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萬物皆有光,光影變化之間,是創新場景空間源源不斷的創作源泉。近日,深圳灣萬象城上線的60米光影長廊,即以道路為媒介,通過燈光投影,融入海洋、花海等等元素,讓原本單調乏味的道路瞬間成為打卡愛好者的出片空間。
數字化時代下,萬物皆可賽博朋克,打造數字多媒體技術與光影科技深度結合的光影藝術場景,已經成為購物中心取悅年輕人的主流方式,它們是購物中心發展夜經濟和打造沉浸式體驗的“小能手”。
本文,將為大家呈現近期購物中心的“光影藝術作品”大賞,以及探討一下,光影藝術的“誘惑”何在,能讓購物中心如此鐘情于它?
光影藝術作品大賞
近期,2021深圳光影藝術季獲獎結果出爐,自去年年底,多個國家及地區的145組共284件光影藝術作品在深圳的7大展區展覽。值得一提的是,據不完全統計,這些參賽作品中,有27件光影藝術作品落地15個購物中心。
縱觀這些作品的表現形式,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是燈光藝術裝置;二是燈光投影;三是LED屏幕。下文,筆者將從中選取部分代表案例以及穿插近期的光影藝術案例,組成“光影藝術作品大賞“,以饗讀者。
·燈光藝術裝置
燈光藝術裝置無疑是購物中心光影造景中最常見的一種手段,表格列出的作品中,遠超一半的作品采用燈光藝術裝置的方式點亮夜晚,而不同形狀、不同用料組合而成的發光裝置,帶給消費者的視覺觀感和感受也不近相同。
當中,有的購物中心引入國外成熟設計團隊的作品, 營造與眾不同的視覺盛宴,為城市發展夜經濟添磚加瓦。
以深圳萬象前海攜手澳大利亞知名光影團隊Eness帶來的飛艇樂團為例。在Eness團隊的設定里,飛艇樂團來自神秘的外太空,它們形狀各異,由多個具有較強透光性的充氣裝置組合而成,整個裝置最特別的地方在于,樂團能根據感知到的游客的動作和聲音,反饋出相應的顏色與音效。有趣的是,時不時的,樂團們還會眨巴著大眼睛好奇的看著來來往往的人們, 就如同一個調皮搗蛋的小孩,無時無刻都在吸引著游客的注意。
利用聲光電效果,Eness讓充氣裝置“大殺四方”,據悉,該裝置曾到訪過美國華盛頓、墨爾本以及上海, 深圳場為團隊首次在華南展出的全新作品。
· 燈光投影
去年,恰逢深業上城4周年之際,項目聯同藝術家徐敏琪帶來一場為期兩個月的《 尋夢海域·「光影上城」》燈光藝術展, 整個展覽的藝術裝置以“瀕危動物”為主題,夜幕降臨,以“星途、鯨現、幻旅遷徙、森林星海、暖洋共生、鯨魚巡游”為題的6大藝術裝置被點亮,為深業上城的的戶外小鎮添加了更多色彩。
而讓消費者津津樂道的,還有伴隨來自光之未來的宇宙生命OHOH一同出現在南大門樓梯的流動光影,燈光投影下,當游客踏上樓梯,活靈活現的錦鯉盤旋在腳下,這一舉動,讓原本平平無奇的樓梯瞬間成為絕佳的拍照打卡點。
無獨有偶,以燈光投影為媒介,讓毫無生機的商場冷角“活躍”起來的一幕,近期也在深圳灣萬象城上演。4月下旬,由日本知名藝術家松尾高弘特別創作的60米光影長廊亮相深圳灣萬象城一號門,白天是道路,天黑之時,設備開啟后, 從海洋深處而來的鯨魚暢游在道路上,耳邊不時地,還會響起陣陣海浪聲。
據現場工作人員描述,光影街道開街以來,最常看見的,就是小孩子們追逐鯨魚奔跑的身影,而當鯨魚游到盡頭,隨之切換的花海場景,也讓不少情侶漫步其中。
上述兩個案例,都是利用燈光投射,喚醒了商場里原本不起眼的一角。隨著NFT熱潮席卷全球,全球首個世界遺產建筑NFT數字藝術作品《巴特羅之家·高迪的意識世界》誕生,這場驚艷全球的多媒體表演由西班牙天才建筑師安迪聯合數字藝術家雷菲克·安納多爾創作,從建筑本身汲取靈感,利用先進的技術來捕捉和彰顯巴特羅之家標志性的外墻,重新定義博物館體驗。
· LED屏幕
數字化時代,LED屏幕是最常見的科技產品,如落位于One Avenue卓悅中心,由UFO媒體實驗室創造的《像素體》,畫面中的正方體和圓柱由LED屏幕組合而成,這些像素匯聚成的構筑物任意變換著自身的貼圖、材質和光影,新穎奇特的視覺感應,成功讓圍觀的行人陷進一個虛擬與現實交界的?時空。
光影“誘惑”何在?
從上述案例不難看出,購物中心借助光影藝術作品進行場景賦能,更多的是呈現在戶外空間上。在購物中心激烈的場景革命大戰中,光影藝術場景可以攻破場景同質化的壁壘,為商業差異化運營提供新思路。
對于消費者而言,人類的眼睛總是容易被場景中最亮的元素所吸引,酷炫的光影藝術元素吸引往來的人群駐足欣賞和拍照打卡,當消費者將這一動作分享至社交平臺,形成網絡自來水,商場引流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以深圳萬象天地為例,在光影藝術季期間,其集結法國里昂燈光節三大獲獎作品《愿望飛鳥》、《風之靈NJORD》、《趣浪VERBIER》。其中,趣浪VERBIER由法國Collectif Scale藝術團隊創作,靈感來源于阿爾卑斯山脈,不規則布置的線條隨音樂擺動,可視化的音律給人們帶來用眼睛"聽"音樂的別致感受。
據悉,活動期間,深圳萬象天地人流量同比增長136%,營業額同比增長106%。
在數字化時代,融入光影藝術作品的場景無疑將頻繁出現在購物中心里面,基于此,我們分析了其“拿捏”購物中心的背后, 主要有以下兩點內容:
·點亮夜經濟
當前,在多措并舉活躍夜經濟的政策下,夜經濟成為商業趨勢,在夜場景空間氛圍營造上,“光影”一直充當著場景補足的重要角色,它們是氛圍的制造者。
以歡樂海岸此前打造的“拾光新境”光影主題作品為例,以科技、藝術和環境賦能光影,借此為城市發展夜經濟增添活力。呈現有由西班牙畫家、媒體藝術家Javier Riera創作的光影藝術作品《樹叢投影-Landscape》,利用歡樂海岸水邊樹叢的自然景觀,以戶外投影的手法為游客帶來了樹木景觀別樣的幾何之美,投影作用下,一貫“高高在上”的樹木,也激發起了游客的分享欲。
《樹叢投影-Landscape》
同時,還呈現有由中國上海媒體藝術團隊;C(SemicolonC)打造的光影藝術作品《聲音棱鏡》,多組戶外屏幕組合而成場景,到了特定時間,這里將化身為舞臺,由國家級表演團隊為消費者獻上原創舞蹈表演。此外,項目還連同品牌,以"光影"為題,發起攝影有獎活動,以此增強三者間的黏性。
·提高互動性
科技快速發展之下,讓光影藝術裝置除了拍照打卡屬性外,結合科技的手段,也衍生出了多元的玩法。例如前海HOP天地展出的《樹聯網TREE OF THE MOMENT》,從裝置外形上看,其由多個發光的正方體組合成樹狀形狀,乍一看,像個“花瓶”。
事實上,它更大的作用,是像我們小時候玩QQ郵箱里的“漂流瓶”一樣,游客可通過掃描上面的二維碼,將自己的心事投遞出去,被放置在寶安會場的同一裝置所接收,當這邊的游客掃碼后,投遞出去的心愿機會變成一張綠色便簽落下。提高互動性的同時,還上演了一波回憶殺。
《樹聯網TREE OF THE MOMENT》 裝置展示與互動演示
結語
存量時代下,商業競爭內卷不停,生處于數字化時代,科技賦能購物中心"場景"升級,眼下,由裸眼3d、光影技術、虛擬成像等常見的數字媒體衍生的場景廣泛出現在商業空間里,光影、藝術、科技三者碰撞產生的美,奇妙又迷人,它們賦予了空間新生命的同時,價值也進一步凸顯。
后疫情時代,消費者對戶外空間的需求愈發顯著,因此,購物中心在室外搭建的光影藝術場景,搭配市集、主題街區等營銷活動,效果也會更加明顯,讓消費者為“場“而來的同時,還能刺激消費,對周邊的店鋪形成引流。
另一方面,光影藝術的應用需要技術的不斷摸索,特別是科技類的投入成本更多,當實際滲透到消費場景中,產生的轉化效果卻難以評定,凸顯光影藝術應用的商業價值,也成了這門課題中的重點難題。
光影"誘惑"迷人眼,披著好看皮囊下的光影藝術場景,本身即為最好的引流神器,在場景革新和顏值主義受追捧的命題之下,可以預見,未來,光影藝術場景將以多元化形式裂變,實現更多空間、功能延展。
文章來源:銥星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