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公司構架里,美團原有的T型戰略在新公司繼續保持,下設的事業群與事業部人員無變動。而新公司的平臺業務由原大眾點評的總裁鄭志昊負責,最為核心的到店餐飲事業群由原美團COO干嘉偉負責,原點評COO呂廣渝負責到店綜合事業群。由于業務重合度太高,美團與大眾點評的整合還需要大刀闊斧。
對于O2O行業來說,2015年絕對是不太平的一年,也是熱度被吹到風口的一年。
2015年6月,阿里巴巴聯合螞蟻金服投資60億元,宣布重啟旗下O2O品牌“口碑網絡”。這一動作為外界看做是放棄其投資的美團的前奏。
月底,鮮少公開露面的百度公司董事長兼CEO李彥宏意外出現在百度糯米戰略發布會上,并放出豪言稱,“我昨天看了下,百度賬上還有500多億現金,先拿200億來把糯米做好。”
兩大巨頭先后向O2O業務輸血,令彼時正在尋求下一輪融資的美團頓時壓力倍增。美團副總裁王慧文公開透露,美團打算融資20億美元,預計將在9月底或者10月完成。然而,國慶長假過后,人們先等來的卻是美團與大眾點評合并的消息。
10月8日,雙方聯合聲明稱,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成立一家新公司,并稱交易得到阿里巴巴、騰訊、紅杉等雙方股東的大力支持。
緊鑼密鼓。11月,美團點評便宣布新的調整架構,大眾點評網CEO張濤不再擔任新公司聯席CEO,轉任公司董事長,美團CEO王興擔任新公司的CEO,不再擔任聯席董事長。大眾點評內部人士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采訪時,試探性地表示“能不能不用張濤出局”等語義表述。但是,張濤逐漸淡出新公司,王興和他領導的美團將主導新公司發展卻是不爭的事實。
點評退到幕后
在新的公司構架里,美團原有的T型戰略在新公司繼續保持,下設的事業群與事業部人員無變動。而新公司的平臺業務由原大眾點評的總裁鄭志昊負責,最為核心的到店餐飲事業群由原美團COO干嘉偉負責,原點評COO呂廣渝負責到店綜合事業群。
整合仍在繼續。就在近期,美團旗下貓眼電影宣布完成與大眾點評電影頻道的整合,涉及業務部署、人事安排、產品技術等多方面。包括美團電影頻道、大眾點評電影頻道、貓眼電影在內的美團點評電影業務,將全部整合在貓眼電影公司內整體運作。
對于這一系列整合背后的邏輯和細節,美團公關部負責人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并未透露更多,直言“年底太忙,各個業務部門都在做明年的規劃,因為目前整合還沒有結束,到了明年統一公布。”
看來,由于業務重合度太高,美團與大眾點評的整合還需要大刀闊斧。一名不愿具名的大眾點評員工告訴記者,目前很多項目都放緩了進度,因為最終可能都會被美團接管,暫時還不清楚方向,甚至包括公關市場等業務。
大眾點評的這一現狀令不少互聯網圈內人士唏噓不已。熟悉張濤的人士認為,滴滴與快的合并符合共同的利益,兩家公司差不多同時起步,此時選擇合并做大市值對雙方都是好事。58同城與趕集之間的實力懸殊,合并也在意料之中。“大眾點評最可惜,張濤創業12年,把線下的苦活累活都做了,而美團才發展短短幾年就后來居上。況且,兩者之間的市場份額并沒有表現出非常明顯的差距。”
就在美團點評宣布內部調整的當天,大眾點評大推廣事業群負責人李璟和首席服務官王雨宣布將從點評退休,不再擔任各自在點評里的職務。其中,李璟是點評的聯合創始人,王雨是點評最早的天使投資人之一。
目前,張濤以及他的創始團隊,已經漸漸離開了新的公司。雖然他拒絕了記者的采訪,但是在合并后的一場私人聚會上,卻發出了他動情流淚的照片。
“點評這12年是我人生最寶貴的經歷。我和大家在一起,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艱苦奮斗,取得了今天我們都引以為豪的成就,也收獲了消費者、商家和行業的多方口碑。”在給員工的內部信中,張濤如此表明自己的心跡。
資本意志
記者了解到,在獲得騰訊投資后,上海市政府主管部門便牽頭組織,希望大眾點評作為上海市優秀互聯網企業的代表沖擊戰略新興板。點評原計劃在今年再籌集50億美元左右的資金,但是,隨著糯米和口碑的興起,這一計劃最終流產。
僅僅經過兩個月的談判,美團和大眾點評便宣布了這起合并,兩家公司的內部人士也表示事先對該消息毫不知情。在今年年中的一場發布會上,當有記者向張濤問起,何時會考慮與美團合并?張濤笑著打起了太極,言外之意則是不會考慮。
從互聯網行業其他大型并購案來看,優酷土豆合并從公布消息到對外公布構架,用了近六個月時間;58同城和趕集網合并,則用了四個月,在此之前,因大量架構和股權爭議,兩家公司花費一年多的時間進行談判。而此番促成美團點評倉促聯姻的,只能是背后的投資人。巨頭夾擊之下,資本的意志讓創始人感到了無可奈何。
據悉,在此次合并的過程中,雙方共同的投資方紅杉資本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也是幕后推手。在接受《福布斯》專訪時,紅杉資本創始合伙人沈南鵬的觀點也證實了其在主導。“我覺得競爭者合并是非常自然的事。看看美國和歐洲,每天都在發生合并,目的是產生協同效應,恰如大眾點評和美團的合并一樣。一些人不愿意合并、收購,我對此十分不解。對于中國來說,協同、價值增長是件好事。在新經濟領域,并沒有多少產能過剩,人們思想卻更為開放,愿意考慮合并。”
與沈南鵬持有相同看法的還有啟明創投主管合伙人甘劍平,他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兩家公司合并能夠降低運營成本,減少補貼帶來的虧損。“當一個公司做到上千億交易規模時,它必須要考慮讓資金效率最大化。”
此外,除了兩家公司的惡性競爭需要及時剎車,通過并購來退出也成為投資人獲利的另一個渠道,其不再僅僅依賴上市的模式退出。
再筑門檻
據悉,根據現有的規劃,大眾點評負責婚慶、會展等低頻、高客單價業務,美團則負責餐飲等高頻業務。有分析人士預估,新美大今年的交易額有望達到1700億元。
而對于這家新起航的公司來說,融資已是刻不容緩。近日,有媒體報道稱,截止到12月中旬,美團點評已完成28億美元融資。合并后新公司名稱為CIP(China Internet Plus Holding Ltd),總體估值150億美元。
上述消息并未得到美團公司的官方證實。美團點評CEO王興在參加烏鎮互聯網大會時表示,美團點評融資雖然受到一些干擾,依然很順利,預計很快發布融資消息。但是,美團原股東阿里巴巴退出此輪融資,已經得到了阿里巴巴內部人士的默認。
在口碑和糯米相繼發力的背景下,新美大或將加速上市融資的步伐,其目的地依然是海外資本市場。
甘劍平也向記者透露,一大批互聯網公司還沒有盈利,不能滿足證監會對于“主板上市需連續盈利三年,創業板上市需盈利500萬元”的要求,所以回國上市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雖然現在政策在松動,也有可能會改變要求。這個時間不確定,我們與其妄自揣測政策的變化,不如把眼光放長遠一點。”
不過,對于美團點評來說,當務之急是如何建立自己的門檻,以阻擋來自口碑和糯米的挑戰。畢竟,單一的團購模式下,很難有核心的競爭力。即便作為大眾點評的投資人,甘劍平也認為O2O行業鹿死誰手還不一定。“雖然兩家公司合并了,但是對手還有很多,仍然需要努力去提高用戶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