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决赛地点2022_哈里森·巴恩斯_帕楚利亚_足球直播在线观看免费 - 英超法甲

`
P.M.視點

鄉村旅游看袁家村,這里藏著中國鄉村振興的秘密

來源:巔峰智業       作者:巔峰智業       時間:2022-05-23


從2007年開始涉足文旅產業,到如今2022年,袁家村已經走過15個年頭,卻仍然在中國鄉村文旅版圖中占據一席之地。這不禁引人思考:袁家村的火爆或許可以作為陜西地域文化消費認同的縮影,但為何在眾多“民俗村”林立的鄉村文旅紅海中,袁家村仍然能保持穩定的客源增長,甚至吸引了國內外不同文化語境下的旅游者?在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實踐與政策背景下——學習袁家村到底是在學什么?

從農民創業平臺到富民鄉村產業

袁家村從“關中民俗”這個基點出發,歷經民俗文化旅游期(2007-2010)——“餐飲+旅游”規模爆發期(2011-2016)——品牌價值彰顯期(2017年至今)“三大發展階段”,十余年的沉淀終于造就了其“鄉村旅游第一村”的地位。


2007年的袁家村,東西一條街,南北兩排房,這是上世紀90年代袁家村新農村建設時候建的房子,跟周邊村民比住得很好了。但是搞旅游沒有景觀價值,游客不會來。十年后會有多大的變化呢?

今天的袁家村,重新恢復和構建了一個傳統村落。面積擴大了,遠處隱隱約約可以看到一個小區,因為現在到袁家村投資開店做生意的人多了。


坦率講袁家村不是傳統村落,但2013年住建部就頒發了傳統村落的牌子,現在掛在袁家村的村口。

光有景觀的變化不能說袁家村是一個奇跡,我們村不大,62戶,不到300人,現在在袁家村投資開店做生意的人超過了1500人,實現穩定就業3500多人,帶動了袁家村周邊從高速公路出口到袁家村有2萬多農民,因為袁家村搞旅游使得他們的收入增加了。旅游成功與否有兩個硬指標,一是客流量,二是旅游收入。我們客流量這兩年每年都在700萬人以上,營業收入以袁家村范圍內來計算,將近5億的收入。但是袁家村旅游最大的意義是村民收入增加了,從2007年人均收入不到4千塊錢,截止到2019年人均純收入超過了10萬元以上,上到多少?可以跟我們的村民交流。


袁家村的房子,13年前,貼瓷片的房子一年租金兩千塊錢都租不出去。但是今天不一樣了,租金都在10萬元以上。我們一直沒有搞房地產,去年有一個地產項目開盤,售價約每平方2萬多。有村民問我,他家房價多少錢?我說至少3萬,這種財產性收入的提高也是以前不敢想的。

什么是袁家村模式?大多數人心目中的袁家村模式就是荒郊野嶺搞個小吃街,把美食做好,吸引人過來旅游。錯了。在這兒我重復一下我們的定義,袁家村模式是袁家村黨支部和村干部發動、組織和帶領廣大村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因地制宜、創新解決三農問題,堅持三產融合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初步實現鄉村振興,這樣一個思路和經驗總結。我們列了十條,不一定完善,但是我覺得能做到其中幾條,可能接近于袁家村,把袁家村理解為小吃街模式就和我們袁家村的實際差太遠了。





我做個簡單的分析:

我們搞了鄉村旅游和三產融合的商業模式,我們構建了一個商業綜合體。大家到袁家村去看,業態豐富,市場繁榮,生意紅火,家家戶戶都掙錢,人山人海,你看到的是一個成熟的商業模式。但是大家沒有注意到,這個商業模式是建立在一個組織模式之上的,就是袁家村不像烏鎮搞封閉式景區,而是全村村民都在里面生活狀態下搞商業模式。如果不能把村民組織起來,干不成這個事,所以我們還有個組織模式。

我們今天討論一下袁家村的商業模式,怎么定義袁家村的商業模式?袁家村的商業模式就是鄉村生活綜合體。這個鄉村生活綜合體解決了袁家村的三大問題,現在搞鄉村旅游實際上都面臨三大問題,資本下鄉也面臨著三大問題,袁家村解決了。第一袁家村通過構建鄉村生活的綜合體,恢復和重建鄉村生活,我們導入穩定均衡的大規模客流,在遠離城市的空心村解決流量問題。第二通過三產融合方式解決了鄉村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的問題,第三通過股份合作的方式解決農民共同富裕的問題。


我們發現資本下鄉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很多都沒有解決,我們花再多錢造景觀也吸引不來人,綠水青山如何好也吸引不來人,沒有流量,一切無從談起。袁家村把這個問題解決了,袁家村搞了不一樣的鄉村旅游,袁家村沒有造景區,村就是景區,家就是景點,村景合一,進村入戶交流沒有任何障礙,民俗鄉愁可以深度體驗,體驗鄉村生活的真實性和獨特魅力。

如果我們把袁家村比作一部鄉村生活連續劇,那么黨支部書記郭占武這個沒有讀過多少書的人,就是這部連續劇的總編劇和總導演。村集體是制片人,也就是出資人,村干部是劇務組,每天忙著做具體的事情。全體村民是本色演員,外來投資人都是友情出演或特邀明星,袁家村村子本身就是實景演出的大舞臺,游客是觀眾也是劇中人。前5年來袁家村的業內人士全來批評我們,這不對,那不對。5年后火了,專家學者說這也對,那也對。我就感到很奇怪,到底我們對不對?袁家村是誰干的?郭占武呀,一個沒學過旅游,沒學過規劃設計的非專業人士,帶著全村以中老年為主的村民把這個事情干成了。現在專家還破解不了為啥干成了?這才是問題。干成了不是問題,破解不了是問題。所以袁家村到底在賣什么?是在賣小吃嗎?我告訴你一個真相,你想不到,袁家村小吃街開始的時候沒有一個人做過小吃,全是周邊的村民,丟下鋤頭拿起桿杖,現學現賣干起來的。近百個店面,都是郭占武一個人設計的。如果你覺得味道好的話,絕對不是你想象的那個情況,可能這個小吃有獨特的因素在里面,大家可以去考慮。


袁家村是來前想不到,走后忘不了,看著很簡單,就是學不會。從西安周邊到全國各地學袁家村,復制小吃街的至少在100家以上,為啥沒有成功的?為什么一個沒有學過旅游規劃的人搞的東西,這么多專家學者破解不了,復制這些東西還成功不了,為什么?大家要想一想這個問題。

袁家村發展的邏輯是從鄉村生活到鄉村生活。如果把鄉村生活作為目的地的話,就要解決農民主體性問題。昨天趙普先生講得非常對,如果把農民都趕走了只剩建筑,在建筑學上有意義,但是對旅游、鄉村生活就沒有意義。他忘了講第二點,原生態的生活如果不能作為旅游產品向游客出售也是沒有意義的,所以袁家村以農民為主體,鄉村生活是可以賣的。


我們現在是在大都市的大酒店里講鄉村振興,農民主體在哪里?如何體現?我們還沒弄明白。

袁家村的農民創業平臺,都是村民在干的事,村民祖祖輩輩干的事情,那么自然,那么親切,這就是你想要的鄉村生活。當然這個鄉村生活是經過郭占武精心設計的,既保留了傳統鄉村生活的核心要素,又滿足了城市市民的旅游體驗需求。

共同富裕,很多人到袁家村只顧著吃小吃了,你抬頭看一看,把小吃街合作社入股社員名單都掛在墻上讓你看了。袁家村沒有搞那些雕塑、景觀,把本來應該在村財務室帳薄上的名單掛在墻上,就是告訴我們城里人,袁家村是農民創業平臺,你花的每一分錢不是給郭書記了,都進了村民的腰包,你花的越多越說明你越有情懷,越對農村農民有感情,大家再吃小吃就多吃點,能帶多少帶多少,包郵。


我們看袁家村富民鄉村產業發展路徑很成功。我強調一點,鄉村旅游,在農村干事千萬不要把城市過剩的商業和同質化的商業搬過去。袁家村產業發展一個順向一個逆向。讓農民做農民擅長做的事情,把鄉村產業做起來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很多城市資本下鄉,把城市的過剩商業,同質化商業搬到袁家村,最后都失敗了。

袁家村構建了一個鄉村生活綜合體,是以村民為主體的鄉村生活綜合體,有沒有綠水青山?有了更好,沒有也不重要。你不是古村老鎮也不重要,你沒有人文資源也不重要,需要創新,通過創新可以構建滿足城市市民需求的鄉村生活。這樣就大大降低了固定資產投資,你不需要造一個大門,不需要造一個游客接待中心,一棵大樹就是村口的標志,村委會也可以作為游客接待中心,固定資產大大降低了。把節省的部分資金用于對農民的培訓和產業的培育,更有價值。


我們在鄉村建了很多空間,不知道往里裝什么內容,袁家村每一間房子都是先確定了這個房子有什么用才去蓋,千百年來中國農村都是這樣的,蓋房子有什么用才去蓋,我需要豆腐坊就蓋個豆腐坊,需要油坊就蓋個油坊。

農民是鄉村的主人,在自己家經營成本很低。我們城市市民下鄉成本太高了,所以我們還要依靠農民。特別是這樣降低了運營成本,大家知道烏鎮是四千人領工資,類似于袁家村這樣的景區大概需要300人領工資,袁家村領工資的不超過8個人,這么低的成本為什么呢?很簡單,袁家村是一個村組織。任何時候都不要丟了村,一旦變一成企業,政府也不會把你當做村來看了。鄉村振興核心是村和村民,我們在這個問題上需要思考一下,我們要導入客流,發展鄉村產業,構建鄉村生活綜合體可能是個好的路徑。

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袁家村的道是農民為主體。我們有回民街、祠堂街、書院街,今天也有酒吧街、日本料理、高端民宿了,所以你不要光在袁家村小吃街轉,也推開門走進深宅大院看一看。什么風把你吹來?鄉村振興之風。中國第一家鄉村星巴克落戶袁家村,肯德基也正式開業了。


村里的老人過生日也不需要到西安買蛋糕了,臺灣品牌蛋糕店也在我們這里開業了。全市第一家五星級酒店瑞斯麗酒店,也在袁家村落戶了。咸陽市動物園也搬到我們村來了。袁家村形成了強大的品牌,以三農為內涵的品牌。構建鄉村生活綜合體,我們認為對應一個大都市,對應周邊一個城市群,城市市民是需要體驗鄉村生活的,問題是你能不能把鄉村生活這種形式表現出來,讓城市市民能夠反復消費,充分體驗。

袁家村還有一個更大的產業,就是我們的健康餐飲和食品安全。袁家村今天已經走出去了,在西安開了19家連鎖店,未來還會有更大的擴張。除此之外,在青海、河南、山西都有對外合作的項目。我們走到哪兒,都把當地的鄉村生活挖掘、體現出來,恢復和活化一個傳統村落及鄉村生活。

鄉村振興關鍵在于創新,我們現在高談闊論鄉村振興,從中南海到縣委大院都在說,我就問一個問題,給你一個村,交給你搞鄉村振興,你要多少錢陳書給你多少錢,要多少資源劉博士給你配多少資源,你能不能做成第二個袁家村,或者做到袁家村的1/3?我覺得很難。鄉村振興在理論上、戰略上和政策上都很清楚,但是具體到一個村我們不知道該咋做了。進到一個村怎么把這個村做好?袁家村提供了重要的借鑒和參考。我們能不能把袁家村概括、歸納、總結出來的一些規律性的東西運用到實際中?像劉鋒博士7年前去袁家村時說的,袁家村是通過旅游解決村里的三農問題。當時沒有鄉村振興這個概念。我相信今天劉鋒博士對袁家村的認識也會有新的高度。鄉村振興進入實戰,可以從袁家村吸取的經驗教訓非常多。


結語

“把生活最直接的反映出來”是袁家村最大的吸引力。

“原真性”的保護在鄉村發展文旅產業的過程中尤為重要,一切改造與項目建設都應以不破壞當地村民的文化生活與村莊的整體氛圍為前提,極力避免脫離地方文化脈絡和喪失地方感的問題——“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是文化、是產業、是生態,但歸根結底是生活。

袁家村帶給我們重要的啟示便是保留“原汁原味”的本地文化,整個村都是旅游景點——這也是避免繼鄉村“空心化”之后,由于開發旅游業導致原住民失去故土、丟掉文化而使得鄉村遭遇“再空心化”的關鍵。

鄉村旅游需要喚醒人文關懷,而不是沉溺于資本的狂歡。“要房要地不要人”的鄉村旅游開發模式不但不能讓農民真正受益,也會使旅游變味兒,畢竟對城市居民而言,具有真正旅游吸引力的是飽含文化原真性與生態自然性的鄉村。不論是文化產業、藝術介入、旅游開發,亦或是任何產業賦能鄉村振興,都不應忘記的便是——“以人為本”,即發展這些產業是為了誰而發展?為了誰而建設?為了誰的利益而存在?

避開鄉村真正的主體(農民)搞鄉村旅游是不友好、不正確的開發思路。這也許是“袁家村精神”所能帶給我們的啟迪,而遠非一條小吃街、幾件民俗產品和幾間網紅民宿那么簡單。

文章來源:巔峰智業

Copyright ? 2021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備11004787號-2
×

歡迎撥打一對一免費咨詢電話: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詢我們的在線客服

在線咨詢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