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從這里離開,您去向哪里,請別忘了,河南的土。”這句印在景區墻上的話,也印在了游客的心里。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只有河南·戲劇幻城”,守護了長達5000年的中原文化,成為河南遞給世界的一張全新名片。
2021年芒種時節,“只有河南·戲劇幻城”耀眼綻放。疫情期間,景區雖然經歷五次閉園、六次開園,依舊高水平接待來自全國235個城市的155萬名游客,成為中原地區一張璀璨的文旅名片。“只有河南·戲劇幻城”項目對于樹立河南文化自信,促進鄭州建設國家級中心城市,加速中原崛起具有重要意義。
在“只有河南·戲劇幻城”開園3周年之際,我們再來看一看,一個成功的大型文旅項目對城市發展的影響。
一個成功的大型文旅項目,往往承載了一個城市的歷史文化積淀,鐫刻著城市的情懷記憶,匯聚著來來往往的游客。大型文旅項目,不僅助推了城市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也為城市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推動區域發展,締造城市名片
2005年,河南省提出“鄭汴一體化”發展戰略,但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鄭州對開封的虹吸局面。如果說鄭開大道的開通是“鄭汴一體化”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的實質性進展,那么“只有河南·戲劇幻城”的出現真正意義上促進了鄭州開封“文旅一體化”的形成,促進了鄭州開封同城化發展,甚至成為展示河南文化的重要窗口。
對于“只有河南”項目的所在地中牟縣來說,借著“只有河南”項目的建成和投入運營,城市公交、高鐵、城際輕軌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得天獨厚的區位條件和歷史文化資源也讓中牟把發展的重心轉移到了文旅產業上。借助“只有河南”項目,中牟縣通過旅游的搬運效應,將城市的消費力帶到鄉村,從而實現周邊鄉村的就業增加、產業升級、配套完善,最終實現區域綜合發展。
更為可貴的是,“只有河南”立足河南,回望歷史,切合時代,面向未來,從土地、歷史、人性、生命、傳承與信念中汲取了大量元素,充滿了思考的底層力量。“只有河南”呈現給游客的,是一段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的文化旅途與時間旅程。由此可見,大型文旅項目對于展示城市文化,實現地方旅游資源價值的市場化利用,帶動區域發展,甚至推動區域的新型城鎮化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推動經濟發展,提升城市價值
大型文旅項目一般以文旅的口子切入,帶動全產業鏈的發展,通過一、二、三產融合,催生產業的升級換代。顯而易見,大型文旅項目對周邊區域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拉動作用。以中牟縣為例,“只有河南”項目成功運營之后,2023年9月,中原地區最大的海洋公園鄭州海昌海洋公園落戶中牟,至此,中牟縣已悄然崛起8家主題公園,成為鄉村振興、引領消費的新引擎。以“只有河南”為龍頭,中牟正用心用情打造好黃河岸邊的高質量現代文旅產業體系。
據數據調查,2016年中牟縣樓盤平均單價為6905元/㎡,2016年11月,“只有河南”落戶中牟,2017年中牟縣樓盤平均單價升為10106元/㎡。伴隨著游客數量的增加,中牟商業消費額急速上漲,項目直接提供和帶動周邊就業崗位2萬個,同時也不斷推動城市基礎配套設施的完善。大型文旅項目加持,能有效拉動區域經濟,提升城市價值,助力城市發展革新。
聚合城市資源,助力多元發展
大型文旅項目,作為現代城市發展中的重要驅動力,往往不僅局限于文化或旅游的單一維度,而是展現出了產城一體化的鮮明特征。這種一體化模式的核心在于,通過特定的產業引領,促進城鎮化的進程,從而形成一個多元、繁榮且充滿活力的新型社區。大型文旅項目往往涵蓋了旅游、文化、娛樂、餐飲等多個領域,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產業鏈。這個產業鏈不僅為項目本身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還帶動了周邊地區的產業發展,形成了良性的產業互動。
以中牟縣為例,隨著“只有河南”為龍頭的文旅項目的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就業機會被創造出來,吸引了大量非農業人口向這里遷移。這些人口不僅為項目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資源,還帶來了多元化的文化背景和消費需求,進一步推動了項目的繁榮發展。隨著人口和產業的聚集,對于市政配套和公共設施的需求也隨之增加。為了滿足這些需求,項目會投入大量資金和資源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如道路、交通、水電、通訊等。同時,公園、學校、醫院等公共設施也會得到相應的完善,為居民提供便捷、舒適的生活環境。
綜上所述,大型文旅項目通過產城一體化的模式,實現了產業、人口、市政配套和公共設施以及公共服務與政府管理的全面聚集和發展,為城市的繁榮和進步注入了新的活力。
“只有河南”是文旅融合的一種新形式、文旅世界的一個新模式,這個文旅新“物種”也不可避免地面臨著一些成長的瓶頸,在后續運營的過程中也需要積極應對及時解決。
1、投資成本高、回報周期長。
“只有河南·戲劇幻城”展現出了旅游演藝集聚化發展的實操性和生命力,項目總建筑面積約15.8萬㎡,項目占地622畝,總投資金額60億,項目以戲劇內容為載體,延伸出了餐飲,酒店,文創產品等一系列業態。項目的巨大影響力建立在高額的土地成本、建筑構建成本、演藝設備購置成本、規劃設計費用等一系列大量資金投入的基礎上。2023年,“只有河南”五一假期接待游客11萬人,旅游營收3630萬元,十一假期旅游營收達到6890萬元。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河南省共接待國內游客6168.1萬人次,旅游收入354.2億元,人均花費約為570元,營業收入居前五的景區分別是:銀基國際旅游度假區、云臺山、鄭州方特歡樂世界、清明上河園、只有河南·戲劇幻城。對于項目來說,旅游收入基本來自于門票收入,餐飲、住宿等其他收入甚微,項目面臨著前期投資成本高、回報周期長的巨大挑戰。
2、演出體量大、運營成本高。
“只有河南·戲劇幻城”擁有3大主題劇場、3場震撼大劇、兩場夜間大秀、10座微劇場、27個情景戲劇空間、超過33個演出地點,450分鐘不重復的演出,900多位專業的演員,單日演出可達125場,4050分鐘。巨大的項目體量需要大量演職人員、工作人員的支撐,項目設備也面臨著損耗和更新,運營成本十分高昂,因此需要大量客流帶來的經濟效益來支撐。“只有河南·戲劇幻城”需要周邊更豐富的住宿和休閑娛樂等業態的支撐,延長游客停留時間,增加消費場景,提高人均客單價,整體提升項目收益。
3、固有產品的創新突破。
不同于其他的文旅演藝產品可以依靠所在地區的旅游資源和客流為上座率做保障,“只有河南”所在地中牟縣的周圍既沒有大型景區,也沒有歷史古跡和風景名勝。這就需要“只有河南”憑借一己之力吸引大量客流。在文旅市場愈加繁榮的今天,園內的演藝項目必然需要不斷更新換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健康、穩定的可持續發展,所以在合理保障運營成本的情況下,如何將固有產品不斷創新和突破,也是“只有河南·戲劇幻城”面臨的挑戰之一。
“只有河南·戲劇幻城”將傳統的觀光旅游,用戲劇的方式轉化成了帶有共鳴性的體驗式旅游,這在河南乃至中原地區屬首創。“只有河南·戲劇幻城”的誕生是一個劃時代的標志性事件,既開創了中國主題公園的新模式,也形成了文旅演藝作品的新品種,其取得的創新性突破已經不能用傳統的“主題公園”的概念來概括。“只有河南·戲劇幻城”已經形成了一種全新的藝術形式,這種藝術形式叫做“戲劇幻城”。“只有河南·戲劇幻城”的特點、優勢、不足都將為后續國內沉浸式大型文旅項目的發展提供寶貴經驗,啟迪、指引著未來文旅發展的新趨勢。
文章來源:城市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