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夏雨冬雪。作為古代文人墨客時常吟誦入畫的題材,賞花游自古至今都是國人踏春出游的首選。無論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登科后,還是“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的題都城南莊。在我國古典詩詞領域內,關于交友訪友、出外游歷、懷古憑吊、追思懷人等因素出游的賞花游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進入近代旅游以來,無論是老牌的洛陽牡丹節,還是近幾年新興起的西藏桃花節、新疆杏花節、武漢櫻花節等節慶,都以“賞花”為吸引物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出游。“賞花”現象的持續升溫也為城市文旅帶來了新的發展形勢。
緣起:“鮮花+旅游”,催生“美麗經濟”
我國地域廣闊,花卉資源豐富。隨著假期制度的完善和居民收入的增長,中國旅游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花卉文化因旅游熱被不斷開發和利用起來,越來越多的游人開始青睞花卉旅游。據旅游業內數據,我國春季游中60%游客的旅游活動都與花卉有關,尤其踏青賞花已成為清明假期最熱門的出游主題,人氣指數和消費指數逐年攀升。
據攜程網發布的《2015年清明小長假出游報告》中的數據顯示,2011年至2015年五年間,清明小長假的出游熱度逐年提高,2015年同比增長28%。其中,清明旅游賞花踏青主題人氣占居首位,比例為47%,熱度最高的花卉為“櫻花”、“油菜花”、“桃花”,賞花游人均消費在1421元左右,僅為境外賞花游人均消費的六分之一。
2015清明旅游主題分布
隨著花卉旅游的成為流行主題之一,到各類花園景區、景點游覽的游客數量已成為春季旅游市場的最大份額。以湖北省為例: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一季度湖北100多個賞花區(點)接待游客近2000萬人次,賞花游帶來的旅游總收入占全省一季度旅游總收入的20%以上。2017年武漢全年吸引游客2.6億人次,其中賞花春季共迎來游客7500多萬人次。2018年春季湖北省150多個賞花區(點)接待游客超過4500萬人次,給當地鄉村帶來旅游消費突破300億元。
以踏青賞花為主的特色旅游強勢吸金,成為推動全域旅游的新動能。針對花卉旅游持續向好的市場走向,全國各地結合春季賞花游熱點,爭相開發多樣花卉旅游項目,推出各色賞花旅游路線,催生了以昆明、洛陽、江西婺源、武漢武大等傳統的花卉旅游目的地和景區。
全國賞花地圖
長期以來,江西省各地全力挖掘、推廣油菜花旅游資源和路線,先后推出油菜花旅游項目220余項,婺源成為全國最具跨省吸引力的油菜花旅游目的地。據統計,2018年婺源種植油菜超12萬畝,春季賞花期間吸引游客537.5萬人次、單日最高達27.8萬人次;全年接待游客2370萬人次,門票收入5.1億元,旅游綜合收入220億元。
2018年一季度江西省5A景區搜索熱度排行榜
據婺源縣有關部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3月16日至17日,婺源油菜花全面盛開的第一個周末,全縣共接待游客人數達25萬人次,創歷史新高。其中,篁嶺古村單天接待游客達2.2萬人。3月23日至24日,婺源預計將迎來今年客流最高峰,篁嶺古村將在達到2.8萬人次的客流上限后停止售票。同時,在篁嶺古村,200多間古宅民宿也呈現“一房難求”的火爆場面。
婺源縣篁嶺古村
不難看出,伴隨著櫻花、桃花、油菜花等各色春花競相開放,各大賞花景區游人如織,踏春賞花出游持續火爆。
林芝波密桃花溝
從2002年開始,林芝桃花節已經走過16年時光。16年,美麗的雪域江南林芝與桃花共同成長。據林芝市旅發委透露,2018年林芝市共接待國內外游客713.5萬人次,同比增長37.56%;實現旅游收入59.22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0.26%。2018年桃花節期間(3月29日至3月31日)林芝共接待游客16.92萬余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27億元。
花卉旅游開發融合度高,可兼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可充分帶動餐飲、住宿、購物、交通等相關行業發展,尤其對豐富國內休閑旅游產品、延長文化旅游產業鏈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發力:“賞花?”帶動多樣化發展
1、“賞花+節慶”
如何推動游客前來賞花,并提升游客觀賞體驗?不少地方找到了“+節慶”這一條道路,借助節慶活動吸引游客,充分結合當地文化特色,豐富游客活動,增強游客體驗。且“+節慶”在各地的實踐情況突出,也成為目前賞花旅游的一大重要發展方向。
2023鑒真櫻花節暨首屆揚州云裳節開幕。2023年櫻花節以當下熱點“國潮風”為主題,圍繞漢服巡游、古風演出、互動表演等元素精心推出一系列活動。在節慶現場設置各種區域,增加游客活動多樣性,并且在路旁設置“花樹集市”,集購物、飲食、體驗為一體,讓這里成了除花海之外一道更有煙火氣的風景線。
除了本身具有的資源稟賦以外,黿頭渚給出了答案——新業態、新玩法、新產品。今年夜櫻亮相,景區對湖岸線景點景觀進行了亮化,賞櫻樓區域還增設激光投影,為游客帶來更多沉浸式體驗。景區今年不斷豐富產品業態,打造“元兮”咖啡屋,引入“科學家咖啡”“輕食餐車”等優質餐飲品牌,以滿足游客多樣化的需求。全新推出“櫻桃之戀”文創雪糕套裝組合款,讓游客一口吃進甜甜的“春天”。
除此之外,各地的“賞花+風箏”“賞花+踏青”“賞花+露營”等都大放異彩,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去體驗打卡。利用春花的資源稟賦,結合當地文化,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賞花活動,打造“地方限定”,在一定的花期內創造更多的價值。
2、“賞花+民俗體驗”
花朵和當地文化的碰撞,以賞花之名推廣當地文化,是文旅融合的一個實踐形式。這種形式大多出現在少數民族聚居地,通過豐富的民俗文化體驗豐富游客的感知體驗。貴州金海雪山景區,萬畝油菜花和千頃李子花交相輝映,景區內轄音寨、落海、竹林堡、麥懂等11個自然村寨,是典型的布依民族村寨群落,被稱為“中華布依第一寨”。近年來,為做深做好“賞花文章”,景區組織開展了布依族山歌展演、布依族婚俗表演、布依族風情歌舞等民俗活動,豐富鄉村旅游內涵,吸引了眾多游客打卡消費。
3、“賞花+劇本殺”
賞花還能和劇本殺結合嗎?當然可以!就在今年玄武湖推出了環湖實景劇本殺。這種形式契合了當前人們好打卡、重體驗的文旅消費趨勢,且“+劇本殺”這種新玩法深受年輕人喜愛!風景秀麗的玄武湖、千年古剎雞鳴寺、終古依舊的臺城煙柳、繁華時尚的凱瑟琳廣場、書香漫溢的南京文學客廳……一條環繞玄武湖的網紅打卡地串聯起最玄武的山水城林,成為玄武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的一張嶄新而閃亮的名片。“環湖網紅打卡地”推出沉浸式實景劇游主題活動。結合“櫻花季”旅游屬性和環湖周邊文化特質,聯合環湖網紅打卡聯盟成員單位,在玄武湖景區黃冊庫展、南京古生物博物館、文都·玄武門等多處設置劇本殺打卡點,在南京文學客廳開啟“‘云’集信物·邂逅‘櫻緣’”漫游打卡路線,給游客提供實景沉浸式體驗,大大增加“環湖”旅途的內涵和樂趣。
延續:夜游賞花帶動長尾效應
1、無錫太湖:黿頭渚夜賞櫻花
暮色降臨、華燈初上,屬于“夜櫻”的專場上線了。櫻花在夜的掩映下,格外的嬌羞甜美,展現出與白天不一樣的景色。空中俯瞰夜晚的黿頭渚更是美到極致。
絢麗斑斕的燈光將潔白的櫻花暈染成令人心動的彩色,讓櫻花呈現出別樣風采,構成了一幅流光溢彩的夜櫻畫卷,在夜間別有一番風情。這是黿頭渚最浪漫的季節。盛開的櫻花林,如夢如幻。穿梭其中,聞滿園芬芳,引來游人如織,在浪漫的櫻花樹下拍照打卡,留住春天。
晴櫻如白雪,夜櫻如繁星。當美麗的櫻花和動人月色交織在一起,霓虹與繁花光影交疊,呈現在眼前,這樣美景便化成春日里屬于你最絢爛的夢。
2、東湖櫻花園:聲光電加持下的夢幻奇景
今年,東湖櫻花園共種植了60余種、萬余株櫻花樹,無論是白天里的唐風游園,還是夜間聲光電加持下的夢幻奇景,都將東湖櫻花的千姿百態展現得淋漓盡致。
在「聲、光、電、霧,煙花」等技術手段下活化煥新,在設計師的天馬行空創意中,呈現如夢似幻的「櫻海夜傾城」。五重塔下是如繁星一般的燈光絢爛,無需驀然回首,燈火闌珊就在身旁。夜晚,燈光聚焦櫻花樹之上,將大片花海映襯得柔美動人,隨著春風翩翩搖曳,將櫻花浪漫的氛圍拉至頂點,花不醉人人自醉。
夜間賞櫻全新升級,標志性建筑五重塔、曲院櫻艷運用“聲、光、電、霧、煙花”等技術手段進行活化煥新,呈現如夢似幻的“櫻海夜傾城”;櫻園內打造了面積近7萬平方米的郁金香花海,展出20萬株的精品郁金香,屆時將與櫻花一同勾勒出花海盛景;此外,景區櫻花集市以“世界名湖,人民樂園”為主題,打造東湖之眼、武漢櫻花、東湖手信、楚文化、楚小櫻等IP文創產品,讓游客將櫻花帶回家。
結語:拉動賞花經濟,要從空間上拓展花的顏值,從時間上延長花的產值。除此之外體驗性也很重要。傳統的賞花游市場仍以觀光游為主,對z時代等注重體驗價值的年輕客群吸引力較弱。賞花游可借鑒沉浸式旅游發展經驗,引入虛擬現實技術與沉浸場景,與游客產生更多的交互體驗,形成游客對產品的獨家記憶。對游客而言,可以留下記憶的旅游便有很大概率形成高頻重游率。而且能夠讓游客進行內容生產與再造的產品,大地概率讓游客對該產品及相關場景留下深刻印象。最后打造目的地標簽。賞花游目的地應強化目的地標簽,通過不斷地品牌捆綁曝光,最大化展現目的地整體形象,最終,讓賞花游觀賞物服務于目的地品牌。除此之外,相信賞花游創新性發展途徑仍有很多,只有不斷推陳出新,創新性發展,才能讓賞花游市場永葆生機。
文章來源:沉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