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在城市里漫無目的地行走。在狹窄的胡同里不分東南西北,和幾個小時前剛認識的新朋友一起遠眺長江,在陌生的國家隨意鉆進一家其貌不揚的烘焙店......總之,綠燈直行,紅燈轉彎,在街頭巷尾尋找驚喜。這種隨性行走、感受城市風貌歷史文化的旅游方式被稱為“Citywalk”,直譯為城市漫游,目前已經成為當下最受歡迎的旅行方式。
繼“飛盤”之后,Citywalk又在今夏成為年輕人的新寵。與“精心計劃”“高強度”“打卡式”的特種兵旅行大相徑庭,Citywalk強調的則是“隨心所欲”“慢節奏”,以及“沉浸式”的體驗。
根據DT財經和DT研究院在《2023旅游調研報告》的統計數據顯示,在Citywalk、躺平式旅游、就地旅游、特種兵式旅游以及參加老年旅游團等各類時髦的旅游方式中,Citywalk頗受年輕人歡迎,排名第一。Citywalk能幫助參與者更加聚焦城市的人文地理、風土人情等,很多路線就像行走在“露天博物館”之中,人們與城市產生了更深度的鏈接。
Citywalk的旅行方式最早來自倫敦,是幾個人在專業講述員的帶領下,有計劃地行走在城市中的某條路線上,從歷史、地理、人文、風俗等各方面感受一座城市鮮活的生命力。與其說旅游,不如說更像研學,是一種高文化濃度的活動,對于普通人有一定門檻,更適合文史愛好者。
Citywalk旅行的核心是深度感受、重新理解,文化屬性較強;現今Citywalk旅行在中文互聯網上流變,被大眾選擇和重塑——更像是以“成為當地人”的形式去觀察一座城市的過去和當下,時間不再緊迫,旅行的需求也不再那么急切,我們以松弛的姿態去感受,徹底地放大了自由和隨意性。
也因為這種隨性與自由,Citywalk旅行多了更多社交屬性。根據社交平臺上Citywalk的線路分享,不少網友尋找“Citywalk搭子”,結伴漫游城市,打發一天時間,運動的同時還能漲知識,與新認識的伙伴共享一段旅途。
為什么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Citywalk?
找回身邊的市井生活
對大多數年輕人來說,城市生活具有一體兩面的特征。他們不得不面對現實生活中內卷帶來的壓力和焦慮,從而忽略了身邊的景象和市井生活,那些帶有煙火氣或人文底蘊的街巷景致逐漸成為被邊緣化的空間。
不同于景區走馬觀花式的旅游,Citywalk需要漫游者用腳步丈量城市的景象,用心感受城市的底蘊。通過Citywalk,年輕人得以從現實生活中抽離,轉而進入城市生活的另一面——市井生活,進一步加深對所處城市的了解,城市不只有高樓大廈、車水馬龍,還會有厚重的人文歷史和溫馨的風土人情,這些也正是漫游者們所體驗到的。
作為一種微旅游形式,Citywalk即向年輕人提供了“離開”“逃離”現實生活情境,重新嵌入習以為常的市井生活情境的方式。更為重要的是,實行于市井生活中的Citywalk,具備著一套與現實生活截然不同的行為方式。在市井生活中,Citywalk創造了游蕩、駐足、觀察、聆聽、提問的機會,打破了現實生活造就的常規秩序和約束,使年輕人獲得久違的主動權和存在感,重歸他們所向往的安逸、閑暇的慢生活。
廣州荔灣區恩寧路歷史街區永慶坊。吸引游客體驗廣州西關的風土人情。
加深與地方的情感鏈接
以參與的視角體驗未曾涉足的“邊緣”空間,Citywalk一方面跳脫出現實壓力對人的“主體召喚”,轉向草根風格的市井生活;另一方面Citywalk也通過建立起漫游者與城市中市井景觀的關聯,豐富年輕人對城市的感知與體悟,尋求重塑“戀地情結”的可能性。
段義孚的“戀地情結”概念指涉的是人與地方的情感聯系。這種情感性的互動關系在Citywalk中表現為兩點,第一是漫游者與市井中人的交往,很多漫游者都會在Citywalk中與普通市民對話、聊天,這種情緒價值的提供體現了城市地方所具備的溫情氣質。第二是漫游者與歷史文化景致的互動,在Citywalk的過程中,不僅能看到了充滿地方特色的歷史建筑,還能探尋街巷中隱藏的風味小吃。蘊含地方或民間特色的城市景觀反映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內涵。人與城市通過這兩方面的關聯互動,使重新建立、塑造“戀地情結”成為可能。
圖源:小紅書
Citywalk的三種形式
要想看一項新興運動怎么玩,第一件事就是打開社交網絡。通過對比,可以發現目前流行的Citywalk有三種形式。
1、漫無目的、開盲盒式瞎溜達活
跟目的性極強的特種兵式旅游不同,Citywalk主打一個沉浸式、慢節奏。相對于天南海北的旅游,Citywalk多在自己生活的城市,時間多在周末,不設目的地,不打卡網紅地標,不用考慮“出片”,在路邊隨機發現的一家超好吃的面包店都可以成為一種“小確幸”。
然而,這種開盲盒式的Citywalk因為隨機性太強也最容易“翻車”。在小紅書,Citywalk熱門筆記留言區點贊最多的是“容易/怕迷路”。
圖源:小紅書
2、強主題性的Citywalk
因為Citywalk“有門檻”,所以在社交網絡上出現了很多有規劃的Citywalk攻略。Citywalk也開始跟更多的消費場景產生聯結。
據《中國旅行消費趨勢洞察白皮書(2023年版)》數據顯示,今年旅行消費的四大新趨勢是小眾獨特、自在松弛、未知驚喜、深度在地。同時,距離近、花銷少、不擁擠、美食多也是年輕人選擇旅行方式的重要參考因素。
需求映射到產品,Citywalk開始出現各種各樣的主題。在社交平臺,Citywalk的胡同路線、賞花路線、文藝路線,一應俱全。與此同時,逛吃、夜游、掃街也成為打開Citywalk的新方式。上海的武康路、安福路,北京的鼓樓、雍和宮,天津的五大道、意式風情區、西開教堂、瓷房子等都憑借獨特的城市人文氣息成為熱門的Citywalk路線。
上海citywalk街景。圖源:小紅書@Andy_s
3、付費制Citywall
近年來,隨著Citywalk變得越來越火,在內容和組織上越來越專業規范,于是產生了付費Citywalk,也就是花錢雇人陪你溜達。這也更接近Citywalk誕生之初的理念。
目前,付費Citywalk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沈陽等多個城市也出現了本地的Citywalk組織。作為旅游產品,在攜程,Citywalk的形式以半日游和一日游為主,價格多在百元上下。但對于“在城市里走一走要花錢”這件事,目前的觀點是兩極分化。
亮馬河沿岸
Citywalk作為時興的一種輕旅游方式,反映了年輕人渴望逃離現實生活,擁抱市井情懷的內心訴求,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現代都市所催生出的“無地方感”,構成了重塑戀地情結的互動行為實踐。
Citywalk這種旅行模式大概率也不會是曇花一現的潮流,至少在小眾市場會一直存在下去。因為城市快速變化,永遠有人對城市的過去、現在及將來好奇,想要了解它的另一面。
得益于愛玩的年輕人,Citywalk正通過種種改變為旅游目的地營銷提供一種新路徑,而這一新路徑或許可以為當下同質、沉悶的旅游業帶來新的生機。Citywalk的走紅,也給城市旅游產業鏈餐飲、購物、住宿等相關行業帶來的新的機遇。
以往,城市各個區域旅游產品發展不平衡,受限于資源和地理條件,旅游經濟繁榮的地方往往局限于部分知名的以及網紅景點,而Citywalk可以促進城市現有休閑資源的升級活化。
文章來源:境鑒LeisureIn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