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規劃以及開發的意義
來源:網絡 作者:網絡 時間:2018-07-11
核心提示:到2020年,我國將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閑旅游、商貿物流、現代制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等特色小鎮。中央領導作出重要批示:“抓特色小鎮、小城鎮建設大有可為,對經濟轉型升級、新型城鎮化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

到2020年,我國將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閑旅游、商貿物流、現代制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等特色小鎮。中央領導作出重要批示:“抓特色小鎮、小城鎮建設大有可為,對經濟轉型升級、新型城鎮化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
那么,如何搞好特色小鎮的規劃與開發?本文結合多年來對國內外特色小鎮研究和策劃設計研究,談談如下體會:
一、什么是特色小鎮?
我認為:特色小鎮,就是有特色的小地方。“有特色”主要是指產業有特色,不管是制造還是服務,也不管是文化還是旅游,其實都是產業,都必須有特色;“小地方”主要是指有一定數量的人口,集聚在一個相對狹小的地理空間上。這個空間不一定就對應某個行政區劃,但在這個空間里活動的主體,一定有極為緊密的經濟、社會和人文的聯系。由業而聚人,由人而興文,由文而引游,最后自然地、歷史地發展成為一個產業、文化、旅游和社區的有機體,生態、生產、生活有機融合的生態圈。
大如小城,小如街市,遠離都市繁華,卻不乏市井里弄的韻味,雖偏居一隅,卻從不乏人氣,這是世界各地特色小鎮留給樂游者們的最深印象。由于特色小鎮設施齊全、景色動人,又各自蘊涵豐富的文化內涵,在它作為一種人類居住形態和生活方式呈現的同時,它還被視為一種寶貴的旅游資源和文化形態,備受青睞,引得游人紛至沓來,樂而忘返。小鎮強勁的旅游功能及由此帶來的自身發展,極大地刺激了區域經濟的繁榮。
特色小鎮要體現出“特”
所謂的90后、00后其實都是自帶IP屬性的一代,“網紅”,“二次元”,“Z一代”,在他們身上,可以看到非常鮮明的人物特征。80后的悶騷,90后的灑脫,00后的“愛覺不累”,都成為這個時代賦予年輕人的字眼。不好嗎?當然不是,在時代的產物下,我們應該做的是如何打造一個更完美、更像自己的獨特IP屬性。
我們來看看現階段市場上已經規劃好的特色小鎮,他們也擁有自身的獨特面貌及類型。歷史文化型、城郊休閑型、特色產業型、生態旅游型等等,類似這種獨具特色的市場化規劃標簽小鎮,就像90后、00后一樣,成為了市場廣而傳之的熱門話題。
依托市場做好“特”色小鎮的營銷
有IP的特色小鎮正在成為社群文化的小眾文化承載空間。分析現階段特色小鎮的市場環境,我們會發現特色小鎮存在品牌少差異,產品不吸金,推廣無效果,價值難變現等四大發展難題。不難發現,這些都與特色小鎮的普遍營銷薄弱有關。就像大多的互聯網創業公司的核心是產品,特色小鎮的核心是特色,但僅僅有特色,缺乏營銷,并不能實現特色小鎮的市場知名度,也不能為消費者熟知。
所以說,在目前的市場上,做好營銷,是特色小鎮良性發展的當務之急。用市場運營的思路,圍繞特色小鎮的特色做文章,將特色小鎮營銷體系化,破解特色小鎮發展難題,為特色小鎮的營銷提供專業營銷思路,才能更好的解決特色小鎮“重規劃、輕營銷”的現狀。
IP+營銷,“特”色小鎮這樣走出去
以IP為品牌靈魂,構建小鎮獨特的品牌識別系統。以品牌作為引領,發揮旅游思維,進行全方位的營銷。以該三大思維確立特色小鎮在思想層面的基礎。景域營銷在具體實操案例執行過程中,全力引入“四個一特色營銷工作”,即一個特色品牌,一批特色產品,一輪特色營銷以及一組特銷平臺。以杭州千島湖文淵獅城和大云嘉善巧克力小鎮為例,在確立小鎮的IP形象后,該如何“走”出去?達到足夠有影響力的市場效果。
二、開發建設特色小鎮的獨特意義
特色小鎮的建設,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將是深遠的,尤其是在目前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將會起到緩解突出矛盾、增強發展后勁、豐富發展內涵的獨特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改善居住環境,提高生活品質。
特色小鎮的建設,由于高標準規劃,高起點打造,無論是環境設計、建筑外觀、功能布局、能源利用,還是生活設施、現代服務,都從現代化、人性化的角度著手建設,這必將大大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提高生活品位,真正讓群眾感受到生態建設給他們帶來的“實惠”。
2、壯大實業,提升地方經濟實力。
國內外許多成熟特色小鎮的運作經驗告訴我們,特色小鎮的打造,必須與產業規劃統籌考慮,小鎮的繁榮,必須有產業去支撐。生態農業、現代服務業等發展潛力巨大,每一項產業的培育和功能的發揮,不只是能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改善群眾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大大增強小鎮的發展后勁,進而提升整體經濟實力。
3、提升旅游品牌,繁榮現代服務業。
國外許多特色小鎮往往以動人的風景,或以迷人的花香,或以其數百年的滄桑故事,或以活色生香的藝術氛圍,引得游人紛至沓來,樂而忘返,而繁榮一方經濟。我國雖然小鎮眾多,但由于功能定位不清晰、小鎮風貌無特色、人文風情不誘人、承載能力差等因素,難以在發展生態旅游中起到助推作用。特色小鎮的建成,將成為旅游新的聚焦點,將使目前的生態物質游,向生態文化游延伸,從而增強旅游業的活力和內涵,提升旅游品牌,并帶動現代服務業的全面繁榮。
4、增強商貿活力
商業設施完善,產品有特色,幾乎是所有特色小鎮的共性。目前許多小鎮,由于缺乏特色,難以與旅游業融合,所以商貿業“發育”不全,除滿足居民日常所需外,難有活力。特色小鎮的“特色”經營,以及有旅游業的帶動,必然地培育出活躍的商貿業,把產品貿易、特色農副產品貿易培育成一大支柱產業。
5、豐富經濟發展內涵
特色小鎮,不但要進行綠色產業體系建設,還要建立綠色消費模式以及倡導低碳生活方式。這充分說明,小鎮打造,其實質是要打造一種“生態文化”。特色小鎮的發展需要物質層面的發展,更需要文化層面的發展。
特色小鎮作為一種文化形態的標志,它的誕生與發展,也是一種文化形成與發展,未來更具吸引力。
三、我國小鎮開發存在的問題
1、定位同質化現象嚴重,缺乏創意。
小鎮風貌無特色,人文風情不誘人,承載能力差。
2、產業聯動不夠,難以實現持續發展;
3、沒有實現產品開發與文化創意的結合,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四、走出當前認識上的五大誤區
由于特色小鎮是一項新事物,當前各地在認識上還存在一些誤區。
誤區一:特色小鎮=特色鎮
特色小鎮不是行政區劃單元上的“鎮”,也不同于產業園區、風景區的“區”,而是位于城市周邊、相對獨立于市區,具有明確產業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區功能的重要功能平臺。特色鎮是一個行政區域的概念,以某種主體功能為特色,或有產業特色,或有交通功能特色,或有人文自然風光特色等的全域范圍,由居民社區和村莊構成,按照政府組織架構體系來管理的行政區域。
誤區二:特色小鎮=新城建設
發展特色小鎮不是建新城,不能用建新城的思路和模式來規劃建設特色小鎮。首先特色小鎮規模不大,不是追求規模效應,擴張效應,而是追求集聚效應,緊湊效應;其次特色小鎮不是土地財政的載體,而是創新創業的空間,是新產業、新動能的引擎;再次,特色小鎮追求的是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最后特色小鎮要走產城融合的發展道路。
誤區三:特色小鎮=園區建設
特色小鎮不是產業園區建設,特色小鎮離不開特色產業,但又不是單純的以工業制造業為主的園區開發。特色小鎮的產業特色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以工業4.0為引領,以2.5產業或戰略性新興產業、第三產業為主,重點在于研發設計;二是以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為主,從加工制造向設計、品牌、展示轉變,重點在于營銷服務;三是以休閑度假旅游為主,滿足市民短期、重復、特色需求,重點在于休閑服務。另外特色小鎮的社區功能是其與園區開發的重要區別。
誤區四:特色小鎮=景區開發
以旅游功能為主導的特色小鎮可以發展成為景區,有些歷史人文古鎮,自然風光優美的小鎮也兼具特色小鎮的文旅功能。從這個角度而言,特色小鎮和景區開發有共同之處,但又不同于傳統景區開發模式。特色小鎮在旅游客源市場上,更強調滿足周邊大城市中高收入人群特定需求;在旅游活動上,更強調體驗和參與;在旅游發展目標上,更強調目的地和集散地;在旅游功能開發上,更突出互融互動。
誤區五:特色小鎮=美麗鄉村
特色小鎮離不開鄉村本底,但與鄉村有著本質的不同,體現在一是形態不一樣,二是功能不一樣。特色小鎮集聚了大量資本、技術、人才等各類高端要素,是既有鄉村本地特征又融入高新技術和特色人才的區域經濟發展單元,需要探索利益主體多元、公眾參與的現代社會治理體系。美麗鄉村更多的是強調鄉村發展的一、二、三產業融合作為產業支撐,依靠本村村民的自治管理,管理和保護好鄉村生態環境等。
本文轉載自前瞻產業研究院,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觀點,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