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沉浸式體驗正悄然席卷全國,花樣體驗層出不窮:沉浸式演藝、沉浸式空間、沉浸式主題街區、沉浸式樂園、沉浸式夜游……從室內到室外,萬物皆可沉浸式。
在許多城市,沉浸式文旅項目已成為游客“必打卡”項目之一。因其獨特體驗和強互動性,沉浸式文旅項目不僅吸引了外地游客,也吸引了本地觀眾。對不少游客而言,互動性、故事性、藝術美感是沉浸式文旅最吸引人的要素。當前全國各地已有不少文化單位、博物館、景區景點等紛紛結合自身特點,設計沉浸式體驗新花樣。
沉浸式體驗與旅游的結合,拓展了旅游的內涵與表現形式邊界,在有形或無形的場域內探索、沉浸,賦予旅游者不可復制的旅游體驗。
何為“沉浸式體驗”
Immersion(沉浸)就是讓人專注在當前的目標情境(由設計者營造)下感到愉悅和滿足,而忘記了真實世界的情境。
“沉浸式體驗”通過集成大量技術、智慧和創意所創造出來的一種高價值經歷。它一方面集成大量前沿科技成果,3D全息投影、多通道投影、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混合現實等技術,共同搭建沉浸式體驗的結構和形態;另一方面以主題性的空間造境為關鍵,通過交互式空間和敘事性空間的營造,讓人們沉浸在特定情境、氛圍與主題中。
沉浸式體驗提供的既有以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為主的感官體驗,也有敘事性和故事性的情感體驗,還有追求價值認同的精神體驗,是一次集多種媒介和各種視聽效果于一體、全方位作用于身心的難忘經歷。
“沉浸式體驗”如何沉浸
沉浸式體驗通過影響游客的認知體驗和感官體驗,讓參與者完全沉浸在當前體驗的氛圍里,有種穿越或置身于虛擬世界之中的感覺,給其帶來強烈震撼的視聽沖擊和真實感。
當前,國內沉浸式產業發展迅速,幾乎覆蓋了文化旅游新興消費的所有領域。沉浸式產業代表了國內體驗經濟的進一步崛起和文化產業的消費升級,為文旅融合發展提供了新方向。
在新的競爭形式之下,風險與基于同在。面對各地繁多的沉浸式體驗項目,如何從中脫穎而出,如何把握未來,我們不妨從已有項目入手,看看未來具備哪些可能?
1、沉浸式演藝
沉浸式演藝,重新定義了觀眾與演出空間“觀看”的關系,以及演員與敘事的“表演”關系。它打破了單方面演員在舞臺上表演、觀眾在舞臺下觀看的方式,而是采取了互動式的體驗。
沉浸式演藝以其特有的互動體驗、專屬情境、藝術情調,日益受到游客們的喜愛,為文旅產業深度融合創出新機遇。目前,“沉浸式”體驗演藝迎來爆發式增長,成為旅游目的地的新標配。
案例之《知音號》
《知音號》是長江首部漂移式多維體驗劇,以知音文化為靈魂,以大漢口長江文化為背景的實景大劇,故事取材于上世紀20-30年代的大武漢。導演團隊在武漢市兩江四岸核心區打造了一艘具有上世紀風格的蒸汽輪船和一座大漢口碼頭為漂移的劇場,并采取國際頂尖的藝術表達方式和獨創的觀演模式,活現大武漢當代文化。同時,該項目打造全國獨有的文化和服務雙IP,已成為武漢城市文化旅游新名片和中國文旅產業新地標。
《知音號》累計演出1168場,游客量達70多萬人次。榮獲“2018中國旅行口碑榜最具網絡人氣景區”,“2018年中國實景旅游演藝十強”、“2018年中國沉浸式旅游演藝五強”、“2019年度中國文化和旅游推廣創新優秀案例”、“2020年服貿會發展潛力示范案例”、入圍2021年度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2022年度中國文旅總評榜最具人氣沉浸式夜游獎等眾多獎項榮譽。
案例之《浮生六記》
蘇州滄浪亭《浮生六記》沉浸式昆曲表演,以蘇州歷史最為悠久的古典園林為舞臺,將景與演員表演結合,濃縮詩文、繪畫、街巷、流水、藕荷、石橋,構成的蘇州市井生活圖景,演繹夫妻兩人相知相戀、柴米油鹽的深情。打破觀演邊際,觀眾進入園林,就進入一個復刻的沈復蕓娘的世界,在身著戲服的工作人員的引領下,隨著劇情的推進跟著演員在園林中走走停停,劇情的發展與園林的亭軒廊窗緊密結合,使觀眾充分感受昆曲之美、園林之美。
每周五上演30分鐘互動加60分鐘演出的全本,每周三、六、日上演30分鐘互動加30分鐘演出的精華本。自2018年8月首演以來,昆曲《浮生六記》園林版已經演出上百場,從項目立項即以國際化的視野為滄浪亭量?打造的“戲劇+”演出項目,將世界文化遺產滄浪亭和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昆曲創新結合,在有限的空間里融合自然、建筑、人文之美,并在劇中以故事場景展示十余種傳統非遺,目前,已有英、法、日等多語言文字的字幕,力圖在一部戲中全景式展現中國傳統生活美學。
2、沉浸式空間
沉浸式空間指的是在特定的空間內,利用了聲、光、電等元素,利用人的感官體驗和認知體驗,使參與者有一種置身于虛擬世界的感覺,從而提供參與者以完全沉浸的體驗。
沉浸式空間帶來的是科技感、藝術觀感、趣味性,它可以通過創意互動增強觀眾對于作品內涵的認識,給觀眾帶來新鮮又刺激的視聽感受。
案例之teamLab
本世紀初,東京大學與東京工業大學的五位學生創立了teamLab。通過數碼技術呈現創意發想,讓數字藝術擴寬審美的初衷,在團隊的共同努力下不斷實驗,推出了一個又一個讓人嘆為觀止的藝術作品。除了封閉在美術館里的作品,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由teamLab創作的作品出現在商場、酒店、餐飲場所,甚至是大自然里。這些數字藝術品有些被掛在墻上,是一幅會動的畫;有些用于主題餐廳,與客人吃飯時候的主題與節奏互動;有些當夜幕降臨時,植物與自然環境被賦予新的光彩與藝術價值。
teamLab在上海、澳門、紐約、倫敦、巴黎、墨爾本、東京等世界各地都舉辦過大規模展出。曾創下單場參展人次高達50萬客流的記錄,更被稱為“全球十大必看”的沉浸式藝術展。迄今為止,teamLab的全球累計觀展人數已超過2800萬人。teamLab還曾創下隸屬于單一藝術家美術館年觀展人數的世界紀錄。2017年teamLab在北京的短期展出,曾吸引到了超過20萬名觀眾到場。
案例之探秘山海經
“探秘山海經”文旅IP賦新計劃是由奇創旅游集團2021年啟動的項目,專注于利用數字技術實現典籍活化,打造文化IP型主題業態。來自海內外知名藝術高校的典籍活化研究學者、插畫師與設計師們根據原著記載,結合當代審美視角,構建出了神獸與神話的原創圖鑒體系,并通過數字傳播技術,創作多種場景下的表現形式。
2022年8月10日,“探秘山海經·中國神獸藝術展”1.0版的首展在湖北武漢光谷大悅城開幕,開展首月便吸引了萬余人次的參觀打卡,并在多個社交媒體平臺上獲得了較高的傳播熱度,同時還得到了《湖北日報》和武漢電視臺等多家官方媒體的宣傳報道,也讓展覽在暑期的江城掀起了一波“山海經熱潮”。
2023年6月,“探秘山海經·光合無界沉浸藝術展”將登陸上海,以不同的美學設計呈現各山系不同的神獸與上古神話,依托光影互動技術等沉浸式表現形式,展現《山海經》的傳奇故事與東方美學色彩。為大眾種下一顆“探秘山海經”的“種子”,以更生動的形式將典籍文化融入文旅產業中,助力“講好中國故事”。隨后將會在蘇州、合肥、北京、成都等城市拉開系列巡展的帷幕。
3、沉浸式街區
沉浸式街區通過通過沉浸式設計給予消費者故事感、代入感、互動感、差異感和沉浸感,全方位激發消費者興趣,滿足新消費人群需求。
沉浸式街區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購物中心快速復制帶來的同質化競爭,打造商業項目的核心競爭力,將體驗式商業做出新的高度,讓顧客體驗更為極致,主題街區這種業態就是購物中心對體驗式商業模式探索的重要路徑。
案例之長安十二時辰
“長安十二時辰”位于西安曲江曼蒂廣場,占地三層,24000㎡的商業空間內注入了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IP和唐市井文化內容,通過品牌+、故事+、網絡+、體驗+、消費+的“5+”創意,精心打造了以“三大主題空間、六大沉浸場景”為核心的國內首個沉浸式唐風市井生活體驗地。
五一小長假,長安十二時辰無疑是整個西安乃至全國最熱門的文旅景區之一,全網曝光量了突破2億大關;以超過20000萬的傳播互動總數沖上抖音全國熱榜第4位;單條視頻最高播放量超過了3200W+,83W+的點贊數量,長時期占據抖音本地熱榜top1;同時登上西安景點種草top1,微博登上同城熱搜榜top1,全網互動量5000萬+。
案例之長沙超級文和友
文和友以懷舊為主題,將文化+餐飲的商業綜合體蛻變成夜場經濟網紅打卡地,成為一座市井生活博物館。項目初衷是復舊不復古,傳遞給年輕人文化符號。通過場景化布局、注重流量轉化、業態整合構建超級IP、建立產業鏈生態閉環及堅定的品牌意識,打造了劇院美術館及眾多老字號的店中店的場景,構建了一個長沙八十年代的景象,讓游客回到過去的時光當中。
亞洲最大的龍蝦館、中國美食界的"迪斯尼"、長沙的美食地標、餐飲界的"司馬遷"、單店最高排隊16000桌、餐飲業的超級新物種……文和友有太多太多的標簽,可以說是神一樣的品牌,教科書式的商業案例。它不僅僅值得餐飲界深入研究,而且為餐飲產業化,文化產業化,商業綜合體及旅游地產,包括地方城市品牌的打造,都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
4、沉浸式主題樂園
在主題公園領域,沉浸式概念相對深入和普及。主題公園運營商通過不斷挖掘豐富的IP資源,豐富沉浸式體驗的內容,融合VR/AR等技術,營造虛擬的沉浸世界。
案例之狂人國主題樂園
狂人國主題樂園原名Puy Du Fou,也被譯為櫸木山主題公園。她坐落于法國萊塞佩瑟,1978年向公眾開放,以一場演藝秀起家,并不斷發展成為擁有17個表演項目、4個古代村莊、22家主題餐廳和5家主題酒店的大型沉浸式主題樂園。
它主要通過豐富且優質的演藝項目,海陸空立體呈現,凸顯主題文化元素的場景,營造文化沉浸感,可謂是主題樂園沉浸式體驗的代表。
在演藝活動方面,將法國的歷史人文和民間故事等元素融入到演藝項目中,同時將多元化舞臺技術、新科技元素植入。整體演藝項目互動感強、參與感強。
其中,La Cinéscénie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夜間表演。整場表演長達1小時40分鐘,采用真人表演、煙花秀、燈光秀、3D投影、無人機等相結合的形式,將表演從海陸空多角度立體呈現。
在場景感營造方面,主題樂園貫徹“游客將忘記二十一世紀”這一核心設計理念,在原有歷史建筑的基礎上打造出多個具有不同時代氛圍的村落,建筑、餐廳與酒店凸顯文化情調。
案例之建業·華誼兄弟電影小鎮
建業·華誼兄弟電影小鎮是全國首個沉浸 式電影文旅小鎮,占地總面積約2000畝,它從本土文化出發,從沉浸式電影場景出發,以電影主題演藝為核心,打造集電影互動游樂、電影文化體驗、電影主題客棧、民俗和非遺體驗等于一體的沉浸式電影潮玩地。
小鎮甄選華誼兄弟電影《太極》、 《命中注定》等IP主題,規劃了電影大道、 太極街、意大利街等多條特色電影街區,2020年接待游客量達200萬人次。
案例之《只有河南·戲劇幻城》
《只有河南·戲劇幻城》位于鄭開大道的中段,與電影小鎮、方特、綠博園等景區為鄰,是建業集團聯袂王潮歌導演打造的全景式全沉浸戲劇主題公園,項目占地622畝,總投資金額60億。開業僅10天就7次登陸央視,是中國最大的戲劇聚落群。
《只有河南》以黃河文明為創作根基,以沉浸式戲劇藝術為手法,以獨特的“幻城”建筑為載體,用全新的觀演模式,講述關于“土地、糧食、傳承”的故事。
56個格子空間,56個不同世界,從時間到空間,從靜態到動態,從景觀到戲劇,全部的燈光設計通過多維度思考與創作,多次跨專業協調與融合,映射歲月在土地上的沉淀,帶給大家沉浸式的光感體驗,創造立體觀感的戲劇效果。
5、沉浸式夜游
沉浸式夜游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是對夜晚的一種遐想,打破空間的枷鎖,融入景區現有環境,將游樂活動與內容IP結合,將豐富多彩的體驗內容與互動感受相結合,因地制宜地打造屬于景區獨一無二的、多維的沉浸式夜游景觀。
許多地方在夜間旅游上不斷創新升級,致力于打造優質的沉浸式夜游,讓地方民族特色以最直接的方式展現在游玩的人面前,增添城市魅力。
案例之哈利·波特:禁忌森林之旅
哈利·波特:禁忌森林之旅作為哈利波特的電影IP的衍生,通過沉浸式光影互動,將游客帶入自然環境中,通過現代技術、聲音、燈光視效、互動創造的特殊效果等將現實、自然和魔法世界相結合,將電影中奇妙場景變為現實。參照電影真實場景,以第一人稱的劇本形式,讓每一個進入夜游的參與者都能直接帶入“主角人設”,進入神奇的魔法世界。
禁忌森林之旅”是一場行走約60到75分鐘的引領式戶外體驗的主題產品。擁有超過20個不同的游客參與互動時刻,夜間林間小徑充滿了《哈利波特》和《神奇動物在哪里》電影中的魔法生物和魔法奇觀。游客可以與魔法人物互動并施展咒語,發現半人馬、鷹頭馬和其他魔法生物,并召喚出守護神。哈利·波特在IP變現與可持續獨立運營方面所具備的無窮潛力,2022年首輪開票提前三個月全面售罄。
案例之RAINFOREST LUMINA
RAINFOREST LUMINA是為紀念新加坡動物園成立45周年,而推出的一個以野生動物園為背景、利用多媒體手段,結合燈光、聲效,全方位地創造一種沉浸式投影體驗,也是全亞洲第一個多媒體夜行體驗。此項目由10個區域組成,秉承每個人都可以在雨林里擁有屬于自己的專屬角色的理念,可以和動物一起玩耍,一起傾聽動物的聲音,一起漫步在燈光打造的雨林中享受炫目的視覺色彩沖擊,讓游客感受熱帶雨林與大自然的生命力。
每位游客帶上RFID腕帶,不同動物有不同的個性和責任,每一種動物由不同顏色的腕帶表示,當游客戴上腕帶進入活動現場后,腕帶將成為參與某些活動的觸發器。不同的腕帶在活動中將會觸發出不同的動物形象。游客們可以通過唱的方式“呼喚”巖石下的燈光涌現;可以通過蹦跳的方式“召喚”出不同的動物。所有的這些元素都有助于提升游客的整體體驗,增強在雨林之中的真實感和參與感。
文章來源:奇創旅游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