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線下,這是一個雙行線,樓下的人上不來,不等于說樓上的人就能很輕松很容易的下去。我時常比喻說這好比陸軍和空軍,陸軍無法打空軍的仗,讓空軍在地面作戰,如果沒有從頭開始再訓練,一樣也打不了。不能說你做陸軍的當不了空軍,但是我是當空軍的,所以我從空中作戰如果要轉到地面打仗一點問題沒有,這就錯了。
這個問題反過來想,就是為什么那么多線下知名品牌,他們從線下到線上大多不成功?
線下的品牌到線上來做,做不好,不是因為產品端的問題,線下品牌的產品線已經很成熟而且有口碑,它的挫折更多的是對線上經營環境的不熟悉、不了解。那么同樣,線上的人到線下去做實體店會碰到什么問題?一樣也是對經營環境不熟悉和缺乏經驗的問題。
具體地說,線上品牌開線下店面臨五大問題。
一、首先一個問題是選址。
線上做品牌沒有任何選址的概念,但是在線下開店選址非常重要,商圈、人流量,哪怕是客流動線的左邊或者右邊,都有很多講究。這也是為什么關于線下零售有一個關鍵三要素的說法:location,location,location.就是說位置決定一切,你可以覺得這樣的說法有些極端,但選址的至關重要性不言而喻。
這里所說的位置,并不能僅僅理解為城市商業中心地帶,或者交通很方便的地方,當然這是優勢,但更多的要看不同的零售業態,以及能夠承受的租金壓力。例如很多小品類的或者服務性質的實體店,照片沖洗、賣手套圍巾,大多選擇百貨商場或者購物中心的店中店,高端服裝、手表則喜歡在城市CBD,建材市場則更多的是緊挨環城路……
二、用戶商圈。
線上的顧客在理論上講是無窮盡的,而線下顧客則相對固化。你今天在北京建外SOHO搞一家茶道,這個店的覆蓋也就建外SOHO的這些人,再理想一點,周圍三公里居民,這就是線下店的特點,你這個店再好,也不能指望辦公室在西城的人成為你的主流客戶。超市、專賣店、百貨公司也是一樣的道理。雖然營運的商品類別不同會產生大小不一的用戶商圈影響力,但只要是開實體店,就一定有地域的限制。
我們通常把線下商圈大致分為:核心商圈(例如周圍三公里人群),輻射商圈(你可能影響到的地域范圍),邊緣商圈(更外圍的地帶),還有軌道商圈(即該用戶的生活工作區域本身不在你的主商圈內,但因為上下班的關系經常要路過你的門店,地鐵和大型公交總站就是軌道商圈的好例子)
因此線上線下對顧客的著眼點不一樣,線上的著眼點是靠不斷的搞營銷、出爆款去拉新客戶,而這種招數在線下未必靈。線下促銷更多強調在店鋪所在商圈里面,該店鋪擁有的顧客百分比有多大,回頭率有多高。
三、線上品牌在線下開店時會碰到一個非常大的實體連鎖管理障礙。
線下的管理成本和困難度要遠遠大于線上。因為線下能夠做成規模通常就是多門店——連鎖,多店連鎖業態有著很復雜的管理要求,比如說每個店之間有什么好的流程,如何保證每個店的執行標準是一樣的,這就是麥當勞漢堡,星巴克咖啡的價值,它的快餐未必有多好,但它可以把一樣的制作、銷售、服務流程做到全世界,讓用戶不管在哪里買它一杯咖啡,大體口感、包裝等都是一樣的,這是管理的最大價值。
做了這么多年的零售我有一個體會,當你是單店經營時,對于流程對于運營管理沒有太多的要求,因為這個時候是老板在管,有問題隨時可以發現、調整。而當你進入多店經營階段,對于規范化流程的要求就非常高,因為既然你是同一個品牌,那么你要給顧客傳遞同一種信息,服務的標準大致是一個恒定值。這個非常不容易。
這是從線上到線下碰到的一個非常大的管理問題。很多小類目在線下只開一家店是沒有多少銷售的,開多家店怎么管理?你有沒有可以派上用場的流程?有多少管理人才?
四、還有一個跨度比較大的是營銷手段和營銷投入。
線上營銷基本上是全網覆蓋,這在線下是不太可能的,線下是區域性的營銷投入,這個可是一個更花錢更緩慢的過程。比如干洗店,你在石家莊花800萬做起來一個品牌,但在北京沒有人聽說過。所以線下營銷的特點跟線上是不一樣的,線下零售做全國營銷傳播的幾乎沒有,因為你的人群有地域限制,全國性的媒體覆蓋效率不高,費用很難承受。因此,線下零售品牌傳播更多的是和你開店的步伐相配合,一個城市一個城市的拓展。
五、最后一點,線下比線上的經營環境更復雜。
比如說,你會碰到各種執照、稅務、交通、衛生、防疫問題,會有天氣原因的影響,也會碰到一個顧客不開心鬧情緒可能影響你半天的生意。這些問題在線上要簡單單純得多。比如說某地方封路修地鐵,做得好好的,突然幾個月就沒有生意了,租金已付,店面費用都在那里擺著,怎么應對?類似這樣的問題很常見。
如果說線上品牌一定要把業務拓展到線下,首要核心要做到三個方面有準備:一是多點管理,流程標準的執行;二是線下消費者購物行為分析,線上是周一到周五很好,線下則相反;三是各種地面法規條例的執行。這三點一定得做足功課。
(作者:黃若 天使投資人,原當當網COO,淘寶商城創始總經理)若牽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