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郊記憶是成都的歷史工業遺址更新項目,與其他城市工業遺址改造成為創意園區所不同,成都的東郊記憶歷經幾次更新調改,如今變身城市打卡地標+潮流生活發生地。
工業遺址變身“年輕力”中心
隨著舊工業遺址東郊記憶的持續更新,貼著“年輕力”標簽的潮流服飾品牌、喚醒夜經濟的小酒館和LIVEHOUSE、滿足當下年輕客的特色餐飲品牌、以及一眾熱榜上的戶外、攝影、劇場、藝術展覽等生活方式及娛樂品牌都先后被東郊記憶收入囊中。
呈現新潮消費場景的同時,我們也發現東郊記憶里的這些品牌門店皆具有著特殊的氣質。項目方招商和品牌選址在東郊記憶項目上的碰撞,出現了各種新的可能性,有的品牌在這里開出了新的概念店、有的品牌在這里孵化了新的產品線,這種場域的獨特性帶給每一個品牌新的可能。
例如東郊記憶中的1807CORP,作為品牌概念總店,一樓是咖啡、品牌服飾的展覽和零售空間,二樓是品牌辦公室,還有錄音室,復合型的組合,讓喜愛潮牌文化的年輕人在這里感受到時尚的流動。
在商業品牌同質化嚴重的當下,我們找到了東郊記憶招商差異化的秘密,那就是場域的“守舊”。
客群和業態的守舊
從根本來講,一座工廠的煥新,留下的除了歷史工業遺址,還有無數老輩人的生活記憶。仔細分析東郊記憶幾次大的更新節點,每一次的更新內容都有理有據,從1.0版本的音樂產業園、2.0版本的二次元集結地、3.0版本的年輕潮流發生地,每一次的更新都是基于之前的客群、業態、建筑空間而進行的調改優化。
如果說更新是老舊項目的靈丹妙藥,那么守舊式更新就是東郊記憶項目更新的重要成功因素。保留部分既有客群的生活方式習慣,是項目調改的安全防線。
東郊記憶最初代的項目客群大多為家庭客,東郊記憶園區中也有相應的兒童劇場等業態。到現在我們仍然能在東郊記憶的成都舞臺區域看到大量帶孩子的家庭客群,成都舞臺是東郊記憶經典演出場地,在沒有演出的時間里成為周邊家庭客的溜娃勝地。成都舞臺曾是電子廠堆放材料的空地,慢慢成為工人們飯后娛樂的廣場,后面成為園區的C位,后面的更新規劃中,也遵循著C位不變的原則,將此處變為同樣聚集人氣的演出場地。
在項目2.0版本的調改中,項目規劃了一條以二次元周邊售賣體驗為主的漫卡街,雖然當初這條街的內容與厚重的工業遺址風格似乎并不大搭,卻為項目積累了新一代的年輕客群,為3.0版本的調改賦予了信心。
場域的守舊
到今天,我們仍然能夠看到東郊記憶中保留一些帶有歷史記憶的舊場景:
星光墻——“第十五屆全球華語榜中榜暨亞洲影響力大典”的眾多明星為東郊記憶留下的珍貴手印以及隨后到訪東郊記憶的各界明星、名人的手印組成。
火車頭廣場——保留了原國營紅光電子管廠鐵路軌道,此為四川省境內第一批蒸汽式火車頭。
殲教5型飛機——是我國第一型批量生產和裝備的噴氣式殲擊教練機,是建國以來完成飛行表演任務最多的機型之一。如今,老飛機鍍上金屬新裝,煥發新的科幻魅力。
東郊記憶后期的更新改造,在保留建筑肌底的基礎上,融合現代設計手法,放大原本場域的場景力:
工業橫街裸露的水泥鋼筋被改造成夜晚的賽博朋克世界,不僅吸引了大量的年輕人來打卡,也變成了商業經營場所,成為東郊記憶獨樹一幟的市集空間。
巨大面積的紅磚廠墻,涂刷了大字“成都”,成為新的城市地標打卡地,吸引了不少游客。
室內空間記憶長廊,水泥空間內沒有過多裝飾,成為策展的最佳地。
南大門的紅磚墻,藝術感的造型+夜晚的燈光裝置,承載了紅磚東郊的印象。
結 語
給予一所工業舊址的新生絕不是全面煥新,找到項目中有價值的“舊”,并遵循“守舊計劃”逐步去落實,在東郊記憶中,該守舊的地方從守舊中獲得能量、該創新的地方從創新處煥發生機,這才是項目的有機更新。
東郊記憶有機更新帶來了很好的啟發,在當今追求時尚和潮流的商業環境中,東郊以其守舊的特質脫穎而出,并在此基礎上生長起持續更新的生命力。守舊不意味著保持不變,而是在保留歷史記憶和文化之根的基礎上,進行有機更新和改造。東郊通過巧妙地融合歷史建筑、傳統文化和現代設計理念,成功創造了一個既懷舊又充滿現代氛圍的商業空間。
東郊成功地將過去與現在連接在一起,為人們打造了一個獨一無二的商業場所。這種守舊的設計理念不僅給項目更新帶來新的可能,也為當地居民提供了一種身臨其境的文化體驗,商業場所的邊界在逐漸消失,在城市更新進程中,融入歷史的厚重和文化傳承的場所一定是極具吸引力的。
文章來源:暢碩商業設計