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建設正成為當下時代發展熱點之一,網絡上有著大量的“沉浸式XX”格式標題。對于當前的網絡受眾“沉浸式”已經不是什么稀奇的事物,當人們被視頻平臺的沉浸式吃播、沉浸式化妝、沉浸式讀書、沉浸式催眠等等詞條所吸引的時候,卻并沒有真正明白沉浸式的真正含義。隨著沉浸戲劇、劇本殺、密室等新型業態漸熱,沉浸式技術不斷演進,沉浸式產業發展日益多元,人類已經進入“萬物皆可沉浸”的新時代。
那么什么可以觸發消費者產生沉浸式感知體驗,同時這種體驗所帶來的感受究竟是什么?或許通過“心流理論”的分析與指引,可以讓消費者明白什么樣的體驗才可以被稱之為沉浸式體驗,對于沉浸式業態的設計者而言,才能夠清晰明確未來的設計方向。
一、什么是“沉浸式”?
沉浸就是讓人專注在當前的目標情境下感到愉悅和滿足,而忘記真實世界的情境。
心流思維概念圖
“心流”(Flow)一詞是由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米哈里·齊克森米哈里(Csikszen tmihalyi Mihaly)在1975年提出。他在研究人的創造力時發現當人們在進行自己所熱愛的工作時會產生與日常體驗所不同的體驗感知,這種心境往往會使人忘卻時間、空間,無償的付諸全部精力于此,并且感受到非常快樂,由此人們在這種體驗中能夠爆發出驚人的創造力,齊克森米哈里稱之為“心流”。
心流理論的基礎觀點非常簡單,但是非常有力地解釋了人們廢寢忘食地投入一件事情的狀態(參見下圖):
心流模型
心流理論的核心就是說人在技能與挑戰匹配時才能達到心流狀態。心流體驗是人的最優體驗,正是它在我們當前面臨的挑戰和本身能力相匹配的狀態下,我們能達到沉浸在當前情境中,而忘記真實世界的狀態。
我們可以試想以下,什么游戲會讓你投入地廢寢忘食,肯定是那種有一定挑戰,并且我們自己根據已知的條件判斷自己是有能力應對此挑戰的。如果太難,估計在嘗試幾次后就放棄了,并且人會越來越焦慮,而感受不到本身過程中應有的樂趣和滿足。而如果太簡單,我們就會感覺到無聊,也迅速放棄了當時的體驗。
心流體驗概念
心流體驗是人的最優體驗,就正是它是在我們當前面臨的挑戰和本身能力相匹配的狀態下,我們能達到前述的沉浸在當前情境中,而忘記真實世界的狀態,所以經常會出現我們認為只不過玩了幾局DOTA,而已經從中午到天黑了。
沉浸式博物館
因為心流能改變人對真實時間的感知能力。(當然心流狀態并不限于游戲領域,任何可以達到忘我、忘乎時間的狀態都可能是心流狀態。)
“心流”體驗時的幾大特征:
研究發現,心流體驗的產生具有跨階層性、跨性別性、跨年齡性、跨活動性和一定的跨文化性。
當人們體驗到心流時,他們完全被所做的事深深吸引,自身的興趣完全融入其中,專注在自身注意的事情上,并且喪失其他不相關的知覺,就好像被活動吸引進去一般。因為過于關注、渾然忘我而無暇去思索其他問題,自我意識消失,感覺時間過得特別快或特別慢。
具體來說,處于心流狀態中的人幾乎都有以下幾個共同特征:
1.完全沉浸。全身心都投入到了你正在做的事情上,周圍的事物變化你都會忽略掉。
2.感到喜悅。與平時的喜悅不同,是一種極致的情感變化。
3.目標清晰。能夠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接下來要做什么,也知道自己怎樣才能完成的更好。
4.力所能及。自己當前的能力能夠匹配你正在進行的任務,不會浪費你的能力也不會讓你做不到。
5.寧靜安詳。內心靜如止水,沒有什么事情能夠打擾到你,甚至喪失自我覺察,與做的事情融為一體。
6.時間飛逝。在體驗心流的時候會感覺時間過得很快。
7.內在動力。內在的動力一直驅動你做這些事情,來自內心的驅動,不會受到外部的影響,能夠保持初心。
沉浸式密室
二、如何讓自己進入“心流”狀態?
根據研究顯示,人們在做自己喜歡或者有興趣的事情時,會更容易地進入“心流”狀態。所以,我們需要找到自己喜歡或擅長的事情,這樣能夠更容易的去體驗“心流”。
首先,針對將要做的事情要制定一個階段性的計劃,并且每一步計劃都要有一個明確而又具體的目標。
擁有明確的計劃步驟,能夠讓我們內心的慌亂減少,內心的目的更加清晰明了,讓我們認為自己能夠更容易地達到最終的目的。
制定具體的目標,能夠讓我們清除心中的雜念,更加集中注意力,將全身心都投入到這件事情上,確信自己能夠完成目標。
其次,你的階段性目標完成后,要對自身進行反饋。
我們在反饋時,需要理清思路,回憶自己在完成目標之前的狀態,思考自己在某些地方做得是否到位,檢查自己的計劃之中是否存在漏洞。
及時的反饋可以讓我們減少犯錯的次數,以免讓我們感到受挫而喪失內部的動力,同時,也可以讓我們及時的改進錯誤。
最后,選擇在我們能力范圍內的挑戰任務。
在生活中,我們選擇的任務如果難度超過了我們的能力,我們就會感到很沮喪,反之,我們就會增強內部的信心,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沉浸式體驗場景
沉浸式體驗,既包括人的感官體驗,又包括人的認知體驗。而事實證明,沉浸式體驗的活動才能創造最令人投入的“心流”。
沉浸式體驗
1.實景演出場景,即以真山真水為演出舞臺,以當地文化、民俗為主要內容,融合演藝界、商業界大師為創作團隊的獨特的文化模式。它是中國人的獨創,是中國旅游業向人文旅游、文化旅游轉型下的時代產物。
沉浸式游樂場
沉浸式體驗往往即包括人的感官體驗,又包括人的認知體驗。
2.感官體驗場景:例如游樂場、迪士尼主題樂園,很多活動對人有一定挑戰,但是主要是利用人的感官體驗,讓人從而感覺到興奮或者刺激。但是利用感官刺激達到心流狀態,很難維持長久。
沉浸式游樂場
3.認知體驗游戲:例如下棋、掃雷等等策略游戲,又如教學這些活動對人的技能與挑戰匹配主要利用人的認知經驗。
沉浸式場景
而事實證明,即包含豐富的感官經驗,又包含豐富的認知體驗的活動才能創造最令人投入的心流。游戲當然是使用最廣泛地方,因為游戲中最容易也最需要使人達到心流狀態。而在現實生活中的使用也是非常廣泛。例如,劇本殺游戲。“戲劇就是游戲”,當我們體驗的時候,還要保持游戲感,因為它會讓我們進入一種自由的狀態,而只有如此,人類才能發揮出他全部的能力,進入其最理想的參與狀態。
沉浸式劇本殺將自己融入角色,體會故事人物中的復雜故事與內心情感,在劇本基礎上可以盡情的發動自己的戲精技能。當人們在享受“沉浸式”體驗時,究竟在“沉浸”些什么?不可否認,大多數人癡迷于此,是希望獲得身臨其境、參與甚至推動故事發展的快感。如同觀看電影或者戲劇一樣,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故事并進入特定的世界,只不過這一次,觀眾不再是被動的旁觀者,而是切實的探索者。
沉浸式游戲設計
例如KTV的環境與燈光營造出讓人分不清是白天或黑夜的感覺,商場的環境要注重打造的是讓人沉浸在忘我的購物中流連忘返而忘記時間。而迪士尼樂園等主題樂園,甚至賭場就更加擅長使用沉浸式設計來虜獲顧客長時間駐足了。
3D沉浸式體驗展區
歸納沉浸式(心流)的特征如下:
1.條件因素
◇用戶在體驗過程有非常明確的目標(例如購買的目的,或是放松自我,純粹的玩),也就是不能讓人感覺不知所措,不知道該干嘛,就如游戲設計,對于單局游戲體驗的目標設計要非常明確,是得高分,通關,抑或其他。)
◇對用戶的交互行為有即時的反饋(讓人感覺任何互動都有回應,并且是在可接受范圍時間內的響應,尤其在游戲設計當中非常重要,在用戶動作與響應之間的時間間隔設計)
◇能力與挑戰匹配(需要給予用戶一些困難,例如更強大的怪物,但是同時也需要著手通過關卡設計來提高用戶的能力)
2.體驗因素
◇用戶行動與知覺的融合
◇注意力集中(用戶的專注力非常高,是心流狀態中非常重要的特點,)
◇用戶對活動有絕對的主控感
3.結果因素
◇失去自我意識
◇對時間的錯覺(也就是對時間認知發生了扭曲,在體驗中將時間認知拉長,或將時間認知縮短,例如投入玩游戲時典型的時間認知縮短。)
沉浸式設計
◇ 體驗即目標(實際上在真正達到心流狀態后一開始我們所說的條件,也就是引起心流的明確目標會變成體驗本身,就比如我們在玩游戲最爽時并不是擊敗怪物的瞬間,而是游戲不斷創造一個新的挑戰,而自己通過提升能力去克服挑戰這種感覺。)
四、何為沉浸式設計?
依據之前的敘述,那么我們可以將為了沉浸式(心流)而進行的設計可以稱之為沉浸式設計(為“心流”而設計)。沉浸式設計是指利用人的感官體驗和認知體驗,營造氛圍讓參與者享受某種狀態,意圖在于讓用戶順利集中注意力,執行預期行為,并利用用戶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來引導其產生某些情感與體驗的理念。
(一)沉浸式設計的特點
用戶在體驗過程中要有非常明確的目標,并且需要對用戶的交互行為有即時反饋,讓人在每一個操作之后都會有一個視覺、聽覺或觸覺的反饋。
用戶行為與個體感官進行融合,提高用戶在使用時的專注力,讓用戶有充分掌控感,這樣也可以滿足用戶心理上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用戶往往會被設置的氛圍吸引,并且達到忘我的狀態,良好的交互會讓用戶體驗的過程就變成了一個個實現目標的機會。
其實從字面意思可知,通過沉浸式設計,讓用戶在使用產品時沉浸其中,忘記時間的流逝,甚至忘記自己在干什么的忘我境界。
常見沉浸式設計法則:
◇場景化設計。全身心投入,全神貫注的沉浸其中。通過強大的場景和人設營造,使感官和認知相結合,體現了一種空間感縱深感的設計。
例如,迪士尼樂園的游玩項目幾乎把這種場景式設計用到了極致,巴斯光年星際營救、創極速光輪、愛麗絲夢游仙境等等,幾乎每個項目都在引用場景化設計,讓游客瞬間融入其中。
◇抓眼球設計。這是設計師常用的選擇視覺沖擊力超級震撼的畫面,一下子就能抓住用戶的眼球。
抓眼球的設計往往結合酷炫光影的表達,呈現出極光的未來科技感,重金屬等質感很強的設計,吸引用戶的眼球。
◇情感化設計。情感化設計是一種引發用戶共鳴的情緒化表達。讓用戶觸碰感知到,與用戶對話交流,讓用戶參與其中。同時這種情緒化表達,可以是這種及時反饋的體驗感,也可以是這種觸動用戶的動效。
例如,常見的利用多維空間和擬人角色,人性自身的隨機性等,讓用戶不知不覺,完全參與沉浸其中。
◇敘事性設計。通過自己置身到事件當中,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來表達。利用情境、沉浸、角色、氣氛、情節、節奏的設計來讓觀眾融入故事本身當中,這也是非常基礎的設計手法之一。
例如,我們在看一部電影時,有時候會把自己代入到電影的角色中,帶來影片之外的思考。敘事化設計反饋出來設計的本質問題與產品的內在價值無關,而在于聯絡產品和用戶之間的情感紐帶。產品真正的價值是可以滿足人們的情感需要,最重要的一個需要是建立其自我形象和其在社會中的地位需要。當以物品的特殊品質使他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時,愛就產生了。
◇最省力法則:降低人們在達成目標時的認知阻力(達成目標的腦力活動總量)和運動阻力(達成目標的體力活動總量)就是最省力法則。
(二)沉浸式體驗設計的意義
沉浸式設計有以下 4 點共性:
場景營造(貫穿始終的主題氛圍)
故事營造(全程調動用戶情緒氛圍)
角色代入感(讓用戶找到場景中的自己)
互動體驗感(不知不覺參與其中)
“沉浸式體驗”一詞一經誕生,便迅速被各領域應用。起初,人們認為沉浸式體驗只是一種“秀”,比如 2004 年張藝謀導演的國內第一步山水實景表演“印象·劉三姐”,反響極佳。
近幾年,大量的娛樂模式和黑科技產品刺激著人們的感官,以往“扁平化、低互動”的藝術形式和設計模型,已經不足以激發大眾興趣,將設計、藝術、科技三者相結合,能夠增強互動性的“沉浸式體驗”已經一種風潮。
結 語
“心流理論”的發展為當下的市場發展帶來了指引方向,從理論出發,去構建能夠讓人們真正沉浸其中的娛樂活動,將參與者從一天的辛勤勞動與學習中解放出來,獲得一個屬于自己的放松空間,是“心流理論”被人們研究發現的現實意義。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城市日益反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與向往,城市作為大量人口的承載區域和最新發展的聚集地,方方面面都體現著時代的前進方向,在現代城市建設中,人們日益將人的感受與體驗放在首位,“沉浸式”城市成為現代城市設計中不可或缺的考慮因素,沉浸式設計將會逐步走向大眾化,借助沉浸式體驗來實現人與產品的情感交流與思想溝通。
在精神需求高于一切的當代藝術環境中,情感的交流與表達以及對體驗至上觀念的崇尚,促使生活場景建設向情感美學的方向行進。一個充滿情感交互的沉浸式設計,不僅僅是人們時代精神的外顯,更是一種參與生活,與外界共鳴的彰顯,是一種心理上的認同,情感上的歸屬。對于大多數設計師而言,進入沉浸式設計領域就會與內容和界面打交道,他們之間的邊界會處處影響我們的設計。未來,隨著相關理論與實踐進一步探索,沉浸式設計將以更加新穎、和諧的藝術表現方式呈現在大眾眼前。
文章來源:沉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