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吹暖春經濟,春天不僅是賞花踏春的好時節,各項體育賽事的熱度也在持續攀升。數據顯示,僅僅是今年上半年,全國備案的路跑賽事就超過130多場。3月26日當天,全國就有30場馬拉松比賽鳴槍開跑,4月15日至16日,同樣有30余場賽事在各地舉辦。這其中不僅有北京、上海、武漢、揚州等地知名馬拉松賽事,也有一些城市區縣舉辦的路跑賽,賽事之密集讓不少馬拉松愛好者直呼“腿不夠用了”。馬拉松賽事呈現出的體旅融合的特點,讓“跑馬”人群成為極具潛力的新型消費力量。
場場都有新花樣,體育賽事體驗更豐富。在2023南京溧水半程馬拉松比賽上,主辦方結合當地特色草莓產業,設置草莓補給站,選手們可以“無限量”品嘗香甜可口的草莓。在2023南京浦口馬拉松比賽上,主辦方在起點開設了 “起跑線市集”,設有農創、戶外潮流、文創等展位,促進文旅消費。江蘇溧陽更是直接舉辦 “體旅融合”定向越野暨「智慧旅居」嘉年華,促進體育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的意見》指出:“要大力發展體育旅游,推進幸福產業服務消費質量提升。”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全球體育旅游產業年均增速在15%左右,而我國體育旅游市場份額不足5%,潛在市場規模達5萬億。企查查數據顯示,我國與體育旅游相關的企業從2019年新增5.24萬家到2021年新增23.52萬家,同比增長348.85%,體育旅游市場呈現快速增長趨勢。
體育旅游是體育產業與旅游業融合所催生的一種新興產業形態,既是體育產業的特殊服務業態,也是旅游業中的特殊旅游產品。體育是用運動的方式對身體進行教育的過程,而旅游是在空間上從甲地到乙地的行進過程。從一定意義上說,旅游實現的過程就是體育運動的過程。無論在進行旅游的活動過程中,還是在旅游轉型升級的發展過程中,體育都與旅游密不可分。
體育運動是旅游活動的實現方式
從旅游興起伊始,體育運動就作為旅游的基本實現形式與之相伴。隨著觀光旅游向休閑體驗式旅游的迅猛發展,體育日漸成為旅游業發展的關鍵要素和動力引擎。
從游客的活動方式來看,旅游活動的過程就是體育運動的過程。體育運動源于人向往美好景觀的思想動機,并形成于旅游實踐。旅游產生于新石器時代晚期,商人因商品交換需要而開始徒步旅行,這是體育運動在旅游雛形中的表現形式。奴隸社會以后,商品經濟取得長足發展,體育運動在旅游中的表現形式更加高級化,騎馬、駕車、乘船等交通方式廣泛應用。隨著時代進步和社會發展,旅游的功能從商品交換向游樂玩賞轉變,人的參與感和體驗感愈加凸顯,體育運動在旅游中的呈現更加多樣化。
從旅游的轉型升級來看,旅游發展的內涵需要體育運動來豐富。進入新時代,群眾的旅游訴求日趨個性化、多元化、多層次、多類別,傳統的觀光式旅游難以滿足人的新需求,游客開始鐘情于綜合了游覽、品賞、體驗、度假、評價的動態休閑旅游。全民旅游熱的時代到來,體驗式旅游包含的體育價值遠遠高于觀光式旅游,這就意味著游客對體育活動的需求更加強烈,體育活動的表現方式更加多樣。這是旅游從“觀光”邁向“體驗”的必由之路,更是旅游自身發展的內在動力和必然規律。
很多體育功能具有旅游價值,而旅游資源都具有體育意義。在資源利用上,體育和旅游擁有可共享資源,如自然風貌、人文元素等。在品牌塑造上,用體育元素刷新旅游模式,有利于形成旅游產業集群和綜合體,對旅游產業提質、增效、升級起到促進作用。在文化傳播上,體育能夠促進旅游過程中的文化交流,弘揚體育精神,塑造良好的地區形象。實現體育與旅游良性互動,必須正確看待體育與旅游的共性和聯系,找準將體育融入旅游的關鍵點,完善和延伸旅游產業鏈,使旅游發展反哺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國建設。
體旅融合是產業升級的現實選擇
體育因旅游而豐富,旅游因體育而多彩。隨著體育與旅游融合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體育作為一種新穎的體驗形式成為現代旅游業的新亮點,體旅融合正在驅動形成業態發展新趨勢。推進旅游轉型升級,關鍵要充分發揮體育的提質價值和助推作用,讓二者相映生輝,構建全視域、深體驗、大融合的旅游發展景觀。
1、植入體育項目聚人氣,擴大消費增長點。
體育的關鍵在于做項目,旅游的關鍵在于做市場。要把開發度高、群眾喜愛的項目放在有限的資源上,讓資源具有無限吸引力,進一步擴大消費群體。擴大旅游消費群體,就是要把握資源的可利用性,抓住“旅游+”的關聯性,提升“+體育”的粘合度,將“旅游+體育”的文章做成產業精品、做出市場效益。
2、打造精品賽事聚商氣,激活產業新動能。
賽事活動是體育項目的重頭戲,能夠充分利用屬地吸引物要素,為游客提供全過程、全時空的體育服務,衍生深受大眾青睞的體育產品,滿足游客的全方位體驗需求。引進新的體育賽事元素,對旅游資源要素的每一次新組合,都是一種新的發展路徑選擇,都將激活一種新的產業發展動能。
3、發揮品牌效應聚地氣,擴大城區影響力。
一是精心培育健身休閑品牌,釋放旅游精品的吸引力。當前,以體育為核心競爭力的一大批新興旅游業態應運而生,體育賽事表演、體育健身休閑、體育場館服務、體育教育培訓、體育傳媒等業態大放異彩,要通過創新培植項目體育品牌,提升旅游產業核心力和經濟競爭力。
二是設計推廣休閑運動路線,打破單一旅游的局限性。從根河市到額濟納旗,橫跨內蒙古東西車程約70000里的穿越內蒙古汽車集結賽驚險壯觀,森林、草原、河流、湖泊、丘陵、洼地、沼澤、沙漠、戈壁盡覽無遺,這個目前全國距離最長的汽車集結賽帶給人無限遐想。線路具有獨特的關聯性和延展性,可以將一個景點延伸成沿線景點,將一個地區延伸成一片地域,極大地擴充旅游的時空范圍。
三是著力推進重大體育項目建設,提升旅游城市的美譽度。大到體育文化聚集區、賽事景區、體育小鎮,小到主題公園、健身步道,要從小到大,以點帶面,完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設施建設,增強體驗式旅游的公共體育服務供給,帶來流連忘返的體育旅游體驗。
進一步推進體旅融合要做好“體育+”文章
1、體育+度假:讓游客競技與娛樂同步進行
旅游度假區具有戶外空間大、基礎設施好、綜合要素全、業態融合度高等特點,是當前國際上發展體育旅游產業的首選模式。其主要以濱海(生態湖)運動休閑度假、溫泉康養度假、冰雪運動休閑度假等體育旅游產品為主。
如黑龍江亞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區,亞布力滑雪場是國內最大的滑雪場,也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雪上訓練中心。滑雪中心分為兩大滑雪區域:一個是亞布力競技滑雪場,主要用于舉辦國際國內競賽,也可供中、高級滑雪水平的滑雪者使用;另一區域是風車山莊滑雪場,主要是供不同水平的滑雪者進行旅游滑雪和一般性競賽滑雪。
而蘇州的張家港雙山香山旅游度假區,則是由雙山島和香山景區組成,是江蘇省級旅游度假區、國家AAAA級景區(香山)、長三角地區精品體育旅游目的地。該度假區在2022年上榜了江蘇省體旅融合發展示范基地名單。
該度假區擁有高爾夫、馬拉松、戶外騎行、飛行中心、星空露營、團建研學等多樣化體育旅游項目,配套溫泉酒店、精品民宿、美食街區、生態濕地等旅游功能區,是集生態觀光、體育健身、休閑度假為一體的一站式旅游目的地。2021年全區體育旅游項目共計接待5.2萬人次。
雙山香山旅游度假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鄒銅表示,度假區推出“飛行體驗+”“紅色教育+”等多種產品,不斷賦能精品旅游度假區品牌,“特別是在雙山島生態環境提升和旅游配套設施、渡江勝利公園拓展基地、房車營地、水上樂園等重點項目上提質增效,積極打造紅色引領、綠色發展‘內外兼修’的文旅業態,全力提升旅游產業對全市高質量發展的貢獻度。”
2、體育+休閑:新業態搶占“微度假”風口
隨著游客消費心理和需求變化,“微度假”“周末游”“本地游”成為主力。作為2022年江蘇省體旅融合發展示范基地之一的南京聚寶山公園(>>>點擊查看聚寶山公園設計策劃),是江蘇省十佳體育公園、江蘇省第四批體育服務綜合體。聚寶山公園緊抓“輕極限”“微度假”風口,依托自然基底和生態優勢,結合地形地貌特點,因地制宜地設置20余項新興運動項目,不斷疊加文旅體融合的潮流業態,黏合、串聯產品體驗,形成引流效應。
聚寶山公園以“體育”“休閑”兩大要素深度融合為導向,設置金陵矩陣、卡丁車、皮劃艇、馬術、真人CS、模擬賽車等20余項運動項目,以及PinoCat帳篷營地、漢服館、科普教育基地等休閑項目。聚寶山公園每年接待游客約50萬人次。
地處上海與蘇州交界的樂營淀山湖國際營地成立于2018年,占地520畝。其中150畝獨立水域,獲評“長三角地區汽車自駕運動營地”“江蘇省三星級鄉村旅游區”等榮譽稱號。營地擁有30多項室內外體育項目,引進了叢林穿越、皮劃艇、攀巖、真人CS、ATV越野車、帆船、定向越野、自行車等運動項目。營地秉持“營地+體育+旅游”模式,主動布局長三角都市圈。該營地在2022年上榜了江蘇省體旅融合發展示范基地名單。
3、體育+商業:“文商體”聯合搭建商業新載體
“體育+商業+文旅”綜合體,是近年來體育旅游拓展融合內涵崛起的實體化空間載體,并逐漸成為體育旅游城市的熱門目的地。其主要特點是,以體育或文旅大中型設施為基礎,融合體育運動、旅游、健康、文化、休閑、商貿等多種服務功能為一體的商業空間或體育消費聚集區。不僅能滿足家庭式消費需求,也能帶動體育休閑產業的快速發展。
坐落于無錫市太湖山水城旅游度假區內的融創文旅城,項目總占地240萬平方米,作為江蘇省2022年體旅融合發展示范基地之一的單位,其擁有融創樂園、融創水世界、無錫熱雪奇跡、融創海世界、太湖秀劇場、融創茂商業中心、酒店群等業態,為游客提供“一程多站式”休閑體驗。文旅城著力將體育旅游、文化演藝、休閑度假相融合,持續推動冰雪進校園公益活動,促進“文旅+體育”產業融合發展,自2019年6月開業以來,累計接待游客近3500萬人次。
再比如廣州融創文旅城,是入選“2020年全國體育服務綜合體典型案例”的商業空間載體集聚區。園區內建設有融創樂園、融創雪世界、融創水世界、融創體育世界及大劇院和濱湖酒吧街等配套業態,致力于打造一站式生活休閑、體育娛樂中心的粵港澳地區微度假目的地,能夠滿足各年齡階層群體的需求。
智慧化、品牌化、IP化是未來發展趨勢
近年來,我國“體育+旅游”融合發展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向好趨勢,數字技術引領體育旅游智慧化發展。隨著數字技術、5G網絡的逐漸普及,依托互聯網和物聯網的體育旅游將有更多玩法。2020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頒布實施《關于以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的意見》,鼓勵發展智慧旅游,大力發展智能體育,創新無接觸式消費模式。2022年10月,《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提出加強AR/VR等智能技術應用,打造沉浸式戶外運動體驗空間,實現戶外運動場景感知化、運動體驗數據化、運動展示互動化、運動社交情境化。
體育旅游品牌化、IP化越發重要。游客偏好具有核心吸引力及主題性的產品,期待在體育旅游過程中獲得身份認同感,而IP的強內容性、高排他性,可賦予旅游產品獨具特色的個性主題,符合游客個性化、多樣化的旅游需求,提升游客的體驗感。
體育旅游在國內發展升溫時間只有十余年,但是發展速度驚人,伴隨著游客對于休閑體驗旅游方式的關注與青睞,更多的旅游項目元素融入體育旅游業態,形成體育旅游新業態,使體育旅游融合模式逐漸多元。
文章來源:匠工營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