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文化旅游的需求提升,以文旅產品為核心的小鎮建設如火如荼。文旅小鎮逐步成為旅游產業中非常重要的產品,受到了越來越多游客的歡迎。從概念上來說,文旅特色小鎮是以文化旅游融合為依托,以文化基因和文化元素提煉為核心,以創意和再生設計為手段,對屬地特色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產業資源等關聯性資源進行一體化深度整合后,以系統化的特色文化標識為指向而構建的文化、生態、生活、產業有機融合的生態型空間體系。
文旅小鎮與特色小鎮一脈相承,具備特色小鎮的特點,即以“產業”為核心,重在“特”色。然而,文旅小鎮又不等同于特色小鎮,文旅小鎮的核心產業在“文旅”,是一個高度重視文化內核的旅游業態。
政策發力需求旺盛,萬億級市場空間釋放
文旅小鎮建設的全面鋪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國家政策層面的大力支持。“十三五”規劃中提出要把文化產業打造為國家支柱性產業,陸續提出“智慧旅游”、“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等一系列新名詞,多省也相繼推出文旅小鎮建設計劃。文旅小鎮已成為繼全域旅游之后又一個旅游熱點。
除了政策推動,消費者訴求也是文旅小鎮持續火爆的重要原因。國家旅游局數據顯示,2007年,國內旅游人數14.10億人,旅游收入7770.62億元;到2017年上半年,國內旅游人數25.37億人,旅游收入2.17萬億元。短短十年國內旅游人數就翻了一倍,國內旅游收入更是翻了2.7倍之多。據國家旅游局預計,我國旅游度假行業將形成10萬億級支柱產業。
在旅游消費持續走高及國家政策的扶持下,文旅小鎮仿佛一夜之間成為了市場寵兒。最新報告指出,目前公布的兩批國家級特色小鎮共403家,其中300家為文旅小鎮,全國已經有220多個文旅小鎮項目規劃完成,300多個文旅小鎮正在規劃。2017年9月,陜西省宣布要打造絲綢之路起點旅游走廊、秦嶺人文生態旅游度假圈、黃河旅游帶、紅色旅游系列景區“四大旅游高地”,提出到2020年全省旅游特色小鎮達到300個,旅游投資高達8000億元。
發展模式多樣,特色服務塑造品牌
目前,國內文旅小鎮大多呈現三種不同的發展模式。一是在原有古村鎮的基礎上進行旅游開發;二是以當地的核心景區為基礎,帶動周邊村鎮的旅游開發;三是以文旅地產為主要形式,人為“造鎮”。
在一片熱火朝天的建設聲浪中,運營卻是擺在眾多文旅小鎮面前的一大難題。因此,建設文旅小鎮切忌浮躁焦慮。如果沒有自然環境、居住環境、休閑設施等基礎設施支撐,文旅小鎮的后續經營便難以引入產業資源。文旅小鎮的標簽應該是一個宜業、宜居、宜游的社會空間,才能吸引高端產業、優秀人才在小鎮落戶,才能吸引大量的觀光客前來消費。
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在開發項目時,保護當地優美的自然環境,恢復原本的文化風貌,做到保護性開發,還要合理引入完備的現代化服務設施,提高旅游及居住的舒適度。
文旅小鎮運營管理三大關鍵點
1、多樣化的業態。
餐飲和住宿
吃住行游購娛,食與宿排在旅游了旅游業態需求的首位。由此可見“吃與住”的業態組合之關鍵。商業業態配置的關鍵是建立商業消費生態鏈條。一般情況下,要把文旅小鎮項目運營好,首先應配套豐富的特色餐飲產品,包括特色小吃、地方美食、主題套餐、田園野蔬等。同時,要有多樣化的住宿產品,包括精品民宿、特色酒店、文化客棧等不同的住宿業態,為游客提供高品質的住宿服務。
精心布局特色小商品
特色小商品打造是文旅小鎮建設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是游客在景區消費的重要體現。對于文旅小鎮來說, 特色商品一般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旅游紀念品如當地特產等,另一方面是特色文創商品如地標性特色產品等。有些特色商品只有當地具有,這種稀缺性非常有價值。近幾年是特色IP爆發之年,一個有特色、有爆點、極具傳播特性的IP為文旅小鎮帶來的影響力是極大的。文旅小鎮是高度重視文化內涵的特色小鎮,其獨特的文化因子使得其開發文創特色商品具有了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要深入挖掘小鎮自身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自然資源等,對旅游商品進行品牌化的包裝與設計。
休閑娛樂
留客是文旅小鎮建設非常關鍵的一環。客人留下了,帶來的巨大的飲食與住宿等消費,以及更多的二次消費,是小鎮運營收入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因而要積極探索多樣化的娛樂方式,把游客留下來。這涉及到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夜晚消費,另一方面是淡旺季的業態分布。因此,可在分析文旅小鎮區位、資源、布局的情況下,引入夜間消費項目,如演藝、游船、走秀、燈光秀等內容,或是特色民俗內容,增加景區吸引力。此外,文化館、藝術館、養生館、電影院、音樂劇院、酒吧等娛樂項目,以及小鎮音樂節、國際魔術節、書畫藝術節、饕餮美食節等活動項目也能為文旅小鎮建設導流,提高小鎮業態經營收入。
2、設置合理的動線組織。
人流動線
動線組織是文旅小鎮前期運營階段的關鍵問題。動線組織主要包括人流動線和車流動線兩方面的內容。人流動線就是游覽動線,組織中應注意人流的單向,組織游客一條街走過去,盡量不要有選擇,那么這條街上生意就會很好,沒有死角。除了主街之外,小鎮還應設計一些美食街、古玩街、文創街等,形成豐富的人流動線。另外,在人流組織中應該設計一些節點性景觀廣場,把人流聚集起來。廣場在后期運營中也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既可以做活動,也可以做臨時商業,具有非常豐富的使用功能。
車流動線
車流動線,就是物流動線。首先,車流動線要解決商家備貨問題,小鎮生活的人群生活物資的出入問題和人群平時進出問題。其次,把停車場、停車位和車流動線結合起來。最后,車流動線不與人流動線交叉,如果說有交叉,不利用流線的組織,而且比較容易出事故,有安全隱患。
3、合理招商運營,設置四季全時模式。
旅游商業的一大特點是經營的季節性,即有明顯的淡旺季之分。季節性是大多數旅游地的典型特征,旺季欣欣向榮,淡季門可羅雀。中國西部地區的大部分景區,在冬季的幾個月,會進入淡季,商鋪開業率甚至不足50%。這就要求旅游產品的設置和后期運營盡量延長旅游旺季,并設置可行的四季旅游產品和旅游服務。
在招商運營中,小鎮運營管理團隊可以通過制定免租期的招商策略來吸引商戶入駐。如對于商客三年免租金優惠,或是把租金分攤到五年十年,分批次交等。此外,招商過程中藥有選擇性的招入商戶,將經營豐富的商戶與新商業合理布局。最后是要處理好與屬地百姓的關系。招商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種情況,比如說有兩年的免租期,本地居民覺得時機不錯,我可以先租下來,如果做得好我就繼續租,如果做不好我就跟你打官司,讓你賠我的錢,所以制定招商政策時候,應該與屬地的百姓處理好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