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决赛地点2022_哈里森·巴恩斯_帕楚利亚_足球直播在线观看免费 - 英超法甲

`
P.M.視點

如何讓農業文化遺產賦能鄉村振興?

來源:城市怎么辦       作者:城市怎么辦       時間:2022-07-28


從青田稻魚共生系統到湖州?;~塘系統,從河北涉縣旱作石堰梯田到貴州從江侗鄉稻魚鴨復合系統,千百年來,中國人探索出一條獨特的人與環境和諧共處的發展道路,為世界貢獻了極具價值的文化與自然瑰寶,也是中國踐行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寫照。7月18日,以“保護共同農業遺產,促進全面鄉村振興”為主題的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大會在青田開幕。截至目前,聯合國糧農組織公布了65項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我國占18項,居世界首位。


農業文化遺產是什么

農業文化遺產概念不是來自教科文組織對遺產類型的重新劃分或補充,而是源自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啟動的“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項目。狹義農業文化遺產是指農村與其所處環境長期協同進化和動態適應下所形成的獨特的土地利用系統和農業景觀。而廣義農業文化遺產是指基于農業生產活動的創造,具有“生態農業”與“傳統文化”的內核與特色,具有重要歷史人文價值、對現代生態循環農業有重要借鑒意義的傳統農業系統。


保護農業文化遺產的作用

一是為建設生態宜居的鄉村環境提供“新引擎”。農業文化遺產既是重要的農業生產系統,又是重要的文化和景觀資源。人們可以從傳統農業汲取很多經驗,深邃的生態哲學思想有助于建立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環保的生態農業技術有利于促進綠色發展。通過對農業文化遺產的發掘,促進自然生態、社會生態、傳統文化、涉農產業的和諧發展,對于實踐“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生態環境有重要的意義。

二是為鄉村全面振興拓寬“新通道”。據統計,中國農業文化遺產所涉及的縣域中,有三至四成屬于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獨特的農業文化生態系統成為獲得發展的重要支撐,農業文化遺產將轉化成為父老鄉親致富的“聚寶盆”、農村經濟發展的“蓄水池”。保護農業文化遺產可以更好地挖掘傳統農業價值,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持續挖掘放大其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促進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全面振興。

三是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新動能”。加大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力度,保留農業農村的自然風貌、鄉土風韻,引導發展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鄉村富民產業,既促進農民增收,也為鄉村文明鑄魂。


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如何煥發新活力

農業文化遺產煥發新活力,需要進一步挖掘農業文化遺產的經濟價值,加快培育遺產地鄉村共富產業,推動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地區發展實現互惠共贏。進一步挖掘農業文化遺產的社會價值,積極推動農業文化遺產融入國民教育體系,更好發揮農業文化遺產宣傳群眾、教育群眾的功能。進一步挖掘農業文化遺產的文化價值,加強農業文化遺產的文創、研學、交流、推廣。進一步挖掘農業文化遺產的生態價值,打造有山有水有鄉愁的鄉村生態環境。進一步挖掘農業文化遺產的科技價值,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推進農遺保護的數字技術創新和應用。


探索農業文化遺產多元價值的路徑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加強農耕文化傳承保護,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和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各地獨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造就了不同的農業文化,也留下了豐富的農業文化遺產。隨著我國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力度的不斷加大,農業文化遺產必將散發出歷久彌新的魅力。把農業文化遺產放入共同富裕大場景中謀劃推動,更好發揮其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探索農業文化遺產動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路子。

1、構建多方參與的農耕文化傳承機制,激發古老農耕文化的新活力。

一是落實以生態與文化補償為核心的政策激勵機制,提倡以農業生產為基礎的三產融合發展,實現增產增收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

二是積極組織農業農村、文化教育、經濟等領域專家,深入研究農業文化遺產的文化內涵,建立起一套集農業文化遺產品牌指標、評價方法、宣傳展示、示范推廣于一體的支撐體系。

三是注重加強對鄉村本土文化人才的培育和支持,注重發揮鄉村文化和旅游能人、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民間藝人等領頭作用,充分發揮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眾、淳化民風中的重要作用。

2、發展特色農產品產業和鄉村旅游開發,推動優秀農耕文化遺產合理適度利用。

一是處理好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平衡關系。建立以農產品加工業、食品加工業、生物資源產業、文化創意產業、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業、科普與研學產業、健康與養生業為主要內容的“多業并舉”的動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機制,通過提升周邊多元生態、制造大量就業機會,吸引和鼓勵年輕人返鄉從事現代農業活動,在有效保護利用好農業文化遺產的基礎上使其成為助推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新引擎”。

二是注重對傳統民俗和文化內涵的衍生闡發。在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過程中,積極汲取傳統農業優秀的因素,挖掘保護并傳承弘揚好傳統農耕文明,設計和推出具有特色的主題旅游線路、研學旅游產品和文創產品,豐富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活化利用形式。

三是發揮示范性農業遺產基地模范帶頭作用。通過挖掘示范基地豐富的生態、文化和經濟價值,發揮比較優勢,實現“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農村繁榮。

文章來源:城市怎么辦

Copyright ? 2021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備11004787號-2
×

歡迎撥打一對一免費咨詢電話: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詢我們的在線客服

在線咨詢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