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是轉型與迷惘之年,傳統商業模式失靈,消費乏力不振,企業面臨轉型之困。怎么轉,向哪兒轉,轉能有多大前途?成為每家企業掌門考慮,關乎企業生存發展的重大戰略命題。經濟學家預言,2016 年經濟下行還將持續,企業家如何在正和生態圈中抱團取暖,一起度過寒冬?
“2016正和島新年論壇暨新年家宴”于2015年12月30日-2016年01月02日在廈門舉行。會上,著名經濟學家周其仁,李寧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寧,領育工坊聯合創始人肖知興、哈爾濱中央紅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欒芳,北京西貝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賈國龍,針對,未來企業發展會遇上哪些坎,如何過這個坎?展開了討論。
哈爾濱中央紅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欒芳
因為我是做傳統產業的,現在集團是四個產業,從商業到綠色農業到綠色食品加工,這些產業我們覺得形式非常的嚴峻,可以說我們看今年的形式,2015年不好,但是2016年我們的看法還是不好,2017年也還是不好。真的是要有三年到五年過艱苦過坎的思想準備,真的是這樣。所以我們更關心的是國家的大政,國家的總的經濟調整,總的形勢,然后才能決定我們整個市場行情和消費的需求。
所以作為傳統產業來源講,我們想現在一定不能亂,要有定力,要把市場看清楚,這樣才能渡過這個坎,還要抓住消費者,市場有什么需求,我們就做什么,把它做透做精,才能有市場,才能渡過,萬變不離其宗,把我們本業做好做精做透,做到消費者的心坎里,消費者您需求,您需要我,我這個企業就存在,你要不需要我的那天,我一定會死亡。
北京西貝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賈國龍
我們是做餐飲的“西貝”,我們這兩年發展還是挺順利的,今年我們開了52家店,明年我們計劃開70家店,其實這個行業競爭也挺激烈的,但我們一直還是保持一個保持比較快的增長速度。但我的夢想是真的要做一個像麥當勞和星巴克的一個國際的品牌。我們的愿景是全球每一個城市、每一條街都開有西貝是顧客最愛用餐地,因為西貝人生喜悅,我就想這個時候讓周教授給我一些建議和忠告,我現在是信心滿滿,我覺得機會一定有中國這么大的市場,我先在中國做成1000多家店我就能往國外走了,就是想聽到周教授給我的建議。
著名經濟學家周其仁
我是你西北攸面的常客,我提不了什么建議,你的本事比我大多了。我說坎不管多大不要一起過,各過各的坎,因為每個產業是不一樣的,你看前一段都說互聯網,馬云把全中國實體店沖的一塌糊涂,這個現象存在,但是就是這個沖,沖出好多機會了。為什么?實體店的租金下去了,北京、上海很多零售店面的租金下去了,下到一定程度,實體店就非常合算了。
這兩年大家在做互聯網的時候,很多實體店做的很好,嶺南坊問過廣州的葉國富,“名創優品”,兩年開1100家實體店,年銷售額做到50億,就是實體店,我帶我學生專門訪問過他西單他的門店,擠都擠不進去,結賬的時候還要排隊,任何時候不要被一股風刮倒,一定要從實體出發各過各的坎,你怎么從上面獲得啟發,但是最后是你過坎的策略,因為每家公司現狀是不一樣的。當然我們喜歡聽大報告喜歡喊口號,我還是強調我這句話“政治上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搞市場是不對頭的”,就是要有些人不同的想法,你往東我就往西,你往西我就往西南。
還有一點,我們跟官場不一樣,行政劃地以后永遠是你的責任,你不能說下行我把一個區切掉不要了,企業是可以干的。
而在我的觀察,中國企業在下行的時候手起刀落的永遠差,至少跟美國企業比差,不敢砍,一個東西抓在手里不敢扔也不敢切掉,所以為什么我們整個國家結構轉型老這么費勁,天天做報告說要結構轉型,政府有政府的問題,企業有企業的問題。這個事情投錯了就切掉。
不敢手起刀落老想當年100萬今天切掉變成40萬了,這是面對過去看問題,你今天有40萬現金你看未來,你精力不拖在一個沒有希望的生意里頭,可能走出來更好一點,當然我這個話不能成為浪潮,不同企業有不同情況,當然我是從旁觀察,有些東西要切掉,這個東西跟官場思維不同,官場一個市長所有區域你都得管都得兜著,不能說因為下行這個區不要了,但是企業是可以的,你是可以分拆的,是可以重組的,是可以破產的,是可以重新吊銷的,可以重啟的,當然要照顧好整個過程當中相關的一方,這些要處理得好,否則以后沒有人跟你打市場了。
但是這個思維,一定要從自己角度出發,不要一說下行好像全是唉聲一片,現在雖然下行但是也有做得非常好的公司,就是下行做得好,對他來說不是什么收縮,對他來說很好發展,所以你問我我就這個看法,不要一起過坎,不要通過開了大會形成一個決議。說一起走,不好的,開完會還是不同意見,但是跟開會之前不同意見,質量會高一點,因為你原來的意見會受到別人啟發,受到別人校正,你的看法有些信心更組,有些覺得有錯會校正,我覺得這樣方法可能對大家幫助大。
李寧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寧
其實對我來講最大的問題是同質化的問題,實際上這個同質化就是商業模型在過去十幾年,產品、商業模型都很同質化,所以使得空間做的越來越小。但我們知道這些問題我們要轉型的時候,其實面臨很大的難度。
你說老要轉型,怎么轉?
所以要轉型要找到新的商業模式,然后技術、門面、市場空間要重新轉,那需要時間培養。在還沒有培養出來的時候,可能企業就已經死了。
有時候會想我要轉型嗎?我還是找一個我認為還是有發展空間的,我去提升,或者說去改善?可是如果這個模式不行你再怎么改善你也只能越來越差,所以有時候挺糾結的。
周其仁:李寧剛才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詞“同質”,為什么困境這么大?就是同質,你就要反思同質哪兒來的?同質首先來自于想法太一致,聽不懂做不了,一聽懂一起上一起做,這個是對創造性最大的一個。
還有公司做大以后,特別要解放董事長以下的各個層次的人,不要說整個公司最高的想法就是你的想法,你職位最高、想法最先進,這個不行,這是官場文化,一定要把你底下的材質解放出來,有時候我們沒辦法不見得年輕同志沒辦法,問題是我們公司文化允不允許。
我們現在微信的開發,張小龍的故事我研究過,這個不完全是最高層定了以后才上,而是底下有產品經理有很大的自主空間,看準了資源就可以打,這也是我們這一次訪問以色列,以色列很多在硅谷公司人的特生,他會強有力的要求他的老板職位比他高,堅決把資源調過來,支持他打這一仗,這種文化,他跟官場是不同的。
官場就是一級服從一級,只要官比我大就得聽他的,他說了一個我就不能說第二句話,這個是必要的,我還是強調這個。
商界這個東西不必要,所以企業的文化里頭,其實我們公司里頭有很多蠻厲害的人,但是他級別比較低他來得比較晚,這也是現在公司治理當中,怎么讓公司內的創新資源能夠激發出來,不要被行政一級壓一級的東西抑制住,這恐怕是一個課題,我是外行我講的話也外行。
領育工坊聯合創始人肖知興
我做企業管理研究這么多年,聽周老師講還好你不在商學院里頭,要不商學院很多老師就要沒飯吃了,講得非常好,首先月有陰晴圓缺,經濟有冷暖、上下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大家一定要有平常心,中國既然走長市場經濟的道路,周期就是不可免的,大家要以一種平常心對待它。
其次我想特別提醒大家的是,中國各行各業競爭水平其實是相當低的我們很多做企業的人不是像剛才周老師說的自己選擇成為企業家的,我們很多現在做企業家的人,是因為一些很偶然的原因,當初在體制內可能找不到地方進不了體制,然后才去做企業的。
這跟成熟市場經濟條件下,放棄體制內,放棄約定俗成的職業生涯,選擇去做創業的這種人是完全不是同一群人,所以我們很多人要有這個反思,所以我們很多同質化,很多非常低的競爭行業的水平,都跟這個分不開。
所以只要你沉下心來,回到價值創造的基本點,堅守你這家公司核心價值創造的邏輯,根本沒有什么坎。因為競爭水平太低了,各行各業只要深挖一層、兩層、三層,都是一片藍海,一望無際的藍海。
第三點,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剛才周老師也說了,不要自畫牢籠,自己給自己下限制,好像我是泉州的,我就只做泉州,我是福建的,我就只做福建,我是中國的我就只做中國嗎?
資本沒有國界。但是我做企業,我就是以企業利益為大,企業就是我的天就是我的命,中國成本那么高,我為什么不去緬甸?中國官場那么難對付,我為什么不去英國?資本沒有國界,大陸中外之外還有一個海外中國,政治中國之外還有一個文化中國,這個才是真正的大中國,世界中國,所以大家腦子要開放一些,觀念要新一些,努力去跟世界接軌,我覺得地球2/3的面積都是藍海,所以大家沒有什么坎,只要回到企業的價值創造的本質,我們一定會做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