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源起浙江“塊狀經濟”的“灌木叢窘境”。其一度落入層次低、創新弱的窠臼,被戲稱為“長不大的灌木叢”。如何跳出舊模式,打造新載體,實現小空間大集聚、小平臺大產業、小載體大創新,這就需要一種突破性的力量來破解,特色小鎮便由此應運而生。規劃建設特色小鎮在浙江是具有歷史傳承、符合發展規律、切合浙江實際的重大決策和行政創新。
一、浙江特色小鎮發展歷程回顧。
浙江省是“特色小鎮”概念的誕生地,也是國內特色小鎮發展最成熟的區域。創建特色小鎮四年來,浙江省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方向,以及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和產業、文化、旅游、社區功能“四位一體”的理念,特色小鎮的發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形成了特色小鎮發展的“浙江經驗”。以下是浙江特色小鎮發展大事記:
2014年10月時任浙江省長李強在參觀云棲小鎮時,首次提出特色小鎮的概念,并將特色小鎮與驅動新經濟的七大產業發展相提并論,將特色小鎮定位為浙江產業創新的重要載體。
2015年1月的浙江省“兩會”上,特色小鎮被描述為“以新理念、新機制、新載體推進產業集聚、產業創新和產業升級”,特色小鎮被作為浙江省2015年重點工作之一。
2015年4月,浙江省政府出臺《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指導意見》。《意見》對特色小鎮的創建程序及措施等作出規劃:特色小鎮規劃面積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設面積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特色小鎮原則上3年內要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0億元左右(不含住宅和商業綜合體項目),所有特色小鎮要建設成為3A級以上景區。
2015年6月,第一批浙江省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正式公布,全省10個設區市的37個小鎮列入首批創建名單。
2015年12月底,習近平總書記對浙江省“特色小鎮”建設作出重要批示:“抓特色小鎮、小城鎮建設大有可為,對經濟轉型升級、新型城鎮化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浙江著眼供給側培育小鎮經濟的思路,對做好新常態下的經濟工作也有啟發。”
2016年1月初,浙江省長李強在紹興寧波調研特色小鎮建設后表示,浙江利用自身的信息經濟、塊狀經濟、山水資源、歷史人文等獨特優勢,加快創建一批特色小鎮,這不僅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而且有利于破解經濟結構轉化和動力轉換的現實難題,是浙江適應和引領經濟新常態的重大戰略選擇。要把特色小鎮打造成穩增長調結構的新亮點、實體經濟轉型發展的新示范、體制機制改革的新陣地。
2017年7月,浙江省發改委出臺了《關于印發浙江省特色小鎮驗收命名辦法(試行)的通知》。《通知》中明確了開展命名工作的意義、實施命名工作的原則、申請命名的對象、驗收內容和命名標準以及驗收命名的程序。
2017年8月,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指導意見》以及省級特色小鎮驗收辦法,浙江省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工作現場推進會上,公布了首批命名的兩個省級特色小鎮——玉皇山南基金小鎮、余杭夢想小鎮,省領導親自為其授牌。首批省級特色小鎮的命名也意味著,浙江特色小鎮“創建一批、培育一批、驗收命名一批”的建設格局初步形成。
2018年4月,浙江印發《浙江省特色小鎮創建規劃指南》,是全國首個針對特色小鎮創建規劃出臺的專項指導文件。至此,浙江在全國率先形成了“規劃有指南、創建有導則、考核有辦法、驗收有標準”的特色小鎮工作體系。
二、浙江特色小鎮發展現狀。
根據浙江提出的“3年建成100個左右特色小鎮”的目標,截至目前,浙江已經公布了四批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
“十三五”期間浙江省特色小鎮規劃目標
浙江特色小鎮建設重謀劃、輕審報,實行寬進嚴定,但是風口之上難免蜂擁而至,部分特色小鎮建設也存在亂象和問題。例如,浙江省發改委曾公布首批特色小鎮的考核成績:37個特色小鎮的平均成績是56.3分,其中7個被評為優秀,9個良好,17個合格,還有3個被警告,1個降格。
三、浙江特色小鎮的主要成功因素。
根據“產業特而強、功能聚而合、形態小而美、體制新而活”的要求,浙江省的特色小鎮業已成為有效投資的新增長點、高端要素的集聚地以及經濟轉型的新動能。較為深厚的產業基礎、相對完善的政策機制等是引領浙江特色小鎮不斷取得成效的最主要因素。
1、特色產業為靈魂。
特色小鎮在浙江出現,源于浙江“塊狀經濟”和區域特色產業30多年的發展實踐。浙江工業經濟總量中將近70%都是傳統的制造業,擁有深厚的產業基礎,形成了眾多規模較大的“塊狀經濟”集群,如海寧皮革制品、舟山漁業、黃巖模具、慈溪家電、瑞安汽摩配等。市場經濟的“浙江實踐”,為浙江特色小鎮的發展提供了既成的產業基礎,也積累了諸多市場主體發展經驗。
位于杭州南宋皇城遺址的玉皇山南基金小鎮以股權投資類、證券期貨類、財富管理類投資機構為特色產業核心,以金融中介服務組織為有效補充,形成了完整的新金融產業鏈。臺州市黃巖區素有“中國模具之鄉”的美譽,模具產業是黃巖智能模具特色小鎮的核心。在規劃中,模具小鎮就確定了引領、補鏈、錯位和聚合四大產業策略,通過彌補黃巖模具轉型升級中所需的產業鏈關鍵環節,最終打造全球模具產業創新基地。
2、政府規劃和政策引導為框架。
浙江在特色小鎮發展上出臺了多項規范性文件,引導了特色小鎮規劃建設。《浙江省特色小鎮創建規劃指南(試行)》的出臺,建立了“規劃有指南、創建有導則、扶持有政策、考核有辦法、驗收有標準”的工作體系,為打造更多精品特色小鎮提供了制度土壤。另外,通過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提供優質公共服務,著力消除各種制度性障礙;通過舉辦特色小鎮“比學趕超”現場推進會等,激發特色小鎮提質健康發展。
四、浙江特色小鎮典型引路——玉皇山南基金小鎮
(一)基金小鎮概況。
玉皇山南基金小鎮是按照習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提出的科學論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進行打造,其位于杭州市上城區,坐落于南宋皇城遺址核心區,北依玉皇山,輔弼齊全,南臨錢塘江,東靠杭州新CBD——錢江新城,西望群山,藏氣聚財小鎮面積5平方公里,產業核心區3平方公里,辦公面積70萬方,目前已投入使用面積25萬方,2015年成功入選浙江省第一批特色小鎮。區域內四大公園、七處國家級文物遺址環繞,文化底蘊深厚,生態環境優美,兼具湖光山色,南宋風韻。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曾如是評價基金小鎮:“背靠玉皇,面對錢塘,杭城風水,此地為上。”
(二)山南基金小鎮發展歷程。
1127年-1279年:八百多年前,南宋定都臨安,玉皇山南地區不僅是南宋皇室的主要活動地,也是南宋造幣紙局所在地,金融風韻古既有之,見證了盛極一時的歷史繁華。
2007年5月,玉皇山南綜合整治工程全面啟動,拉開了玉皇山南地區舊廠房、舊倉庫、舊民居和城中村改造的序幕。
2012年5月,杭州山南國際創意產業園正式開園,同年獲“浙江省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稱號,實現稅收破億元。
2014年8月,玉皇山南基金小鎮產業規劃通過評審,標志著小鎮產業從文創向私募基金轉變。
2015年5月,玉皇山南基金小鎮舉辦首屆全球對沖基金西湖峰會,省市領導為小鎮揭牌。這標志著小鎮時代正式開啟,玉皇山南基金小鎮華麗蝶變,成為打造錢塘江畔財富新高地。
2015年12月,玉皇山南基金小鎮稅收突破4億元。
2016年6月,玉皇山南基金小鎮被評為省級優秀特色小鎮和省級示范特色小鎮。
2016年7月,杭州市金融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在玉皇山南基金小鎮掛牌。
2016年9月,玉皇山南基金小鎮被列為2016G20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考察點。
2016年11月,玉皇山南基金小鎮成功舉辦第二屆全球私募基金西湖峰會。
2017年5月,與美國格林威治小鎮簽訂友好合作備忘錄,并在美國紐約、英國倫敦分別設立代表處。
2017年6月,玉皇山南基金小鎮成功舉辦第三屆全球私募基金西湖峰會。
2017年8月,玉皇山南基金小鎮率先被正式命名為首批省級特色小鎮并授牌。
(三)山南基金小鎮特色。
特色小鎮的核心和關鍵在于“特色”,玉皇山南基金小鎮在以私募基金為特色產業核心之外,還具有獨特的生態、文化、社區、建筑等方面的特色。
1、產業特色。
基金小鎮以股權投資類(天使投資、創業投資、股權投資)、證券期貨類(對沖基金、量化投資基金)、財富管理類投資機構為產業核心,以金融中介服務組織為補充,形成完整的新金融產業鏈。
2、生態特色。
基金小鎮背靠玉皇山,南臨錢塘江,坐擁四大生態主題公園,林木水系覆蓋率70%以上,“朝聞稻花香,夜聽蛙鳴聲”是小鎮生態的真實寫照。
3、文化特色。
基金小鎮承吳越、南宋千年歷史文化遺韻,融陶瓷文化、工業文化、藝術文化、金融文化為一體。象征豐收與財富的五福牛成為小鎮鮮明的金融文化符號。
4、社區特色。
基金小鎮立足核心產業,先后打造創投社區服務中心、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國際醫療中心、國際學校、基金經理人之家等配套設施,輔以便利的公共交通和居住環境,形成完整高效的服務體系。
5、建筑特色。
基金小鎮保留原有建筑肌理,將建筑、景觀、文化有機融合,打造出仿宋建筑、民國建筑、江南民居、新中式等風格迥然、形態各異的建筑群,步入小鎮猶如進入了江南建筑博覽園。
(四)山南基金小鎮配套設施。
1、旅游配套。
游客中心為游客提供便捷服務。
展示中心包括基金小鎮發展建設歷程介紹、入駐企業文化展示、服務接待為一體,是基金小鎮對外展示的形象窗口及交流互動平臺。
基金經理人之家位于小鎮核心區域——安家塘19號,目前委托景瀾酒店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運營管理,旨在打造有格調的小鎮會客廳。
精品酒店:小鎮引入景瀾酒店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為基金小鎮配套打造小眾精品酒店——景瀾玉皇山舍精品酒店。酒店以中國傳統江南水鄉為設計風格,集客房、餐飲、品茶功能于一體,是浙江唯一引入德國被動房先進技術的酒店。吟吟花木語,幽幽見遠山,旨在為金融大咖們提供匯聚交流的空間。
光達美術館是以收藏、研究、展示為重點的民營美術館,建筑面積2800平方米,致力于打造一個擁有論壇講座、藝術沙龍、公共互動、學術研究文化及藝術衍生品推廣等多項發展的藝術空間。
全民健身中心位于基金小鎮二期白塔公園B區塊,場館設施齊全、有羽毛球館、籃球館等場館。
2、生活配套。
杭州市娃哈哈雙語學校是上城區2014年成立的一所九年制民辦學校,是一所定位高端的高品質國際化學校,學校融合了中、西方教育精華以及最富創造性的教育實踐,提供與基金小鎮配套的高水平國際化小學和初中學校。
國際醫療中心:2016年初,邵逸夫醫院與上城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邵逸夫醫院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鎮國際醫療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共三層1300平方米。采用“會員制”和“一般診療制”相結合形式,提供“小病就診,大病預約”服務模式,小鎮員工不出小鎮就可以享受醫療(含中醫)和國際醫保結算服務,讓就醫更加舒適便捷。
杭幫菜博物館:中國杭幫菜博物館坐落在南宋皇城大遺址旁的江洋畈原生態公園。南臨錢塘江,北傍蓮花峰,西連虎跑,東靠玉皇山、八卦田。博物館共有十個展 區,二十個歷史事件的場景復原,大量的文字圖片史料,古近現代的文物陳列,梳理了上溯至良諸文化,秦漢南北朝時期等不同歷史階段,杭幫菜傳承和發展的肌理脈絡。
園區餐廳:小鎮共有兩個園區餐廳,分別坐落在白云路上、水景公園畔,小鎮員工不出小鎮就能享受美味佳肴。
(五)山南基金小鎮主題路線。
游客可以在小鎮體驗多種主題的游覽形式,下圖展示的是兩種主要的游覽路線。
游線1:特色公園觀光游
游線2:金融基金體驗游
文章來源:元時代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