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旅游消費最大的改變,可能是消費習慣的改變。在生活方式之上,我們看到了或小眾、或深度、或隨性的全新旅行方式。比如,露營、山系生活、城市考古等等,全新旅行生活方式!
其中,周邊游、鄉村游、戶外游、安全游等成為旅游行業各方的共識。游客平均出游距離和目的地平均游憩半徑呈現雙收縮趨勢,在小長假,短途高鐵游深受出游人群的追捧。對于出游安全的考量也是疫情之后萌發出的最核心訴求之一。
消費者逐漸摒棄以往大團、長線、走馬觀花的旅游方式。
宅文化的興起
就是從一種被動得到一種適應,當然這種宅,我們首先要對它做一個界定,這個宅不僅僅是指宅在家里,它還有一種本地宅,就是常住地休閑。
如果說旅行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的話,如今可能這種宅休閑,家宅和本地宅這種休閑演變為一種生活方式,它導致的結果是未來可能出游頻次減少。
這種長距離休閑的適應,會減少我們真正出游的頻次。過去很多人對身邊的風景是忽略的,是沒有關注的,或者沒有給予足夠關注的,現在,當然最開始是被動的,后來發現身邊還是有很多不錯的可以休閑的地方,可以替代出游的地方。那么他既輕松,花錢又少,那么出游頻次就會減少。
過去經常說我們要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未來可能是無預約不出游,以后預約制慢慢會形成常態,現在很多地方的景區都實行預約制,預約制有很多好處,會極大提升旅游體驗,而且能夠保護生態環境,這些都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但是,這種預約制會對我們的出游行為,對我們的出游決策我想一定會產生影響。所以可能以后出游的計劃性,長途的,跨省的出游的計劃性會加強。說走就走的旅行會減少。
親子成為剛需
現在旅游業實際是一個彈性需求,我們可以看中國旅游研究院近期發布的暑期旅行預測報告,顯示,近九成的受訪家庭有意向在即將到來的暑假安排親子游。
實際上現在很多的,特別是武漢的、湖北的,很多恢復的旅游市場,大量是親子游。那么為什么?首先,因為小孩子憋了這么長時間必須要出去,不出去不行。
其次是中國家庭為了小孩舍得投入。在去年暑期可以發現,像湖北恢復最快的一個景區,不是傳統的神農架,不是武當山,不是黃鶴樓,恢復最快的是主題公園,為什么?它的主要產品是親子游,很多家庭帶著小孩去,主要是為了滿足小孩,而且去不止一次,是兩次、三次,暑假還會去。這是一個改變。
旅游消費升級
品質旅游的進程還是比較緩慢的,疫情已加速品質時代的到來。在這樣一個狀態下,我們未來可能是像散客的、小團的、自駕的、定制的這樣一種旅游產品,可能會成為主流。
未來什么樣的旅游消費產品可能會比較受到青睞?比如,景區+民宿,像湖北景區+民宿的產品現在是賣得最好,它符合主題化,也個性化,非標準,也比較安全,小規模。還有康養旅游,再就是輕戶外的體育旅游,人文主題旅游,像古建主題游、詩詞主題游,這些主題化、個性化、非標準化的旅游目的地,可能會受到青睞。我們過去認為小眾的,可能未來是大眾,當然這個大眾跟過去的大眾又是兩個概念。
目的地選擇的單一,會從多地到一地,一地游會增加,多地游會減少。實際上現在很多人出游要求安全、安靜,兩個安,所以會延長一地的停留時間。
旅游消費的市場新結構
據《中國旅游年鑒》,中國旅游用戶在游覽國內景區時,在餐飲類消費的人數占比78.60%;在購物類消費的人數占比70.80%;在景區交通類消費的人數占比58.70%,由此可見,游客在景區中進行餐飲、交通、旅游商品等二消產品的消費意愿很強烈。
中國旅游用戶希望通過在線旅游網站購買的產品
疫情后景區景點如何面對新需求
預計旅游業在不久后將引流復蘇和報復性反彈。反彈增長的情況下,景區將迎來一個旅游高峰,尤其是短途周邊游和親子旅游模式將更受公眾歡迎。
如何在疫情后促進旅游消費,擺脫困境,每個景區都需要在新形勢下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政策,為旅游爆發做好準備,實現景區的快速復蘇發展。
1、全面開發建設智能景區。
隨著互聯網和移動設備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景區進入智能景區的發展階段,幫助景區降低線下售票壓力,提前預測客流。在文化旅游部發布的返園指南中指出,實名購票和自助檢票的重要性已經成為各景區開設公園的“當務之急”。
在線多渠道實名購票、二維碼掃描入園、人臉識別門、大數據分析系統等功能有效減少了人們之間的接觸。此外,景區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布局,如景區監控系統、停車系統、導游系統等。從而幫助景區提高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2、創建景區二次消費生態市場。
在三年疫情期間,景區不僅要面臨沒有收入的情況,還要面臨運營成本和人員費用。現階段恢復后,有必要探索景區其他部分的收入——二次消費,思考景區未來的發展,醞釀景區發展的新模式,升級旅游產品,優化旅游體驗,創新升級景區新機遇。對于景區來說,單票形式是很危險的。景區可以發展目的地的二次消費,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產品,形成復合收益。
3、通過自媒體宣傳強化景區品牌。
景區可以建立自己的網上宣傳渠道,提升品牌實力,積累沉淀自己的流量,為景區開放后人群的快速覆蓋做好準備,比如打造自己的微信微信官方賬號平臺,使之成為品牌推廣、票務功能、信息查詢等功能齊全的平臺。一些財務問題也可以通過預售門票和通過自有渠道優先購票的方式來解決。
疫情時,很多景區推出了“云旅游”項目,利用VR推出全景虛擬旅游項目,讓游客在家中享受到平時擁擠狀態下看不到的美景,利用線上技術挖掘更多新的消費增長點。
通過探索在線景區和云旅游的新概念,景區可以根據自身的資源特點找到自己的形式。通過加強品牌推廣,可以形成自由流動,提前預售門票或特色產品。同時搭建智能票務系統,為未來旅游大爆發做全面準備。
4、打破景區載體的壁壘,讓旅游消費無處不在。
傳統意義上來說,景區是一個門檻較高,且具有復雜屬性的旅游載體,而載體的定位恰恰抑制了景區深度開發和產品創新,旅游景區衍生產品有效性活化與選擇娛樂性需求的旅游者休閑解壓文娛消遣生活方式之間的重要掣肘,且通常情況下,景區業態的培植較為緩慢,核心IP的打造需要市場的試錯,如何給游客一個“應該”消費的理由?
大眾旅游的品質化和多樣性要求并存,旅游消費需要拉近旅游者與旅游之間的距離,讓旅游時時開始、處處出現,甚至變成正常生活中經常能夠享有品質服務及情緒疏導的重要方向。如長沙超級文和友,西安的長安十二時辰、簋唐樓,河北的唐山宴等等,都是在試圖通過旅游及文化拉近與老百姓之間的距離,變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或者未來變成調劑日常平淡生活的方式。從旅游生活到生活旅游,這是旅游消費格局的一次大的改革。
文章來源:普世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