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餐飲、零售連鎖的數字化轉型到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背景下實體門店的技術賦能實現途徑,如何真正“開啟5G時代,共創零售未來”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3月14日-16日,為期三天的“2021深圳國際智能零售數字化博覽會暨自有品牌展”在會展中心舉行。此次展會由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深圳市知識產權局、深圳市福田區企業發展服務中心、深圳市福田區工業和信息化局、深圳市福田區科技創新局、深圳市福田區華強北街道辦事處指導,深圳市零售智能信息化行業協會主辦,廣東省連鎖經營協會協辦。
展會吸引了包括海信、華為、金蝶、商米、易捷通、思迅、中商龍飛、百果園、排隊網、吉方、維客佳等在內的超過500家智慧零售軟硬件領域知名品牌集中亮相,覆蓋POS軟硬件、電子價簽、智慧農貿、區塊鏈技術、小程序、移動支付、智能稱重、打印、掃描、RFID(無線射頻識別)等在內的新產品、新技術逐一登場。
有市場人士表示,通過深圳國際智能零售數字化博覽會,已看到中國智慧零售數字化邁入“深水區”的曙光,中國智能零售全產業鏈升級初顯成效。
2021深圳國際智能零售數字化博覽會暨自有品牌展
技術變革促進零售企業數字化轉型
開幕當天,“開啟5G時代,共創零售未來”的主題論壇圍繞新冠肺炎疫情后零售發展、科技賦能零售數字化等專題分享,解讀零售企業數字化轉型路徑與智慧零售的行業未來。
廣東省連鎖經營協會會長孫雄表示:“隨著ICT技術(信息和通信技術)的全面應用,現代商業邁入新時代,商品、企業、人等要素與新技術的融合,使零售行業碰撞出新的特色。”
“消費市場悄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零售行業作為連接各行各業的‘通道行業’,釋放出了強大潛能。”深圳市零售智能信息化行業協會會長李洪明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經濟下行等重壓之下,零售行業通過數字化技術創造出新的消費場景,無接觸購物、企業直播、社交營銷、社區團購等數字化的新業態、新模式、新應用加速普及,對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穩定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論壇上,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秘書長彭建真對2020年中國消費市場數據進行了宏觀解讀。數據顯示,2020年,商品消費持續回升,消費結構不斷優化,全年商品零售額下降2.3%,降幅比上半年收窄6.4個百分點。新興消費快速發展,線上線下加速融合,實物商品線上零售額9.8萬億元,增長14.8%,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9%。彭建真認為,零售企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普遍面臨著數據痛點,例如數據部門導出的數據報表與業務需求不匹配;數據需求不能自動化生成,靠人工跑數據效率低;有分析報表,無分析邏輯,難以體現數據價值;業務系統眾多,數據取處不一,無法實現全局分析等。因此,加大零售基礎設施建設是關鍵,數據倉庫建設是數字化的基礎工程。
具體來說,彭建真建議,將底層業務數據驅動和需求業務驅動齊驅并進,把底層業務數據整合和上層應用開發相互隔離,提供高聚合的數據分析層,按應用場景對數據進行分層建模。同時,平衡投入產出,以技術革新帶動產業升級。
觀眾現場體驗智能識別秤
從落地實體項目看先行之力
資料顯示,2020年11月底,深圳建成5G基站46472個,同步完成了5G核心網及網管系統建設,成為全球首個獨立組網和全域覆蓋的5G城市。同時,深圳市政府加速投資和建設“數字科技基礎設施”為實體經濟賦能,這為深圳領跑全國新零售技術和理念奠定了堅實基礎。
筆者在參觀展會現場時發現,“智慧零售”已不再是一個“虛火”的概念,不少企業紛紛展示了實際落地的項目和解決方案。
深圳市零售智能信息化行業協會聯合英特爾公司打造的智慧門店首個行業團體標準,率先建立了智慧零售實體門店各項應用接口的統一標準。展會現場設置了該智慧門店的體驗中心,以實體便利店為主體,通過人工智能、虛擬化技術等技術,將客流分析、商品識別、廣告推送、智能門禁、送貨機器人、智能識別秤等單一的終端,通過統一的前置機進行數據整合,具有高度集成的特點,且可滿足不同操作系統的使用。
據該項目的負責人深圳市零售智能信息化行業協會副秘書長程永生介紹,自2019年5月以來,該項目已在深圳多個美宜多生活超市試點應用,不僅降低了總體店面建設和維護成本,也擴展了精準的周邊客流和新的業務來源。據透露,某門店在運行該方案后,營業額同比增長了20%左右。程永生表示,接下來,該協會還將繼續整合協會內外輻射全國的行業資源,在全國范圍推廣該項標準,以智慧零售實體門店的標準化建設助力行業迎接未來數字化升級及規范健康的長足發展。
智慧門店體驗中心
除了前端的“無人”場景應用,金蝶云的財務和業務一體化管理系統,集智能要貨、一鍵配貨、快速更新價簽等功能于一體,實現隨時隨地管理門店,為傳統夫妻店、稍有規模的連鎖經營門店等面對行業革新踟躕不前的眾多中小實體店主提供了“擁抱互聯網”的解決方案。據其負責人介紹,門店智慧管理外,接下來該公司還將聯合上下游技術商開發“無感體驗”的消費應用場景。
華為云與百果園聯手打造的“云上果園”也在此次展會中亮相,在種植基地大棚安裝小型氣象站、土壤傳感器、攝像頭等一系列物聯網設備,幫助技術員對大棚做好溫度、濕度管理,為水果創造適宜的生長環境。從生產、包裝到運輸、銷售等多個環節,云和AI的助力都可以為水果產業帶來效率提升和安全保障。據了解,今年1月底,該項目在深圳南頭古城南北街推出“云上水果快閃店”也引發了消費者關注。
數字透視企業文化核心競爭力
2020年,廣東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2萬億元,同比下降6.4%。全省線上消費活躍度較高,公共網絡實現商品零售增長19.3%,總量占商品零售的26.5%。
“直營企業把握機會,正在做大做強,品牌沉淀積累后快速升級;加盟企業規范發展,數字化轉型后的新型加盟合作方式帶來了成功的探索;線上線下一體化成企業標配。”廣東省連鎖經營協會商業技術委員會聯席主席沈欣在總結2020年該行業的主要特征時表示,廣東連鎖經營做大做強的底層邏輯在于品牌愈發強大,出現大量獨立思考、深度打造品牌的企業。同時,統一管控逐步深入,從物的管控延伸到更精細的人、財管理,而基于IP的供應鏈生態是破局關鍵。
“IP、品牌、文化、美食將會是下一個五年廣東省連鎖經營主要引爆點。”沈欣判斷,當前,大部分消費市場已重新復蘇,行業進入快速洗牌階段,數字化轉型與升級成為主要發展動力。新的生產要素“數據”的加入,使得生態圈數據的掌握者可以重新定義價值鏈,由此帶來價值體系的重塑,為上游供應關系、消費者關系、渠道關系都帶來了新的變革,各品牌通過打造私域流量,業務數據化等方式搶占數據高地。
沈欣強調,商業需要有文化氣息,企業需要文化內涵,“獨立包容、誠信務實、創新共贏”的新粵商精神隨著連鎖而發揚壯大,在數字化轉型浪潮下,品牌價值進一步凸顯,知識產權成為核心競爭力之一,企業文化將成為經營根基。例如“真誠服務、傳遞信任、一枝獨秀”的百果園,“獨立思考、靈感創新”的喜茶,“讓服務有價值,讓維修有尊嚴”的一小時快修等都是鮮活案例。
沈欣表示,未來,鄉村振興帶來新的市場、新的增長點,下沉市場勢在必行。大灣區建設帶來的政策集聚效應,資本、人才聚集,加上產業鏈優勢延伸至連鎖體系,在全國乃至全球的連鎖經營將成為常態。
文章來源:中國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