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决赛地点2022_哈里森·巴恩斯_帕楚利亚_足球直播在线观看免费 - 英超法甲

`
P.M.視點

安福路被“玩壞”以后

來源:感性城市       作者:感性城市       時間:2022-10-20



安福路“showroom”

對安福路的吐槽,如今在社交媒體上屢見不鮮。

2022年我們失去了春天,卻迎來了史無前例的盛夏,而這條路的熱度,似乎正如那酷暑,自8月下旬以來,一步步又被流量推向了另一端。

行業里對上海線下的客流監測,會選取南京東路、南京西路、靜安寺、徐家匯等這類傳統商圈,印象中似乎是從2021Q4后,“安福路”也逐漸成為了線下客流監測pool里重要的一個觀測點。

誰能想到,這兩米寬的人行道,有一天也會如步行街般擁擠,從這條街的東頭(常熟路地鐵站)起,人們在周圍幾條橫豎相交的支馬路上穿梭、游逛。


不知大家怎么看“安福小公主”?這儼然已成為這里的標簽。除了人從眾,如今上海老爺叔們的長槍短炮開始密集轟炸,外加那片花花草草,最近還時不時出現一些奇奇怪怪的街頭行為藝術……

其實這種狀態挺矛盾的。說實話,如果你目睹過六月后上海街頭的“凄涼”與“蕭條”,某種意義上,當安福路變成“秀場”,你是會對實體商業更有信心的,至少人走出來了。只是,此時它恐怕已經不是過去那條安福路了。

商業人,特別是實體商業人,還是會有點PTSD吧。


一場輪回。

如果說時尚圈有輪回一說,那放到商業地產領域又何嘗不是。

十年前,提到街區,沒人說好,比如當年的大寧國際。而當全國各地上千上萬個盒子長出來后,無論對品牌還是對消費者,都缺乏吸引力。慢慢地,大家又回到了街區年代,大家在做真正意義上的“逛街”這件事。

今年相比兩年前的2020年,報復性出門在街區里似乎也得到一些驗證。

前幾天走走東平路,還是會唏噓GREEN&SAFE撤走后留下的景象。遙想6、7年前,他家也算是魔都brunch鼻祖了吧?彼時的東平路+桃江路,安靜而閑適,看膩了上海繁華CBD資本堆積的紙醉金迷,真不如來東平路買個菜。


2016年的GREEN&SAFE東平路店,偶遇精靈王子


2016年位于桃江路的Project Aegis Co.

誰還記得BlackBird,以及Coffee Academics?包括LMDS前身——潮流男裝買手店Project Aegis Co.,當年都早已把黑白簡約、敘利亞風帶進了這片街區,拉高了審美平均線,咖啡+買手店的線下組合很早就出現了。

簡單回憶了下,2017年前,還是屬于武康路和永康路的年代,隨著面包事件和酒吧街擾民被投訴整改后,熱度慢慢轉移到了東平路&桃江路,那時還真沒安福路啥事。

大概更早的年代,衡山路最得名,以及,歐登門口的保齡球裝置倒還在。


BONUS第一家門店,以及隔壁的紅怡雜貨鋪

“野蠻”生長。

東平路背靠上音附小,安福路坐擁話劇藝術中心,武康路被一堆歷保建筑包圍。

如果說你把它們看成是商業規劃里的“主動線”節點,那么那些“次動線”就是散落在附近的支馬路,比如五原路、烏魯木齊南路、永福路、湖南路、復興西路、襄陽南路、永康路、永嘉路、建國西路、太原路……還有最近被帶起來的延慶路。相比前者,它們就更接地氣,更生活化。

每一條街,都有著屬于自己的獨特氣質。

咖啡、簡餐、西餐、首爾小吃、河南拉面,各國料理、酒吧、冰激凌甜品、烘焙、買手店、洗衣房、菜場、藥房、文具店、家電維修、美容美發美甲、書店、花店、劇場、名人故居.……

以安福街區為核心,輻射周邊1.5km范圍,花了三年時間,自然而然,自發“調改”形成了魔都最具生活方式氣息的商業布局。


這里有時髦人最多的水餃店、菜場,老城區已經越來越不多見的早餐攤位——大餅油條粢飯糕,“打”一杯咖啡、“拼店”變得隨處可見,就連路口的公共廁所也暗暗較勁:“我不能輸”。

原來在傳統mall里的東西,這里都不缺。品牌門店、廣告位、游逛動線,只是去掉了邊界,垂直變成了平面,沒有統一規劃、招商運營,業態組合這一動作,交給了市場。

誰都是主力店,主理人和主理人之間就是朋友,大家像鄰里一樣,給予這兒更大的發揮空間。這就是街區最有魅力的地方,這也是對“社區”商業的另一種解讀。

2018年,Ankorau在安福路東側開了第一家店,現在HARMAY那個角落,是來話劇藝術中心看劇的文青們的歇腳點。誰能想到,三四年后,大牌也開始在這兒近乎indoor的位置上戶外廣告牌。


延續年初,金秋的五原路、延慶路也都是亮點。其實我覺得這里更像一個“城市里的阿那亞”,大家的審美都差不多,調性也在一個頻道。延慶路最近那家漢堡店告訴我們,圍擋的最高境界也可以是門頭設計。

上半年疫情一過,有眼光的老板們已經迅速占位了,元古、Element,都算是這兒的主力店。只是,crazy oyster house曾經帶來的快樂回憶沒有了,不知開業九年至今空白門頭的Senator Saloon到底啥時候才能開門,等得蟹腳都癢了。


我和身邊幾個常年“混跡”這一帶街區的朋友閑聊,大家的感受都差不多,以至于真的很懷念曾經還能在馬里昂巴里坐著吃點喝點的年代。

是另一種矛盾吧。原住民可能已經越來越習慣周遭這樣的人來人往,此起彼伏的網紅店,與濃濃煙火氣并存。

孰好孰壞,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2016年的安福路馬里昂巴,現HARMAY武康1F

回憶是回憶,不過最近在這些街道上,我們發現了一些“新事”,我們發現“秀場”已經延展到了街區。

上周末前灘太古里用了那座室外彩虹橋作秀場,之前淮海TX的電扶梯也做過T臺,剛剛過去的上海時裝周,服裝品牌WHM也做了一場馬路走秀,大部分是素人模特。

回到安福街區,這里的馬路就是天然秀場,一個無界的社商。這種野蠻生長、自由發揮、氣質渾然的狀態,會提高逛街的參與感與幸福感,著實讓人著迷,以至于當我看到這張地圖,就完全被吸引。


如果說三年前,司徒先生給實體商業體帶來了“策展式零售”的概念,成為引領內地零售發展的一個新理念,那LOOKNOW則更具象地把這種理念帶到了一個微觀品牌,帶到相互呼應的街店里。

秋日午后,我和LOOKNOW創始人嚴明先生,在他們最新的安福Flow里有了一次面對面的交流,原來“路可鬧”是LOOKNOW注冊的品牌中文名,很妙啊。

一直以來我就很喜歡搜集一些品牌的紙質刊物。到了這個年代,還會做平面刊物的品牌,都很懂如何和消費者對話,這和創始人原來是紙媒背景也有關,比如路可鬧MAP。

這是一種輸出,通過一種最傳統的方式,在向顧客傳遞品牌背后的基因,價值與觀念。


人貨場在街區。

一種反常規操作(貨)

其實最早我是從街區店才開始了解到這個品牌,那是在2020年的武康路,但其實,LOOKNOW首家真正意義上的線下門店,選的是傳統購物中心。

理由是,從線上電商到線下實體,需要測試這樣的傳統貨品——設計師品牌女裝,在實體商業領域是否真的賣得動。其次,你要進入線下商業圈,要被大家認識,還是要選擇一棵大樹。

這個思路和現在一有點想法就找錢直沖線下的網紅店不同。不過有個前提,那是三四年前的實體商業,還沒有經歷疫情的洗禮。

三年了,周遭的一切都發生了巨變。甲方爸爸的話語權在反復疫情、無力吐槽的同質化、以及最重要的問題——來自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游逛方式的改變下,一切早已今非昔比。


不扯遠,說回LOOKNOW。經過那兩年的實踐,于2020年9月,正式開啟大力發展線下的計劃。仔細算算,LOOKNOW的發展還挺天時地利人和的。

2020年選對了武康路,2022年選對了安福路,每一次都選在了最該出現的位置。三年,與線下商業抗疫經歷共成長,在見證時代及消費習慣變化的同時,也被流量助推到了聚光燈下。


在街區中成長的故事(場)

核心街道的場景有不可替代的體驗性,LOOKNOW的所有門店也都是一店一景,包括主題也完全不同。兩年前武康店BY FAR的快閃,到今年初和東西合作的「淮海1008 FESTIVAL」的快閃,可以看到,品牌已經在自己玩轉零售空間。

如果說最早的環貿store店只是一種鋪貨賣貨思路,那這兩年在街區成長起來的街鋪,則更多的是在嘗試一些更新更大膽的零售玩法。這不但鏈接了消費者,保持與他們的對話,更是作為國內外設計師小眾品牌的發聲器,是容器,也是建立connection的窗口。

甲方曾經引以為傲的優勢——組合邏輯和宏觀視角,如今已經出現在單一零售商上,他們也在自己做組合搭配,當然這和背后有一定的數據支撐和創始人的格局視野也有關。


某種意義上而言,任何行業都是輪回,好多年前的IT、老佛爺百貨Lafayette,包括連卡佛Lane Crawford和SKP-S,其實這種模式并沒有過多的改變,改變的只是一種貨品與消費者的對話方式,或者你可以理解成是營銷手段&講故事的路徑。

LOOKNOW通過一種符合當下市場需求的玩法,讓更多的D2C海外品牌進入中國內地消費者的視野。

比如保加利亞小眾設計師品牌BY FAR,還有來自丹麥的品牌GANNI,這兩個都已經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并布局了線下門店。

另外,法國時尚博主Jeanne Damas在2017年創立的個人小眾女裝品牌Rouje的快閃,都是通過LOOKNOW被中國內地更多的年輕消費者所關注及喜愛的品牌案例。


如果說2021年是上海實體商業大爆發的一年,新開場個個都是重磅,一年后的今天再來回顧,似乎“公園”、“藝術”、“買手店”這些關鍵詞已經成為了新場標配,可見卷的程度。

LOOKNOW最新的PARK店也已經在淮海路上有了圍擋露出,直通襄陽公園,還會有更多lifestyle的內容。另外個人很喜歡的那家The Site店,下一步會做游牧式POPUP城市奧萊,漂亮小姐姐們有福了。


不會講故事的品牌,做不好營銷。

因為顧客變了,你也要變。(人)

我們聊當下露營、騎行、槳板......聊各種生活方式,眼前這位騎小布,說平時穿優衣庫,一點沒有老板架子的老板透露,LOOKNOW下一步也會調整一些配貨,Gorpcore也會出現。

他們是把自己定義為品牌集合店,聚焦全球設計師品牌的新零售服裝,而不是買手店,后者可能更會帶有一定的風格特征,而集合店更多的是要服務用戶,用戶變了,貨品也要與時俱進。

毋庸置疑,生活方式會改變穿著,如今已經正在發生。實不相瞞,我曾經也是快時尚的消費者,但最近幾年,不知不覺也更偏愛于小眾設計師品牌,看博主穿搭,找到更適合自己的風格。


聊起關于一些未來趨勢的預判,運動、健康依然會是實體商業的熱點,同時隨著疫情影響改變消費習慣,work life balance會是一種生活方式,并正向引導線下的社交需求,大家的insight很一致。

保持和消費者的對話,是品牌乃至項目可持續的唯一出路。

你有沒有覺得2022過的特別快?畢竟少了一個季度。前一陣關于實體mall的大面積關店,市場如何如何蕭條之聲不絕于耳,縱使市場再糟糕,最近也還是看到了不少街頭更新的畫面,以及一些創新的東西出現,行業的韌性有時候也許比我們想象中要更強一些。

所以,少一點焦慮傳遞,多一些支持與關注吧。

文章來源:感性城市

Copyright ? 2021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備11004787號-2
×

歡迎撥打一對一免費咨詢電話: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詢我們的在線客服

在線咨詢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