是一個中等城市的概念,沒有個穿梭巴士怎么弄。如果按景點都有站,主要的酒店都有站,不斷的在這穿梭,招手停車,這才能解決這個問題,要不然挺好的一個度假區,由于內部交通不便,就會自己把自己貶低。他們就問怎么弄啊,我說這個事簡單,外包不就完了嗎,找一個公司外包,人家有豐富的經驗。
所以進一步就是需求的增長,一個正能量推動城市化的發展,現在三高的交通體系形成,服務體系逐步形成,新一代消費者成長。同時又有一個負能量的基礎,城市是水泥森林,高樓峽谷,空氣污染,擁擠的強度達到了極端。所以現在的城市太擠了,太忙了,太急了,太臟了。城市人有點時間,有點可能,一定要跑出來,所以下一步旅游出行,至少在三年之內,短途一定是重點,但是短途應該是多樣化的短途出行方式,因為大家都有自駕車,不見得非得靠你,那么,在這里面哪個點是做生意的點。
最近有幾個市場的新現象,第一個就是網紅路線,各種自駕車路線在網上逐步形成熱點,318公路就不用說了,太行天路、獨庫公路,最極端的是新藏公路,是國人的經驗豐富了,水平高了,還是膽子大了?我覺得這三條都有,反正有些看上去,沒有經驗就敢走,瘋了?但是人家說那有什么。關鍵是什么,現在大家感覺方便。上周碰到中交建的人,組建了一個文旅投資公司,組建了一個資產管理公司,中交建就敢說一句話,最荒涼的地方,只要有我們的路,就必有我們的人,比如走新藏公路找不到其他人,可是找中交建的人一定能找到。這就是路、車、人、服務,這種結合。現在全國幾千公里,甚至將近上萬公里的高速公路,都是他們修的,不圖回本,就看能不能運營正常。高速公路運營,一堆服務人員,一堆工作人員,能把他們養活,再加上日常的維修,能做到這一點就不得了了,靠什么,靠旅游。很簡單,就是靠這些客戶。
第二就是高速路上的網紅服務區,沙家浜首當其沖,其他系列跟進,所以服務區也成為商業區和休閑區,甚至成為文化區,這很好玩。
第三就是落地自駕,形成出行方式的組合,鐵、公、機大行其道,這是需求多樣化的表現。
我們現在的社會理念,還是要積極工作,好好工作,但是努力工作的目的是什么,是享受生活,如果我能夠享受生活,又能夠快樂的工作,那何樂而不為呢。將來必是這樣。美好生活的命題也是發展目標,但只是愿景,現狀是不平衡不充分的供給,一方面是資源掠奪,自然破壞,污水橫流,垃圾圍城,另一方面是社會缺乏底線,人際缺乏信任,生活缺乏溫暖,所以才需要追求美好。簡單的說,古人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現代的生活設施和科技導向,這會形成未來生活。所以旅游出行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急什么,我就總是這種感覺,自駕車出去,追求的就是自由自在,還這么急匆匆的,今天一個目標,下一個小時什么目標,違背了自駕車的初衷。所以旅游出行,第三種生活,作為生活態度的旅游出行,追求的就是自由、自然、自為、自主、自在,這是一種生活態度,是對城市化的反叛,對回歸的追求,深層次看是對人類發展過程的體驗,比如古人,甚至可以說原始社會的時候,我們無從得知,但是我們可以想一想,我看過幾本書都說到這一點,那時候的人類每天大概兩個小時就能夠解決他的生存需要,剩下的時間干什么,玩。所以不要認為古人生活那么艱苦,相反最苦的是我們當代人。什么人追求,發達國家是中年人為主,中產階層為主,這是一個穩定的需求,中國是從小白領起步,逐步過渡,這是一個不穩定的過程,現在我們就是這一時代的需求。
2、作為生活現象的旅游出行
短期看,是一個人的一個生活過程,長期看是社會的一種生活方式。作為生活方式的旅游出行,集中未來生活元素,感受自然生活的領域,提升生活品質的興奮點,所以說日常生活是第一生活,就是工作,日常的生存所需。休閑生活是第二生活,下了班出去聚一聚,這是日常休閑生活。但是出行生活是第三生活,有節假日,有大周末,我們就出去,這樣一個浩浩蕩蕩的出行人流,既是我們的服務對象,也是我們的培育對象。中國的旅游者并不成熟,不成熟需要培育,一步一步來。
第三生活的特殊要求是什么?第一叫反城市化,第二叫有城市化,沒有城市化這套基本的東西是接受不了的。大家一說鄉村旅游很好,你到了村里面沒有洗手間,哪個孩子愿意在那呆,晚上就走。家庭式、團體式,戶外的方式,追求大自然,但是追求的實際上是偽自然,不可能追求真正的大自然。真正的大自然,滿地牛糞羊屎,蒼蠅蚊子成堆,這種大自然你能接受嗎,實際上我們追求的是精致的自然,人文的自然,這是一種偽自然,這個才是集中式供給,我們的機會。否則的話,什么地方都可以呆,那要你干什么。所以,有條件的住宿,有追求的餐飲,有聚集的娛樂,有特色的購物,有自然的享受,有個性的產品,有瀏覽的景觀,有文化的環境。這就是綜合起來第三生活的要求。我們要培育新型生活,追求國民幸福。也希望中國旅游出行大會能夠堅持下來,而且每次都應該是生活的導向,新方式的倡導、引導,使國民的消費水平也得不斷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