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正華,人口學家,農工民主黨中央主席。曾任第七屆、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八十年代初起,蔣正華先生以系統工程、自動控制理論和電子計算機應用技術為基礎,開始技術人口學的研究,編制的中國模型生命表填補了國際研究的空白,并先后從事了中國人口發展預測分析、中國人口就業與消費等多項研究工作,成為中國技術人口學科帶頭人之一。兩次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多次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省部級科技成果獎。 曾被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陜西省勞動模范、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1981年獲印度國際人口科學院金質獎章。還曾獲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授予的“二十一世紀貢獻獎”。1993年,被載入美國傳記研究所出版的《當代國際名人錄》和英國國際傳記中心出版的《國際知識分子名人錄》。還曾當選為1992—1993年度“國際杰出人物”。
抓住實施“千企千鎮工程”機遇 推動全國智慧康養特色小鎮建設
2016年10月31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加快美麗特色小(城)鎮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了特色小鎮建設必須堅持創新探索、因地制宜、產業建鎮、以人為本、市場主導的原則。同年12月,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關于實施“千企千鎮工程”推進美麗特色小(城)鎮建設的通知》,根據“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新型小(城)鎮創建模式,搭建小(城)鎮與企業主體有效對接平臺,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美麗特色小(城)鎮建設,促進鎮企融合發展、共同成長。按照《通知》的要求,國家發改委、國家開發銀行、中國光大銀行、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中國城鎮化促進會于今年初在人民大會堂聯合主辦了“千企千鎮工程”的啟動儀式。
《通知》出臺整一年,我來參加“全國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發展戰略研討會”和“千企千鎮工程”進咸寧項目啟動儀式。看到,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全國老齡委辦公室的指導下,相關政府部門的同志、企事業單位專家學者匯聚咸寧,利用自有優勢資源共商智慧康養特色小鎮建設,共議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發展,共謀康養結合、產融結合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這是為“千企千鎮工程”又增添了生力軍,真是可喜可賀!
正值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之時,又逢久久重陽節到來之際,在這里,首先預祝研討會取得圓滿成功!“千企千鎮工程”進咸寧活動圓滿成功!
今天,“2017全國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發展戰略研討會”在這里召開,我從研討會的角度談幾點看法,供大家參考。
首先,中醫藥發展是弘揚傳統優秀文化的根本體現。從我國中醫藥發展歷程來看,中醫藥研究和使用在我國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 是中華民族的一大財富。突出中醫藥的優勢特色,繼承與創新相結合,充分利用現代科技,加強中醫原創理論創新及中醫藥的現代傳承研究,加快中醫四診客觀化、中醫“治未病”、中藥材生態種植、中藥復方精準用藥等關鍵技術突破,制定一批中醫藥防治重大疾病和疑難疾病的臨床方案,開發一批中醫藥健康產品,提升中醫藥國際科技合作層次,加快中醫藥服務的現代化提升和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的發展勢在必行。
其次,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發展是積極應對老齡化社會到來的一劑良方。中醫藥產業發展與健康養老服務相結合,具備百姓基礎,具有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關鍵是,中醫藥學是寶貴的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科學的代表形式之一。對中醫藥學的正確認識及其發展思路的研究,需要以中醫藥哲學的研究作為基礎。要對中國傳統文化之所以能產生中醫藥學的哲學思想進行發掘,進而研究中醫藥學的科學性。如何充分發揮中醫的整體觀、辨證施治,治未病等核心思想為養老服務發展提供新模式、新方法。不只是單純從技術方面研究,更重要的是樹立中醫藥文化理論思想為廣大人民群眾建立國人修身養性的思維模式。
再次,我們談談智慧康養特色小鎮的核心內容。我認為中醫藥應抓住實施“千企千鎮工程”機遇來積極推動智慧康養特色小鎮的全面建設。我談智慧康養小鎮建設的五個原則,請參考。
一是,樹立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理念的原則
我們必須深入研究我國新型城鎮化發展路徑和發展模式。特色小城鎮的作用是什么?就是綠色、生態、宜居、宜業的生產和生活空間!特色小城鎮大多地處城鄉結合部,是城市和鄉村之間的過渡帶,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重要屏障,如果我們仍然延續以前“重發展、輕保護”的老路子,“城市病”還將繼續蔓延,這與我們建設美麗特色小城鎮的目標顯然是背道而馳的。所以,樹立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理念是第一原則。
二是,高度重視文化傳承的原則
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要保護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延續城市歷史文脈;在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中,要注意保留村莊原始風貌,慎砍樹、不填湖、少拆房,盡可能在原有村莊形態上改善居民生活條件。結構、布局、建筑等文化傳統和符號,承載著民族記憶,是一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感受和傳承民族文化的必要環境。我相信,中醫藥傳統精髓文化植入我國新型城鎮化和特色小城鎮建設將站在新起點,取得新進展。
三是,倡導老年友好城市建設的原則
人口老齡化和城市化是兩大全球化趨勢。隨著城市發展,六十歲以上人口的比例在增加,到2050年,60歲以上老人將占全世界人口五分之一。老年人對于他們的家庭、社區和經濟都是一種資源,支持著我們的生活環境。促進城市向老年友好型發展,以充分發掘老年人的潛能,促進人類社會更加和諧是新型城鎮化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的重要原則。2006年國際衛生組織就提出倡導全球關愛老年人和建設老年友好型城市。據我所知,咸寧項目在全國老齡委辦公室的指導下,建設老年友好型智慧健康生活圈的示范工程,并將在未來十年推廣到全國建設九大生活圈81個互通互聯,智能管理,智慧服務,可覆蓋千萬老年人的智慧康養項目。我也希望城促會相關部門積極溝通與合作,與“千企千鎮工程”共同發展。
四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則。
不少小城鎮在產業發展思路上,總希望各行各業齊頭并進,搞“全能鎮”。“全能”的結果就是沒有產業特色的“空鎮”。對小城鎮來說,雜而多的產業發展既不利于突出本地的產業特色,也容易引發產業的同質化競爭。小城鎮的產業發展,必須突出特色,形成比較優勢,實施差別化競爭策略。實踐證明,具有地方特色并能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的小城鎮具有極強的后發優勢。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指導下的中醫藥文化康養小鎮建設,我相信,咸寧項目會是一個突出中國特色,傳承中國文化的小鎮項目。
五是,實現公共資源配置均等化的原則。
公共資源不足、行政等級化的公共資源配置機制,是制約小城鎮發展的兩個主要因素。行政等級化的公共資源配置機制主要表現為:公共服務資源按行政級別配置,而不是按人口規模配置;土地指標集中于行政級別高的城市,中小城鎮用地指標緊缺;公共財政資源不斷向行政級別高的城市集中。實現公共資源配置均等化的關鍵在于體制機制創新,要進一步減少行政對公共資源分配的干預,要深入財稅體制和行政區劃體制改革,要推進公共資源配置市場化改革。
同志們,展望2018年,我們滿懷信心!
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在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我國新型城鎮化和特色小城鎮建設將站在新起點,取得新進展。我們一定要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穩步實施“千企千鎮工程”。努力把“千企千鎮工程”打造成民心工程和品牌工程,讓“千企千鎮工程”載入我國新型城鎮化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的光輝史冊!
最后,再次預祝“2017全國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發展戰略研討會”圓滿成功!
預祝“千企千鎮工程”進咸寧活動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