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疫情常態化,各大商場從暫停營業逐步恢復到正常營業,從線上逛街到線下開放堂食,抗疫之戰似乎迎來了勝利,然而面對時起時伏的疫情形勢,對于線下購物中心而言,新的挑戰可能才剛剛開始。
近年來,“體驗式消費”的熱度持續升高,而這其中,“藝術+商業+體驗”的組合模式無疑是業界公認的“殺手锏”,逐漸成為新時代商業皇冠上的明珠。藝術與文化的融入為傳統的商業綜合體注入新的活力,帶來強大的流量。下文將結合案例進行深入介紹。
上海環球港
回首2020年3月,環球港首屆“花朝節”正式登場,作為疫情期間商業地產首個線下自創ip營銷活動,獲得了業界的廣泛關注。
活動以花卉美景為主線,營造了“美好,冶愈,解壓,健康“的公眾環境,與消費者產生共情,粉色櫻花大道刷爆朋友圈,首現魔都購物中心
400平唯美中式花園,定時的櫻花雨,吸引了表白的情侶及古風著裝社團拍照,成了魔都最浪漫的表白地,同時帶來大量消費者的自發傳播?;顒雍芎玫奶嵘松虘艚洜I信心,也提高了消費者的消費欲望,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活動效果。
今年,隨著環球港自創ip營銷活動“環球花朝節2.0”再次盛大啟幕,環球港儼然化身為一片片浪漫唯美的花海。場內多種春花綠植隨處可見,層層疊疊、讓人賞心悅目。
如云似霞的8米巨型櫻花樹空降在上海環球港南廣場,嫩粉色的花朵在風中紛紛揚揚,近萬朵櫻花傾情綻放,浪漫而夢幻;四樓玻璃廊橋花開爛漫,層層疊疊,連綿不斷,仿佛一片花的海洋。
上海環球港傾心為消費者們帶來專屬春天的浪漫,讓每一位消費者以沉浸式氛圍體驗到花朝節的別樣之美。
龍湖漳州紫荊天街
龍湖杭州紫荊天街,在線下推出“美好發聲研習所”打卡景點,場景雖不大,頗具未來感的奇幻色彩,卻自帶高顏值濾鏡?,F場的互動裝置不僅能發出聲音,還能邊互動邊獲得商戶優惠券。
結合當季營銷主題,龍湖杭州紫荊天街在場內連廊、主出入口,自行打造品牌服飾春季DP展,通過簡約的幾何展臺,和高明亮度的紫色、綠色,突出主題性的品牌服飾,為商場營造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春季潮流景象,刺激顧客的消費欲望。
春日藝術展共有兩個展覽點組成,美好研習所和發聲研習所,利用視覺美感為消費者制造不一樣的第一印象,也豐富了藝術展的互動性和可玩性。
以“濾鏡”為靈感,打造林間群像,仿佛置身奇幻色彩世界,在這里你可以感受到久違的聲臨其境,內含的聲音小游戲可以充分體現多人協作的默契感。仿佛迷宮一般的濾鏡之林,隨手拍下都是一張絕美的人物照。
北京三里屯:GENTLE MONSTER
在百花齊放的眼鏡行業,GENTLE MONSTER 留給大家的印象一定不是常規的眼鏡店,GM 源源不斷對外輸出"創意與藝術"的融合,通過視覺層面給消費者帶來沉浸式的購物體驗,傳遞屬于 GENTLE MONSTER 的獨特美學氛圍。
GM 通過其獨特的設計語言輸出著自身對于"創意"與"藝術"相融合的理解,讓人感覺每次購物更像是在逛藝術展。
同時 GENTLE MONSTER 對于青年文化有著強大的洞察力,它清楚年輕消費者所追求的"離經叛道",并通過新生代設計師的創作符號與他們對話,從而產生共鳴。
通過自身每一次的"特立獨行"抓住了更多的年輕客群,正如它的品牌宗旨——通過視覺化創新不斷地給消費者提供新鮮體驗,獵奇 + 特別+藝術化體驗,這些都是當代年輕人無法拒絕的三大特征,而這也讓 GM 成為大家心目中相當特別的存在。
商業空間將成為藝術品的新市場?
傳統上,藝術作品是作為主體被欣賞和膜拜的,藝術本身是不需要取悅大眾的,無論大眾的接受度與否,藝術始終有自帶的高度,它就在哪里?,F在,藝術更多的融入到了人們的生活中。藝術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消費者。
藝術+商業+體驗=購物中心未來新趨勢
中國商業地產在經歷了黃金十年的爆炸式發展之后,如今已經迎來精耕細作的時代。大量同行之間的同質化競爭,電商市場的火熱發展,以及市場消費理念及習慣的悄然改變為購物中心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和挑戰。
而實體商業所承載的功能也不再僅僅是一個購物場所,二是一種生活社交方式。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希望到達實體商業后,獲得的是一種全新的心境與體驗。
絕大多數購物中心沒有自己的“特質”,只是成為鋼筋混凝土堆積而成的堡壘,缺乏鮮活的生命力。傳統的商業中心亟待轉型升級。需求個性化、服務產品化和場景體驗化成為了新零售時代購物中心發展的核心要素。
結合上文的成功案例我們可以看到,立足“小眾化”的藝術主題購物中心,通過文藝美,將消費者引入賣場,從而形成消費,相比其他依舊在“百貨+餐飲+休閑娛樂”模式上徘徊的其他購物中心,確實是一種開創。
藝術主題的購物中心不再用商品吸引消費者,以藝術品為主題的文藝體驗也對消費者形成了強大的拉力。
藝術購物中心面臨的挑戰
體驗+藝術業態目前在全球十分流行,而國內商場仍在起步階段。單純以購物為目的的消費已時過境遷,這也印證了當下“體驗+藝術商業”這一趨勢。“體驗+藝術”也已不是簡簡單單加大餐飲、休閑娛樂的比例,而是要更多融入文化和創意等元素,延長顧客逗留時間,真正成為工作和家庭以外的“第三空間”。
國際購物中心的差異化是通過對不同品牌和不同業主做不同的整合進駐資源形成的差異化,而中國的零售商競爭不充分,還有很大的差異化和經營的空間,要想實現“主題化”,購物中心還需要有很強的耐心培育市場。
“藝術商業主題化”是一個大且強化的概念,無論從建筑風格、運營方式、商品品類、服務內容等各個方面,都應突出比較大的主題比重。如果單純是建筑形態上的主題化展示,只能看做是個“亮點”。
結語
美國藝術家沃霍爾曾經說過:“藝術商業是商業的下一個階段。”從近幾年的市場行情來看,藝術元素與商業的嫁接將會成為一種新的趨勢,二者之間的關系并不是借勢,而是共生——用藝術品來克服消費者對于購物中心的審美疲勞,既能突破藝術“被仰望”的格局,又讓公眾在購物休閑時不覺乏味。
展望未來,處于疫情常態化形勢下的商業要復蘇,不確定性的”報復性消費”,不可完全指望。商業化營銷就像是探討人性,相信藝術化空間體驗對挖掘消費者的需求會起到更加強有力的助力效應。
文章來源:風景文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