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聊一下新晉的文創風口——劇本殺,其實劇本殺已經不是什么新鮮的創意了,劇本殺本身也在不斷升級中,從單純的破案到現在流行的沉浸式,其屬性也在改變,從游戲向社交轉移,而傳統文創也似乎嗅到了這股東風,敦煌順勢推出了沉浸式房車劇本殺,游客能一邊欣賞西北風光,一邊體驗沉浸式景區實景搜證,完美了結合了景區打卡和劇本解密,已經在網上掀起了熱烈的討論。
游客紛紛給這種創意點贊,有人甚至從另一角度贊揚了這個創意,說它是懶人必備,不用做攻略、準備打卡衣服和攝影,這種形式可以一站搞定,當然,也有人質疑,劇本殺和文旅結合,游客真的喜歡這種跨界嗎?
看一組數據。據美團《2021實體劇本殺消費洞察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國劇本殺相關實體店超過30000家,預計2021年國內劇本殺市場規模將超過150億元,消費者規模或達941萬,30歲以下的年輕人群超7成,消費頻次在每周1次及以上的用戶超過4成。
尤其,人們對沉浸式體驗的熱衷由來已久,無論是二次元界的cosplay、餐飲界的各種風格的裝修、文旅界的各種小劇場……每次在此基礎上出點小創意或是換種風格,都有大概率能“網紅”,大眾十分吃這套。
“沉浸式體驗”、“劇本殺”都是當下熱門,文旅則是游客必需,那三者結合,則不可謂不期待。文旅其實很早就與“沉浸式體驗”相結合,奈何,空有“體驗”,“沉浸”不足,在發展文旅演藝時,過分關注視覺技術、舞臺效果帶來的直觀體驗,要不是就是像沉浸式劇場《知音號》一樣難以復制,劇本殺更好能過補足這些不足。
HUANG CUN
其實沉浸式劇本殺早已經有文旅開始嘗試了,景德鎮浮梁縣景區將實景沉浸式劇本殺作為最大的賣點,《幻鄉·滄溪風華錄》讓景區的游客都變成了“玩家”,并設置NPC與玩家互動,有沒有感覺像是更沉浸版的迪士尼,并將其中餐飲、住宿等商業與“劇本”進行聯動,在增加游戲趣味性、體驗感的同時幫助景區增收。
劇本殺相比其他沉浸式文旅的一大優勢便是形式可復制,這個景區可以采用劇本殺,自己編寫劇本將趣味性、文化傳遞、商業都融入其中,那個景區也可以,在原有成熟業態的基礎上用+的形式融入進去,對荒廢的地段進行實地改造,對劇本進行不重復體驗,激活景區活力。
劇本殺相比其他沉浸式文旅的一大劣勢便是對內容高要求,說到底,一旦文旅進入劇本殺這個行業,那其競爭者便不是其他景區而是其他劇本殺店,游客是因為這個噱頭來的,如果內容不足以讓他們留下,為什么不就近找個劇本殺店呢,要知道,截至2020年底,全國劇本殺相關實體店超過30000家,文旅應該合理運用自己的優勢,而不是只花大價錢搭個殼卻無法合理運營下去。
HUANGCUN
從沉浸式劇場到沉浸式劇本殺,文旅一直在貫徹“沉浸式”,可并不是所有景區都有這個實力去開展“沉浸式”的,一些小眾景區無論是前期的實景構造還是后期的運營都不足以支撐得起“沉浸式”玩法,像這次敦煌這種,將“沉浸式劇本殺”開拓到戶外,也許是個不錯的突破,僅將景區作為其中一個點,倒是能減少很大的壓力。
黃村文化創意產業園認為,文旅已經在摸索文旅+沉浸式劇本殺的可能性,不斷升級和突破其中出現的每一個問題,而年輕群體也對其十分期待,這至少證明“沉浸式劇本殺”對于文旅深耕年輕群體是有積極作用的,劇本殺跨界文旅,更是能開拓更多的業態,雙贏!
文章來源:文創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