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下的社會變革和主流消費群體的喜好變化,都在給商業和文旅市場帶來巨大影響。實體商業面對互聯網經濟對于市場的進一步搶奪,亟需一種新型業態。在發展趨勢以及市場需求共同作用下,體驗類業態、文化藝術、娛樂休閑紛紛進駐傳統商業,嘗試破局。生活化商業業態逐漸加入文旅休閑思維,文旅景區商業業態也反向與城鎮化業態融合。
這就形成了文旅商業,通過文化主題的氛圍渲染,營造出獨特的場景,形成個性化濃郁的生活型商業空間,滿足消費群體特定的社交體驗、旅游休閑及消費需求。
文旅商業的這些特點,造就了它投資大、回收周期長、熱點轉換快、政策關聯強、業態組合雜、經營難度高。因此文旅商業項目從策劃定位、業態規劃到經營管理的每一個環節要求都極高,環環相扣,才能打造出經得起市場檢驗的項目。
本文總結歸納兩個國外知名文旅商業案例并加以解析,深入對文旅商業的了解。
法國巴黎莎瑪麗丹百貨大樓
巴黎莎瑪麗丹百貨公司(La Samaritaine)由Ernest Cognacq及其夫人Marie-Louise Ja?在1870年創建,地理位置絕佳,盧浮宮和蓬皮杜博物館都在步行距離之內。自一家小精品店起家,短短五年銷售額就達到100萬法郎,此后逐步收購臨近房產拓展零售空間,發展為法國著名的高端百貨公司,徹底革新了傳統經銷方式。
△兩種不同風格的建筑立面
2001年,莎瑪麗丹百貨公司被奢侈品集團LVMH收購51%的股份,2005年,百貨公司因安全原因暫時停業,成為LVMH集團為其徹底改頭換面的契機。2010年,LVMH再買下剩余的股份,并投入7.5億歐元(約53億人民幣)翻新。
讓歷史建筑擁有現代意義
由于莎瑪麗丹百貨商店擁有獨特的歷史地位和建筑美學價值,它的改造方案經歷十年的反復推敲,最終決定遵循莎瑪麗丹建筑群原有的兩種建筑風格,但在細節上為其進行現代化更新。
改造后的莎瑪麗丹百貨商店分為新橋館與里沃利館,整體占地面積2萬平方米(2001年關閉時占地3萬平方米)。
△色彩艷麗的琺瑯鑲板
建筑外觀上,采用色彩艷麗的琺瑯鑲板和玻璃代替傳統的石頭,復古時髦感十足,一邊是裝飾藝術風格的鮮艷立面,一邊是高低起伏的水波紋狀玻璃幕墻。
室內設計中,方案盡量保留原有建筑的同時,通過現代的手法,讓歷史風格與現代元素相融合。例如,項目保留了埃菲爾鐵塔結構的屋頂,結合玻璃穹頂,讓室內采光良好;此外,中庭原來的巨型樓梯被保留,并進行復原翻新;商場頂層標志性壁畫也被保留下來。
△老建筑中最有特色的部分被保留下來
新材料方面,設計師采用水磨石與巴黎鵝卵石形狀相呼應,應用在商場的每一層,營造一種溫暖明亮而華麗的氛圍。
業態豐富 可以找到“整個巴黎”
新橋館共有七層,約600多家時尚、生活方式和美食品牌進駐商場,既有一線奢侈大牌,也有中檔品牌,還有許多法國本土的年輕設計師品牌。游客可以深入不同的世界,創造出獨特的穿搭。里沃利館是“潮人們”的游樂場,探索都市時尚的最新趨勢,還可以在街頭藝術家的作品前享用一杯濃縮咖啡。
△商場剖面
在這里不僅能購物,建筑群還包含了LVMH集團旗下白馬莊園系列首個位于城市的酒店(共72間客房與套房,售價約8000人民幣/晚起)、托兒所、高科技辦公空間以及96間社會福利住房,是促進巴黎右岸經濟復蘇的重要樞紐。
多樣活動樹立“時尚人設”
現在百貨公司由LVMH旗下精品零售集團DFS負責運營管理,致力于將新的莎瑪麗丹百貨商店打造成為一個可供顧客探索、體驗和感受驚喜的地方。
自重新開業以來,莎瑪麗丹百貨源源不斷地推出包括藝術裝置、展覽、快閃店等活動,顧客可以在這里沉浸式了解法國時尚業,體驗從設計師到工匠各個創意階段的工作,成就深度的時尚和藝術之旅。
△LVMH集團旗下香檳展臺
今年百貨大樓引入更加形式多樣的體驗活動。時尚界著名攝影師的個人攝影展,設計師品牌Patou推出了設計師的工作桌互動體驗活動,同時商場的櫥窗布置也在升級改造。
日本大阪心齋橋
2020年,日本第18家PARCO在大阪心齋橋開幕,這是大丸集團旗下時尚商業地產品牌,這家店改造自大丸心齋橋店北館,總投資約133億日元(約合人民幣7.06億),總建筑面積為5.8萬平方米,共17層(地下2層,地上14層加頂樓露臺)。
△新的建筑立面
PARCO總裁Kozo Makiyama表示,此次心齋橋PARCO提出的是“無性別”和“國際化”概念,“它不是百貨商店,不是簡單的PARCO,而是要成為一座有趣的商業綜合體?!?/p>
地域化設計 接地氣的時尚
PARCO每個項目都會通過擅長的方式,將藝術、科技與當地文化融合。本次心齋橋PARCO的外觀設計,利用垂懸式裝飾設計,在陽光或燈光映襯下,看上去猶如波光粼粼的水簾,既展現了大阪作為“水都”的特點,又營造出熠熠生輝的躍動感。
內部結構也經過重新規劃,開放式空間讓體驗再次升級。貫穿12-14樓的瀑布景觀,讓所有到此的游客都感覺本次的PARCO格外好逛,讓人眼前一亮。
△改造后的劇場
改造項目中的對于過去的設計如何取舍一直是個難題。本次心齋橋北館的更新保留了一些傳統設計,留住時光的痕跡,例如自動扶梯側面的萊姆石,1層電梯間墻面上鑲嵌的銀杏瓷磚等細節。此外還特別在各個樓層設置了安靜講究的休閑空間,不僅可以休息,還可以使用這里的小隔間臨時辦公,可謂思慮周到。
時尚有趣的老百貨
PARCO竭力將體驗做到極致,把藝術融入全場,每個細節都值得細細品鑒。商場內隨處可見的藝術與涂鴉元素,每個樓層都融入令人驚喜的藝術作品;頂層的多功能空間及主題活動廳,將不定期承辦主題活動及藝術展覽。
整棟百貨按照時尚文化定位設置店鋪,融合了集市、時尚、美食、動漫、運動、音樂劇場藝術、多用途大廳·互動空間等多元內容。
△六層的動漫專門店
一到五層是國際一線大牌混搭日本潮牌,陣容強大。六層動漫文化主題,一次性集結了人氣游戲、動漫IP周邊商品及玩具集合店,更有限定產品和快閃店吸引人們前來打卡。豐富的餐飲品牌穿插分布在3個樓層,為游客帶來多樣的選擇。頂層的大型挑空中庭展示AR虛擬裝置體驗型藝術,部分店鋪提供AI試衣體驗,進一步提升消費者的參與度與體驗感。針對外國游客,還設置了支持多國語言的AI語音識別系統。
△隨處可見的藝術涂鴉
新老融合的新商業綜合體
心齋橋大丸百貨店是大丸集團根據地,本館于2019年9月重裝開業,引進新品牌47個,其中41家為關西地區首店,令傳統的本館煥然一新。加上被視為“日本時尚文化代名詞”的PARCO,這種組合大丸集團已經在東京上野松坂屋應用過,構建時尚商業體和進階百貨商店的全新設施,這種新老結合的模式,將進一步提升商業活力和業績。
△北館與本館之間的連接通道
PARCO心齋橋店地下一層與地鐵相連,從地上二到10層均有聯絡通道與大丸本館相連,提升了消費者購物體驗的便利性,同時發揮兩者各自的優勢,照顧到訪心齋橋商業區不同類型顧客的喜好,打造包括商品消費在內的全新價值理念、新鮮事物的有趣體驗,以達到相互助力吸引客流的雙循環疊加效果。
△社區型活動空間SkiiMa
現代消費者對于實體商業的需求已不僅僅停留在商品購買,而是有了獲取潮流文化信息和社交在內的精神需要。當Z世代群體逐漸成長為消費主力后,以他們的需求為導向的體驗型、生活型文旅商業逐漸蠶食傳統商業。
通過本文兩個案例的解析,我們可以了解這種新時代消費形態的轉變步驟:
① 傳承的設計。建筑改造方案保留老建筑中具有地域文化或代表性的元素和特征,讓建筑的特色在時光中歷久彌新,再加入新材料和風格,實現傳統建筑在新時代背景下的再生。
② 精準的業態規劃。在如今競爭激烈的零售環境中,打造一座與眾不同的店鋪非常重要,或者小而精,或者大而全,精準的定位將成為商店的靈魂,吸引客流提升商業活力。
③ 多維度組合管理?;蛘咝屡f業態組合,或者多產業業態組合,文旅商業如今已經成為城市里新的旅游目的地,一站式吃住行游購娛綜合體,滿足不同客群對于休閑體驗的個性化需求。
文章來源:域見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