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3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村鎮建設司頒發了《關于做好2016年特色小城鎮推薦工作的通知》,新一時期的特色小鎮建設的序幕已經拉開。我國小城鎮數量多、規模小,多年來發展動力普遍不足,即便是全國重點鎮也面臨這樣的問題。近年來,浙江等培育的特色小鎮發展充滿活力,2015年11月2日,中央財經辦公室向中央報送了《浙江特色小鎮調研報告》,認為:“特色小鎮建設作為浙江廣大干部群眾認識、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積極探索和有益實踐,是推動政府與市場互動、激發創新創業活力的重要平臺,是發展模式契合客觀規律、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是創新性供給與個性化需求有效對接、形成小鎮大視野特色新業態的重要實踐”。浙江代表了中國發達地區建設特色小鎮的成功經驗。
那么,欠發達地區如何培育特色小鎮?館陶縣,一個地處冀魯豫三省交界地帶的省級貧困縣,因為打造特色小鎮,春節期間,迎來游客70萬人次,其中有不少來自美國、加拿大、德國、澳大利亞、韓國的外國游客。他們對館陶小鎮開辦的糧畫體驗館、咖啡屋、酒吧、農家樂以及別致的鄉土景觀贊不絕口。筆者目前,來到館陶糧畫小鎮、黃瓜小鎮、教育小鎮、羊洋花木小鎮、雜糧小鎮等一批小鎮,分析華北大平原地區與浙江發達地區打造特色小鎮的不同路徑,并探索普遍的發展規律。以期對全國特色小鎮建設有所裨益。
一、相似點分析。
1、背景相同。特色小鎮建設都是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新事物,將是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是產、城、人三者融合的重要平臺,也是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抓手。加快規劃建設一批特色小鎮是館陶縣和浙江省工作報告的一個亮眼的關鍵詞,兩地都開始為各自的特色小鎮熱火朝天地努力著。
2、定義相近。兩地的特色小鎮既不同于行政建制鎮,也與各類產業園區有明顯區別,僅形態上如“小鎮”,像建制鎮面積那樣大、行政功能那么全,又有著靈活的體制機制。館陶提出“小鎮文化”理論,“小鎮”即“鎮”的特征加“小”的概念。“鎮”的特征有三條:一是為數不多的居民聚集地;二是相對完善的市政功能;三是有產業基礎。“小”是指特色、個性和情調。其基本特征就是八個字:鄉村風情,城市品質。鄉村風情,即把鄉村建設的更像鄉村,保留傳承更多的農村記憶和元素,有“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那種境界。城市品質,是鄉村又不是過去的鄉村,指解決臟亂差,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配套服務功能以及時尚創新元素。特色小鎮實現傳統與現代的融合。
3、時間同步。館陶縣于2014年3月提出建設特色小鎮,重點以糧畫小鎮壽東村和教育小鎮王桃園村為示范村。浙江省于2014年10月首次提出建設特色小鎮。館陶縣早提半年時間,應該說是不謀而合,說明在規律的認知和把握上南北是一致的。
4、做法相似。堅持“產業+文化+生態”,是產業文化生態特色小鎮。突出“一鎮一業”,特色是最重要的賣點,也是適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益探索。也是一種生產、生活、生態于一體的“三生融合”新型產業社區,崇尚“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糧畫小鎮有似夢想小鎮,為青年提供創新創業機會,姑娘們因糧畫而放飛夢想;軸承小鎮有似襪藝小鎮,是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的探索;黑陶小鎮有似黃酒小鎮,是歷史經典產業鳳凰涅磐的模式。浙江省要求一般特色小鎮按3A景區目標建設,旅游特色小鎮按5A景區標準建設。館陶縣糧畫小鎮已達到3A景區標準,其他小鎮也按照這種模式扎實推進。
二、個性化分析。
謝繼炯書記指出,館陶與浙江特色小鎮在推進過程中有極強的相似性,在特色小鎮建設中也都呈現較好的發展勢頭,但在經濟發展程度、區位優勢、戰略培育方式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差異化。
1、經濟發展程度差距大。浙江是發達地區,改革開放以來,有許多各具特色的塊狀經濟,新世紀以來,浙江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方面形成先發優勢,這些都為特色小鎮發端提供產業基礎和技術支撐。館陶是欠發達地區,無山少水缺綠,沒有特殊的人文景觀,是一個普通的平原小縣。受經濟發展程度的影響,浙江特色小鎮是在總量大、層次高基礎上的專業化、特色化的發展自覺,而館陶特色小鎮是在發育不夠、要素不發達情況下的助推引導。
2、區位優勢不同。浙江特色小鎮位于中心城市或周邊,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較為完善,交通便捷,易與城市共生。考察的基金小鎮、云棲小鎮、夢想小鎮、襪藝小鎮、黃酒小鎮、酷玩小鎮都是如此。與浙江相比,館陶小鎮遠離中心城市,最近的小鎮距中心城市也有70公里,資源、人才等高端要素吸引能力相對較弱。
3、戰略培育方式不同。一是浙江依托豐厚強大的經濟發展根柢,小鎮主要靠“種”的方式,如酷玩小鎮,依托兩大投資商拉動,夢想小鎮由阿里巴巴和浙大等帶動?;A強,投資大,發展速度快。而館陶特色小鎮主要靠“育”的方式,依靠本土企業培育市場主體。投資小,靠積累,需較長的過程。二是浙江格局大、思路寬,上下聯動,借智給智借力給力步子大。館陶則是邊實踐邊探索,自力更生悶頭干。
4、小鎮功能有差別。浙江特色小鎮總的看是集產業鏈、投資鏈、創新鏈、人才鏈、服務鏈于一體的創業創新生態系統,是通過移民新建或包裝而成的城市社區或企業社區,更多的是一種經濟新形態,是塊狀經濟的升級版。與之不同,館陶特色小鎮是以美麗鄉村為載體,“一鎮多社區”為架構,以產興鎮的農村就地城鎮化之路。一個特色小鎮本身就是一個美麗鄉村,是農村新型社區,是新農村的升級版。
5、人的素質差異大。浙江下大力氣引進人才,構建人才高地,特色小鎮集聚了大量的外來創業人才,且文化素質高。而館陶主要是本土人口在改造提升和創業。就目前而言,館陶不可能有浙江那樣的夢想小鎮、云棲小鎮。
三、啟示。
相比歐美國家,我國特色小鎮發展明顯滯后。浙江特色小鎮建設雖然時間不長,但其創建理念和做法,特別是解放思想、精準定位、搭建平臺、引進人才等,都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一是解放思想。采取多種更加開放的政策引項目、引人才。如夢想小鎮為青年創業者免租金,給房補,“只要帶著腦袋來就行”。
二是精準定位。規劃建設一定要“專”和“特”,產業特色是小鎮的核心元素。不求大、但求專;不求多、但求精;不求全、但求特。牢牢堅持“一鎮一業”,專注把一個產業做精做強,避免“千鎮一面”。
三是搭建平臺。堅持政府引導,搞好頂層設計,提供硬件和環境,筑巢引鳳。平臺搭建后采取市場化運作,為小鎮持續良性運行提供保障。
四是引進人才。漸江小鎮一個鮮明特點就是聚集人才。通過聚集人才帶來資本和先進經營理念,增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力。
四、結論。
貧困地區可否建設特色小鎮?中財辦的《浙江特色小鎮調研報告》指出:“特色小鎮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小鎮建設要具備相應的產業、技術、資金、文化等基礎”。這樣的判斷,我們認為是正確的,不過,還有一種情況應引起重視,那就是要敢于創造奇跡。只要找到“特”和“專”,有愚公之志去“育”,進而市場發育到一定程度,能夠吸引更多的外來資本和人才,實現聚變效應和快速發展,特色小鎮同樣可以建起來。決不能被動地等靠。館陶的實踐回答了在貧困地區同樣能夠建設特色小鎮,只不過是大與小、快與慢、強與弱、“種”與“育”之別。只要把握基本理念和規律、只要方向對頭,就會殊途同歸,異曲同工。近期,河北省委省政府、邯鄲市委市政府對特色小鎮寄予高度重視,提出要建設100個特色小鎮,河北的特色小鎮必將如雨后春筍,拔地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